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就跟多年没吃过东西一般,狼吞虎咽!哪怕是掉到地上的都恨不得用舌头舔光。
而他虽然穿得厚实,可露出来的手也能看出来他异常消瘦,就像是长期营养不良的人才有的样子。
崔之舟担心他是什么歹人,伤害到妻儿家人,连忙上前,正要拎起男子怒斥时,崔之玉忽然拦下他。
“哥哥,且慢。”
只见崔之玉将旁边剩余的粥也递到男子身边。
那男子蓦然抬头,小心翼翼地把那碗粥护在怀里。
与此同时,崔之玉想到了什么,不禁转身走到屋子门口,深吸一口气后,将门推开。
原书中,简单地描写过天灾后的一些事,其中就有大雪封路,整座城池的人都断了粮。
饿死了不知道多少人。
当她推开房门时,赫然看见一个老人已经躺在地上面色铁青了。
崔之舟连忙过去,一碰到那毫无生气的皮肤,顿时缩回手:“他……被冻死了……”
也有可能是被饿死的。
他骨瘦如柴,一点肉都没有了。
崔之玉马上找到官差,看了一眼他们的物资车说道。
“官爷,此地情况不妙,以防万一,我们还是把马车尽快卸了,把东西暂时都藏到这个屋子里来。”
官差不解,可看到里面那死人的时候,也隐隐有了不好的预感。
便按照她说的去做了。
其他人面面相觑,都不清楚此刻到底什么情况,崔之玉又叫纳秋拿来一些饼子,给刚刚那个饥饿如狼的男子,商量着要借他的房子一用。
有吃的东西,他二话不说地答应了。
只不过还未等崔之玉询问他相关情况后,院子外面忽然传来了一些动静。
先是一阵吆喝,也不知道外面那人说了什么话,紧接着那声响越来越杂。
他们都在屋子里待着,崔之玉他们则寻声而出,看到不少人从自家屋子里跑出来,到了路口拥挤着大声嚷嚷。
崔之舟快步而去,不多时便回来:“是知县在派发粮食,所以这些百姓都出来了。玉儿,不如我们也去拿一些备着?”
崔之玉想了一下,提脚走去,刚到那边,就看到几个壮汉一脚把排队的妇女踹开!
挤在前方的,全部都是一些力气够大的汉子,哪怕是崔之舟这么一个老爷们都难挤进去。
不出一会,那些粮食就已经派光了。
还有一些没有领到的妇孺,难过地痛哭起来,跪着喊着求那知县大人再给一点。
那知县大人也是身形消瘦,满脸绝望地来回在那些是麻袋里捞,连最后一点点的谷粒都不曾放过。
可还是没了那些粮食,他大手一拍,愧疚又难过地抹了一把泪。
“这些……已经是最后的粮食了啊,你们再撑一撑,朝廷的赈灾粮已经在路上了,不出几日,肯定会到的!”
都过去一段时间,粮仓肯定是开放了。
估计是接连大雪不好赶路,粮食来得晚。
崔之玉上前,还想多问几句,忽然看到知县冷不丁地晕倒在地!
“大人!大人!”他身边的几个差使慌忙上前,崔之玉见状,马上赶过去。
发现他身子冰冷后,知道耽误不得,立刻让差使先把他带去屋子里。
单独的房间,不让任何人靠近。
崔之玉先让兄长去拿了点炭火,还有暖和的毯子过来,把他颈部垫高后,让他的头偏向一侧后,最大限度的后仰。
他手脚冰凉,但额头却是滚烫。
想必是感染风寒,又劳累过度才引发的休克。
崔之玉二话不说,摸上珠玉戒去空间里,拿了一些从药铺里搬来的药丸,又给他喂了一些灵泉水。
紧接着让他浑身保暖,想必不用多久就能醒过来了。
然而她刚到门口,冻成大红脸的差使眼泪汪汪地对崔之玉说道:“姑娘,你可是郎中?一定能把知县大人救过来的是吗?”
“大人这是为了咱们才成这样的,他已经几天几夜都没有合眼了,每天都在挨家挨户地发粮,去各种凑粮,还带着人去各处巡视。他是好官啊,断不能因此出事!”
他边说边磕头,想到长平城的知府褚德运,与如今这个为民着想的小小知县相比,真是令人唏嘘。
“他过会就能醒了,你们别太着急。”
红脸差使悬着的心落了地,他颤颤巍巍地起身,崔之玉这才发现他的腿脚似乎有些不便。
似是察觉到她的目光,差使说:“我……我这腿打小就这样,但知县大人一点也不嫌弃我,还给我一份差事!我很感激他的!如今我们县里已经断粮了,就等着赈灾粮过来救命。”
崔之玉让他进去陪着知县,然而等她回到队伍里,听到谢府和伯府的人在和官差说。
“咱们得赶紧走啊!!若是被这些村民看到咱们有粮食,不得全部抢光啊!”
“就是,他们都已经要断粮了,咱们还不走的话肯定和他们一样惨了。”
尤其以伯府里一名中年男子叫得更甚,他一听到官差说要问问崔之玉的时候,暴跳如雷:“您才是官爷!!那崔之玉算什么啊?不过是和我们一样的流放民!”
“她要管闲事不能拖累我们所有人,官爷,赶紧走赶紧走吧!我们也不要休息了!”
若没记错的话,此男子是和黄文炎一同被放进队伍里的,是伯府里的二房,也就是黄文秉的亲叔叔,黄茂。
原书中这个黄茂没多少戏份,崔之玉也不记得他是否重要了。
不过现在看来,不是个好鸟。
她正要开口,忽然被往这边跑过来的一名差使打断。
“知县大人!知县大人!不好了!北边官道两旁山崩了,路被堵死了啊!还有运河也都结冰了,那运粮运货的船只进不来了。”
此言一出,众人微惊,就连人群里的谢世尧都按捺不住!
“他说什么?!那岂不是我们被困在这个鬼地方了?”
去不了芦洲,这也进不了人,那他还如何出手??
与此同时,京都宋府。
车马都已经备好,秦侍郎快马加鞭地赶到府前,将一封信件递给马车里的男子。
“大人,探子来报,朝廷的赈粮已经到了长平城,不过芦洲那边情况不容乐观,我们或许可以在长平城内歇脚,等路通了再往北去。”
宋恒看了一眼信件:“不必歇脚,一路往北。”
不出意外,崔氏他们应是到了芦洲境内。
(https://www.biquya.cc/id190623/2568051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