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四合院从学外语开始 > 第31章 祭祖

清晨的方家村笼罩在薄雾中,远处传来公鸡打鸣的声音。方青云早早醒来,发现父亲方铁已经穿戴整齐,正在院子里和方铜低声说话。

"醒了?"方铁回头看见儿子,"你大爷爷说今天带咱们去上坟。"

方铜手里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黄纸、香烛和一壶白酒。他黝黑的脸上带着庄重的神色:"青云啊,你爷奶要是知道你现在这么出息,肯定高兴。"

三人沿着村后的小路往山上走。深秋的山坡上,枯黄的野草挂着露水,打湿了裤脚。方铁走在最前面,脚步稳健有力,四十多岁的汉子在故乡的土地上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的模样。

"到了。"方铜在一处坟包前停下。

两座低矮的土坟并排而立,坟头上长着几丛野菊花。墓碑已经有些风化,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方公讳大山之墓"、"方母张氏之墓"。

方铁突然跪了下去,结结实实磕了三个头。方青云也跟着跪下,听见父亲哽咽着说:"爹,娘,儿子带青云回来看您二老了......"

方铜点燃黄纸,火苗在晨风中跳动。方铁从篮子里取出白酒,缓缓洒在坟前:"爹,您最爱喝的老白干......"

纸灰随风飘起,像黑色的蝴蝶。方青云看着父亲佝偻的背影,突然意识到这个在京城轧钢厂里雷厉风行的七级工,此刻只是个思念父母的孩子。

"来,给你爷奶磕头。"方铁红着眼圈招呼儿子。

方青云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起身时,发现大爷爷不知何时也来了,拄着拐杖站在一旁,银白的胡须在风中微微颤动。

"走,去祠堂。"老人简短地说。

方家祠堂在村子中央,是座青砖灰瓦的老建筑。推开斑驳的木门,里面光线昏暗,供桌上摆着历代祖先的牌位。大爷爷颤巍巍地点燃三炷香,递给方青云:"给祖宗上香,告诉他们老方家出了个有出息的子孙。"

香烟袅袅升起,方青云在祖先牌位前深深鞠躬。供桌最上方,"方氏始祖"四个鎏金大字在幽暗中泛着微光。

回到方铜家,方青云和父亲商量了一番。

"爸,我想给村里捐点钱。"方青云低声说,"祖坟在这儿,以后还得靠乡亲们照应。"

方铁点点头:"是该表示表示。捐多少?"

"五十吧,您看呢?"

方铁沉吟片刻:"再加二十吧。"

晌午时分,村长被请到了方铜家。这是个五十多岁的精瘦汉子,听说方家父子要捐款,连连摆手:"这哪成,你们回来探亲,咋还能要你们的钱......"

方青云把七张大团结塞进村长手里:"叔,这是我和我爸的一点心意。村里用这钱修修路,或者给村里的孩子们买点课本都行。"

村长的手有些发抖。七十块钱,相当于一个壮劳力全年的工分。他郑重地把钱揣进内兜:"放心,这钱我一定用在刀刃上。"

临走前的晚上,方青云把方铜叫到屋后。月光下,他掏出二十张大团结:"铜叔,这二百块钱您收着。"

方铜像被烫到似的往后一缩:"这可使不得!"

"您听我说,"方青云压低声音,"青树今年二十多了吧?当兵年龄有点超,不如找村长活动活动,买个工作。"

方铜的手在衣襟上擦了又擦:"这...这太多了..."

"不多,"方青云把钱塞进他手里,"现在京城一个正式工名额最少五百,咱们这边便宜点,这钱您先拿着,不够再给我写信。"

方铜的嘴唇颤抖着,突然抓住方青云的手:"青云啊,叔...叔不知道说啥好......"

"都是一家人,"方青云拍拍他的肩膀,"让青树好好干,以后有机会我再想办法。两个小的要好好读书,将来考到北京去,我管他们吃住。"

方铜用袖子抹了把脸,重重地点头。

第二天清晨,全村人都来送行。大爷爷拄着拐杖站在最前面,威严地指挥着:"青树,帮你叔拎包!煮的鸡蛋装上了没?"

方青树红着眼圈站在父亲身边。方青云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记住,买了工作要踏实干,别给老方家丢人。"

"嗯!"方青树重重地点头,"哥,我一定争气!"

王氏拉着两个孩子,不停地抹眼泪。两个孩子手里攥着方青云给的巧克力,包装纸都舍不得撕开。

大爷爷最后拉住方青云的手:"娃啊,在外头好好的。记住,方家祠堂永远有你一炷香。"

方青云郑重点头,转身搀着父亲踏上归程。走出很远回头望,还能看见村口那棵老槐树下,一群人影仍在挥手。

方铁走得很慢,不时回头张望。这个四十多岁的汉子,此刻像个离家的游子般恋恋不舍。方青云知道,父亲心里装着的不仅是亲情,还有那份对故土的眷恋。

"爸,以后常回来看看。"方青云轻声说。

方铁"嗯"了一声,声音有些哑。他紧了紧肩上的包袱,那里装着大爷爷硬塞的十斤花生,王氏连夜烙的煎饼,还有方铜从自留地里挖的一包红薯。

晨光中,父子二人的影子在乡间小路上拉得很长,很长。

(https://www.biquya.cc/id190696/2566446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