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尔的邀请函送到公寓时,方青云正在和陈志明、林秀兰分析最近的情报。烫金的信封上印着繁复的家徽,拆开后只有简短的一行字:
"诚邀方青云先生于本周五晚七时莅临寒舍一叙。——富尔"
"这不合常理。"陈志明推了推眼镜,眉头紧锁,"贸易代表处的事还在磋商,他突然单独邀请你,会不会有变数?"
林秀兰拿起信封对着灯光检查:"没有暗记,应该是正式邀请。但时间太紧了,我们来不及做详细背景调查。"
方青云将信纸轻轻放在桌上,指节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作为穿越者,他清楚地记得历史上富尔应该在1963年秋才秘密访华,而现在才1962年夏。难道自己的行动真的改变了历史进程?
"先别自乱阵脚。"他沉声道,"林秀兰,立即向伯尔尼发加密电报,请求指示。陈志明,你去查查最近48小时内富尔都见了哪些人。"
瑞士大使馆的回电在次日清晨送达,译电后的内容让三人都松了口气:
"同意参加,重点探明法方真实意图。可适度表达友好,但不做具体承诺。——总部"
周五傍晚,方青云换上一套深蓝色中山装,内搭白衬衫,既庄重又不失东方特色。林秀兰则选择了一件靛青色旗袍,外搭米色针织开衫,典雅大方。
林秀兰会意地点头。
富尔的宅邸今晚格外安静,没有往常沙龙的喧嚣。管家直接将他们引进了二楼的书房,厚重的橡木门在身后无声关闭。
富尔站在窗前,逆光中他的轮廓显得格外锐利。"方先生,感谢您的准时。"他示意二人入座,亲自倒了两杯威士忌,"今晚只有我们三个人,有些话可以敞开说。"
方青云接过酒杯但没有喝,只是轻轻放在茶几上:"富尔先生特意相邀,想必有重要的事情?"
富尔突然笑了:"您是个直接的人,我喜欢。"他踱步到书桌前,取出一份文件,"戴乐高总统看了您的美食节报告,很感兴趣。"
文件上是总统府的公函,右下角有个淡淡的钢笔签名——戴乐高。方青云心跳微微加速,但面上不显,只是礼貌地浏览着内容。
"总统先生认为,"富尔的声音突然压低,"现在是时候迈出更大一步了。他希望我能以私人名义访问中国。"
林秀兰的睫毛轻微颤动了一下,方青云则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惊讶:"这是令人振奋的消息。不过..."他故意停顿,"您知道的,这类访问需要周密安排。"
"当然。"富尔从抽屉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这是初步设想。十月中旬,瑞士航线,随行不超过五人。表面上是一次文化考察。"
方青云接过信封,沉甸甸的。历史在这里出现了分叉——比原定时间提前了十四个月。他谨慎回应:"我会立即向国内汇报。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离开时,夜雨初歇。方青云在车上才打开信封,里面装了行程草案。
"提前了一年..."方青云喃喃自语。后视镜里,富尔宅邸的灯光渐渐模糊,就像原本清晰的历史轨迹,正在他手中变得扑朔迷离。
方青云回到公寓时已是深夜,但屋内灯火通明。见他推门而入,陈志明立刻起身,接过他手中的牛皮纸信封。
"怎么样?"陈志明推的目光锐利而专注。
方青云脱下外套,随手挂在门边的衣帽架上,声音低沉:"比我们预想的要快。富尔想以私人名义访问中国,而且就在今年十月。"
"十月?"陈志明微微蹙眉,"那岂不是只剩三个月了?"
"对,而且他特意强调是‘私人名义’。"方青云走到桌前,给自己倒了杯热茶,"他不想让外界过早察觉,尤其是M国人。"
陈志明迅速翻阅着文件:"行程安排得很谨慎,从瑞士转机,随行人员控制在五人以内,理由是‘学术交流’。"他抬头看向方青云,"这倒是合情合理,富尔本来就是学者出身。"
方青云点头:"国内必须尽快定调,否则夜长梦多。"他转向林秀兰,"立刻发加密电报,把富尔的提议完整汇报,重点强调他的态度和行程安排。"
林秀兰迅速坐到电报机前,手指飞快地敲击着密码键。方青云则走到窗前,望着巴黎的夜色,思绪翻涌。富尔的提前访问,意味着历史的进程正在加速。作为穿越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次访问的重要性,这将是中法建交的关键一步。
凌晨三点,瑞士大使馆回电。
电报译出后,林秀兰轻声念道:
"同意以学术交流名义发出邀请,可安排富尔访问京城大学、科学院等单位,具体行程由你处与富尔协商后报批。注意保密,避免引起外界过度关注。——总部"
方青云长舒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略微放松。他看向陈志明:"立刻准备一份中国学术机构的简介,尤其是那些能与富尔的历史、外交背景挂钩的。"
陈志明点头:"京城大学历史系、外交学院、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这些都可以安排。"
"再联系一下故宫博物院,"方青云补充道,"富尔对中国古代文化很感兴趣,可以安排一场非公开的文物鉴赏。"
林秀兰记录完要点,抬头问道:"那马文雄那边?他最近一直在打探我们的动向。"
方青云冷笑一声:"让他打探。富尔的行程越少人知道越好,等马文雄反应过来,富尔人已经在北平了。"
翌日上午,方青云再次拜访富尔。
这次会面地点选在了塞纳河畔的一家私人俱乐部,环境幽静,适合密谈。富尔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放着一杯黑咖啡,见方青云进来,他微微颔首。
"方先生,效率很高啊。"富尔的声音带着一丝赞赏。
方青云微笑,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国内已经原则同意您的访问计划,并拟定了初步行程。"
富尔接过文件,仔细阅读。上面详细列出了京城大学、中国科学院、故宫博物院等机构的访问安排,甚至还标注了几位可能参与交流的著名学者名字。
"很周到。"富尔合上文件,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不过,我希望这次访问能更低调一些。"
"当然。"方青云点头,"所有行程都可以按您的要求调整,国内会全力配合。"
富尔端起咖啡,轻轻啜了一口,忽然问道:"如果……我是说如果,这次访问顺利的话,接下来会不会有更高级别的接触?"
方青云知道他在试探,于是谨慎回应:"中国一向欢迎真诚的朋友。只要双方有诚意,一切都有可能。"
富尔笑了,他放下咖啡杯,声音压得更低:"戴乐高总统很关注这次访问。如果一切顺利,明年可能会有更大的动作。"
方青云心头一震,但面上不动声色:"我们会确保您的访问圆满成功。"
离开俱乐部时,巴黎的阳光正好。方青云站在塞纳河畔,望着流淌的河水,思绪万千。富尔的访问,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历史的齿轮将会加速转动,而他,必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他抬手看了看表——距离十月,还有八十七天。
(https://www.biquya.cc/id190696/2566444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