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对于中口径高射炮来说,这一射速也已经算是相对合格的水准了。
更别提这可是以破片为主要杀伤途径的大口径高射炮。
结合其超高的杀伤范围以及射程。
毫无疑问,能够让其守护的空域变为鬼子飞机的噩梦修罗场。
然而更让他们惊喜意外的,还在后头!
只见刚测试完上一项目的炮兵战士们。
通过调整摇臂,将炮管放平,达到与地面平行的程度。
随即,便有数10位战士合力。
在数百米的位置,设置了好几处均质钢板标靶。
标靶材质采用的是根据地资产的性能达到了坦克装甲水平的钢铁。
而标靶的厚度,从60毫米到120毫米不等。
看见这一幕的刘师长、贺师长一行知道。
这是要测试这款88毫米高射炮的反坦克性能了!
他们此前,便从报刊中得知。
这款汉斯国88毫米高射炮,除了防空之外,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也十分令人满意。
甚至于汉斯国将其作为战防炮以及坦克炮,甚至是潜艇的甲板炮来使用。
主打的就是一个一炮多用,万金油!
不过此前的他们,光是清楚这款炮在用于反坦克时有着不错的表现。
至于性能究竟如何,却是不知晓。
如今终于有机会,沾着晋蒙关军区的光,一窥究竟。
砰!
只见位于测试场炮位处的88毫米高射炮,发出了一声怒吼。
其发射的穿甲弹脱膛而出,径直轰击在数百米外的60毫米均质钢板处。
将其轰了个对穿。
一个巨大的豁口出现在钢板上!
展现其出了其恐怖的威力。
不难想象,若是摆在这儿的是一辆坦克,其下场会是如何?
这可是60毫米厚钢板!
即便是鬼子装备的,防护能力最强的坦克,都没能达到这种装甲厚度。
甚至离60毫米还差的很远。
这款高射炮,用来打鬼子那些个和其他列强国家相比。
像是被阉割了一样的侏儒坦克,是绰绰有余了!
而后,88毫米高射炮又进行了80毫米、100毫米乃至120毫米的穿甲测试。
最终成功通过了80和100毫米的穿甲测试,止步于120毫米处。
达到了其设计指标的穿甲深度80~120毫米的性能。
此时,不仅是刘师长,贺师长一行大感震惊。
甚至忍不住在心中幻想着,要是拿这款炮去打鬼子的那些个豆丁坦克。
能不能一炮两穿,甚至一炮三穿。
就连萧墨云也流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从现在的测试情况来看,军工厂仿制的这款88毫米高射炮。
已经完全达到了汉斯国原厂的水平。
遮住上面刻的汉字,就是让汉斯国军工厂专门负责生产88毫米高射炮的工人过来,都看不出丝毫区别。
接下来,可以放心大胆的进行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了。
一旦这款88毫米高射炮大规模列装部队之后。
也就不用再担心鬼子的航空兵部队以及装甲部队了。
即便依旧还只是被动防御。
可也足够为六十七军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屏障!
鬼子在上一次大通战役吃过亏之后,可能做出来的改进。
在这款88毫米高射炮面前都是无用之功!
其最大射高,甚至达到了1万米。
有的鬼子飞机最高升限,都还没有达到1万米呢。
其穿甲厚度,甚至接近120毫米。
就是鬼子完全牺牲机动性,不惜一切代价的堆砌正面装甲厚度。
也绝无可能达到120毫米的程度。
可以说,即便此时双方都处于休整状态,并没有再起大战的心思。
可鬼子的两张王牌,却已经被六十七军即将大规模列装部队的88毫米高射炮给废了!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大规模列装的88毫米需要卡车来牵引。
整个六十七军,包括缴获的以及萧墨云体现出来的,也仅仅只有70多辆卡车。
只能说勉强够用!
若是稍微出现一些突发情况,例如卡车抛锚,就无以为继了。
不过好在有一些高射炮,是必须要部署于固定阵地。
例如部署在大通城以及其他根据地的重要地带,承担防空任务。
需要伴随部队移动作战的88毫米高射炮。
数量相比于六十七军装备的所有88高炮来说,要少一些。
是以,还能有少量卡车空置。
可以用于应对如抛锚等突发情况。
只是大部分的卡车都用于牵引火炮了,炮弹的运输,还严重依赖骡马。
这也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不便!
所以,在完成部队扩编之后。
必须尽快北上蒙省,打通与毛熊交易渠道的同时。
顺便将此前通过恭喜发财奖励获得的车辆生产线给提现出来。
至于解*放ca10型卡车的全套技术工艺图纸,早已体现,被灌输进了萧墨云脑海中。
并在这段时间,抽空还原成了图纸。
交给了军工厂的林森和郑义两位厂长以及一众专家们。
令他们尽快吃透其中的技术,并提前针对性培训一批技术工人。
好在得到生产线之后,可以第一时间投入生产。
若是解放ca₁0型卡车可以大量投产的话。
不仅使得六十七军的重装备可以通过牵引,进行快速移动,伴随部队进行作战。
还可以使六十七军从现在的徒步化,升级为摩托化步兵。
大大提升机动性!
而现代战争中机动性有多重要。
想必汉斯国在战争之初的闪电战,便已经给了全世界一个深刻印象。
最终,完成考察工作的120师以及129师的考察团。
带着萧墨云六十七军赠送的一批晋蒙造半自动步枪和60毫米、82毫米迫击炮。
以及部分75毫米山炮和75毫米野炮。
在六十七军派出的部队的护送之下,返回了各自根据地。
萧墨云的大方,大大出乎了刘师长和贺师长的意料。
令他们心中尤为感动。
知到萧墨云的六十七军,由于部队扩编的太快。
部队中的老兵,尤其是爬过雪山,走过草地的老洪军比例极低。
于是乎,大手一挥,投桃报李。
各自给萧墨云送来了1000人的红军老兵。
人数看起来不算很多,然而这些可都是宝贝疙瘩!
要知道,胜利走过25000里的洪军,总人数也就那么一点。
再加上后面与常凯申部队作战和抗战时牺牲的。
120师和129师各自送来1000名老红军。
(https://www.biquya.cc/id190693/2566351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