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抄家后,和离主母带着空间去流放 > 第312章 建造天下粮仓

汀州。
崔之舟轻生一事被隐藏起来,经过崔之玉的一番劝解,他也是想通了。
不会像这般轻易去送死。
至少在没有和文蔷讨回公道前,绝对不会让她逍遥法外。
当然,他也因心中生愧,对海氏那是常常觉得亏欠,什么事都想着这位妻子,什么事都要以家人为先。
心中所有的理想抱负,都化成对付文蔷的一缕信念。
崔之玉知道自己没办法这么快让他恢复如常,也只能在平日里一点点的开解他。
随着阿瑶和霍宗的婚期临近,知府林大人也重新与崔之玉邀约了时间。
那日崔之玉正在村里与薛老他们说关于阳光房的事情。
如今天气尚未完全回暖,虽然开春了,但也不宜撤走阳光房。
于是便想再额外开垦一些土地,用于种植自然环境下的一些庄稼。
比如春小麦什么的,是时候提上日程。
不过还没商议完,知府林大人便派人过来请她了。
这次崔之玉没再推拒,果断前往,并且还略备薄礼,彰显诚意。
但这次林源堂并没有将其约在当初的城内酒楼,而是约在了城外的一处荒地上。
崔之玉坐着马车,看到马车并未往城里去,有些好奇:“官爷,林大人是在哪里等我啊?”
官差只道:“崔娘子放心,不会有事的,大人约崔娘子到此处,是有考量的。”
他们没说多久,马车就已经在荒地的山坡处停下。
只见一个身穿粗布麻衣便服的老者,正盘腿席地而坐。
他头戴帽巾,似乎等了很久。
想必这位就是林源堂,林知府了。
崔之玉下了马车后,与他客客气气地行了礼:“林大人。”
见她过来,林源堂连忙起身,满脸温和的笑意:“崔娘子。”
他慈眉善目,与此前的陈伯宗以及前总督完全不一样。
面容慈祥,也难怪霍将军会说他是个正直清廉的人了。
只是不知道他把自己唤到此处是有何用意。
崔之玉不喜弯弯绕绕,也就直白问出是:“敢问林大人特意让民妇来此处是何意?”
林源堂摸了摸胡须,伸手让崔之玉看向前方那一大片荒野。
“我听闻崔娘子以一己之力在冰天雪地里种出了粮食,还建造了独一无二的阳光房,真是令我深感钦佩。”
“不瞒崔娘子说,前些日子你不在汀州之时,我去你阳光房看过,也吃到了从你阳光房里种出的粮食,真是令人惊叹!”
“想必崔娘子也知,汀州这地离京遥远,多年都是贫瘠苦寒之处,原住民更是寥寥无几,除了龙昌山里的金铩族人,剩下的也就一个小村落的原住民。其余都是这些年朝廷流放的犯人,才组成了如今的汀州。”
“先皇病逝,太子上位后民生大计一直是他头疼之处,他先后派总督来此处督促流民的目的,也是为了能把汀州建设起来。这特殊的位置,若能建造成功,定是能护我大京的绝佳大城!”
崔之玉大概听明白了林大人的豪言壮语,无非就是想发展城镇,当然,汀州正式设府,想必也是圣上的意思。
她笑了笑,只道:“大人所言甚至,只是民妇乃一介平民,想必也帮不上……”
“此言差矣!崔娘子,你虽为妇人,但却拥有聪慧过人之处,粮乃国之根本,你能解决此事,等同于救了成百上千之人啊!”
“今日我特意叫崔娘子而来,是想请崔娘子指导一二。”
“你瞧,汀州地广人稀,除却天气严寒之外,土壤亦是肥沃,若能加以利用,肯定能成为莫大的粮仓!”
“崔娘子,我想调动全城人民,开垦荒地,届时再分地到民,崔娘子若能指导我们种植更多的粮食,想必我们汀州城一定能摆脱贫瘠,百姓也能安居乐业!”
林源堂越说越激动,眼底迸发着亮光。
“大人已有对策,但凡利国利民的好事,我自会竭尽所能出手相助。只是大人要分地到民,朝廷可同意?”
他再怎么说也只是一方知府,关系到田地,恐怕没那么大的权利。
然而林源堂却摇摇头,从身后拿出一纸手谕:“此事崔娘子大可放心,圣上亲自将此地交付于我,我定当不负众望。”
看到那张黄色的文书,崔之玉也不再有后顾之忧。
朝林大人行礼:“既如此,民妇愿相助大人。”
她深知,想要更大规模地种植,产量更高,那就意味着只有他们一个村的人还远远不够。
人力,物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时也要出动官府,才能让事情进行得更加顺利。
既然林源堂有发展此地的想法,与崔之玉预想的不谋而合,倒不如趁此机会,两两合作。
她提供种子,技术,让官府出动百姓,正好趁着开春之际,能开垦荒地。
所以接下来的这段时日,崔之玉也忙得脚不沾地,要不是在去知府的路上,要不就是去种植地的路上。
关城那边的生意只能全部交给姑母打理。
唯一抽出时间来的就是阿瑶成亲那两天。
无论是关城的铺子还是汀州城内的铺子,都闭店休息两天。
就连织布坊什么的都休息了。
阿瑶成婚,几乎出动了全村人民,更何况还是嫁给霍将军,连带着霍宗所在的军营都是一派喜气洋洋。
崔氏如今在汀州也是小有声誉,成婚前一晚,她亲自给阿瑶准备了嫁妆。
虽然看着不多,但每个小箱子里所拥有的东西,都让阿瑶震惊不已。
有几间铺子,还有不少土地田产。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重工首饰,虽然精巧,但价值连城,一看就是稀罕玩意。
这些不过都是最普通的,直到崔之玉拿出了京都走马帮的分红契书。
阿瑶瞬间愣在原地,难以置信道:“阿姐!这……你怎么会?”
崔之玉淡然道:“你拿着,这是阿姐为你准备的保障。”
“还记得当初我们在流放路上救过的那群玄甲军‘逃兵’吗?”
“当初我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让他们去京都找到一名叫李寿光的人走马运货,如今他们已经成为京都最大的货运行。而这份分利契书,一年下来能分到不少银钱,按照你这花钱速度,几辈子都花不完了。”
“更何况这契书上不仅有分利的比重,还有属于你的房产,无论你去哪里,只要当地有货运行的分行,他们自会给你安排房产住下。”
这也是当初与那些人写下这张契书时额外加的条件,以防万一。
“阿姐!你给我的已经够多了,如此贵重的契书我当然不能收下!!”

(https://www.biquya.cc/id190623/2568025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