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重生扇飞耀祖,带五女逆风翻盘 > 第34章满月酒

姜老太动真格的,宋建国慌了。

“我说,我说还不行嘛!”宋建国抱着脑袋,蹲下,愁眉苦脸道:“我今天起厂里上班,我在厂长办公室里看到,年后清退员工名单上有我。”

姜老太举着菜刀的手悬在半空中。

她最初以为宋建国又出去沾花惹草,没想到是啤酒厂也难逃企业改制的浪潮。

这时候的辞退不叫辞退,有个更好听的名字———停薪留职。

工作不就是为了按月领薪水,停发薪水,空留职位有个屁用。

完全就是为了安抚工人们,想出的缓兵之计罢了。

姜老太静下心来想一想,上一世,啤酒厂确实也面临停工停产,全体工人失业。

只不过,姜老太不记得具体是什么时间的事。

她从不敢过问宋建国工作上的事。

宋建国又十天有九天半在赵寡妇家,回到家,倒头就睡,理都不理姜老太。

夫妻俩形同陌路,几乎零交流。

这样的日子维持小半辈子。

姜老太被宋建国打怕了,也不敢有半句怨言。

这辈子,姜老太提前知道宋建国即将被辞退的消息,不禁在心中多做打算。

“啤酒厂干不下去,那你就去扫大街,掏大粪,只要肯出力气,怎么也饿不死。”

姜老太才不会把宋建国养在家里,吃干饭。

“我大小也是个领导,你要我去扫大街、掏大粪,你是怎么好意思说出口的。”宋建国抬了抬用胶带缠好的眼镜腿,难以置信道。

“供暖科烧锅炉的,还管几个运煤的杂工,你个车间小组副组长,芝麻大小的官,也好意思叫领导。”姜老太竖起小拇指,鄙夷道。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宋建国气不过,跺脚道:“我饭碗都要没了,你个老娘们一句宽慰人的话不说,还笑话我官小,你长没长心啊。”

宋建国心情郁闷,原本能干一辈子的工作,现在没了。

先是他下岗,要不了多久就是宋耀祖。

宋家两个男的都要失业,断了收入来源。

然而,在姜老太的记忆里,前世,这父子俩一直过的很是滋润。

这还要归因于,宋建国盯住二女儿这块肥肉。老二还不到十五岁,宋建国就让老二辍学,去文化宫跳舞。

等老二在文化宫站稳脚根,宋建国就怂恿老二去勾搭频繁出入文化宫的唐老板。

那个唐老板是做房地产开发的,山沟沟里飞出来的凤凰男,父母没什么本事,全靠命好,娶到个富家千金。

据说,那位富家千金家里有红色背景,十年动乱时期,也只是伤到皮毛,实力不容小觑。

正因那富商原配实力足够强大,老二和富商—偷—情—的事,才会在老二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登上全国各大小报纸头条。

而且新闻内容处理的,也很有技巧。

全篇不提一句有关富商的个人信息,皆是对老二的口诛笔伐。

小三,破鞋,破坏人家家庭......。

坊间骂声不断,一度还登上了电视台晚间新闻。

而且,对方还将老二和富商干那事的照片洗出来,专门截取老二的部分,贴满大街小巷。

老二羞愤至极,回家寻求庇护,宋建国却将大门紧闭,即便老二哭哑了嗓子,他为了不受牵连,迟迟不肯开门。

最终,老二万念俱灰,跳井,一了百了。

目前,老二全力以赴备考影视学院,不会像前世那样听信宋建国的洗脑,执着于给有妇之夫当情妇。

但姜老太还是不放心,害怕宋建国打其他女儿的主意。

姜老太次日一大早,送女儿们出门上学时,挨个嘱咐一遍,告诉女儿们不许搭理宋建国。

女儿们也很听话,乖巧记下姜老太的嘱咐。

姜老太送走女儿们,又把宋建国母子俩轰出家门,让俩人找不到活,就别回来。

宋建国母子俩知道反抗是何后果,迫于姜老太的淫威,俩人一前一后,灰溜溜出门。

最近这几天,宋耀祖为了躲王秀梅,白天不在家待。

姜老太也懒得管他,反正要不了多久,王家就要放出风声,让整个家属院知道王秀梅怀着宋家的宝贝金孙。

姜老太静观其变,见招拆招,先假装不知道。

然则,姜老太还是有意撮合王秀梅和宋耀祖的,无论是王秀梅对宋耀祖真情还是假意,她一定要让俩人走到谈婚论嫁那一步。

宋建国兜比脸干净,宋耀祖更是手心朝上,和家里要钱花的主。

这俩人拿不出钱,又没办法从她手里抠出钱,给王家当财礼。

不过没关系,宋老太有棺材本啊!

宋老太为了重孙子,一咬牙,把棺材本拿出来。

这笔钱,终究是到王家手里,还是进姜老太口袋,那就不一定喽!

谁能和钱过不去!

何况是宋老太的钱。

姜老太这样想着,扬了扬眉头,摘下衣架上的狗皮帽子,戴好出门。

小市场的生意和往常一样。

一切按部就班。

大女儿已经跟着姜老太出了好几天的摊,姜老太心疼她晚上还要给老二复习功课,休息不好,让大女儿在家多睡一会儿,上午不用和她一起出摊。

但大女儿还是跟来了。

姜老太拿大女儿没办法,想着今天提早个把小时回家。

摊位上,袜子—内—裤不缺人买。

姜老太见缝插针,只要对方是年轻女顾客,收款的时候,就和顾客介绍女士内衣。

和昨天一样,买的人不多,勉强只卖出零星几件。

但是,零成本到手的货,只要卖出去就是赚。

万事开头难,姜老太也不灰心。

收摊后,刘嫂子夫妻俩急着回家准备明天孙子的满月酒,和姜老太打了声招呼,便推着三轮车走了。

姜老太和大女儿在小市场简单吃了一口,赶去海城大学校门口前,拐去邮储银行。

“同志,我要存钱。”

姜老太解开棉袄,从上衣口袋里掏出手绢。

手绢展开,上里躺着从赵寡妇那要回来的几千块,以及赵老太最近赚的几百块钱。

手绢托着钱,从玻璃窗口下面的空隙递过去。

十几分钟后,姜老太离开银行时,兜里多了个红色烫金的存折本。

薄薄的一本子,不够巴掌大,姜老太心里说不出来的踏实。

姜老太白天在外面做买卖,不敢把钱放在家里,怕宋建国手脚不老实。

眼下,所有的钱都存进银行了,存折她时刻带在身上,想用钱随时取。

这样更保险些。

姜老太存钱没背着大女儿。

整个过程,大女儿都看到了。

不用姜老太多言,大女儿也知道存折的事,但她绝对不能多嘴,让她爸她奶知情。

海城大学门口。

因为姜老太昨天来过,再次推着三轮车出现,很快便有小姑娘围上来。

头绳发箍的生意不错。

姜老太负责招待客人,大女儿忙着收钱。

眼看着袋子见底,姜老太拍着大腿,意识到货进少了。

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姜老太早早收摊,和大女儿去啤酒厂家属院附近的金店,给刘嫂子孙子挑了个长命金锁。

售货员开票时,听到姜老太说是买来送邻居家孩子的,不仅咋舌。

当下,红白喜事,礼金普遍也就几块钱。

为了占便宜,随几块钱礼,还要把全家老小,凡是能喘气,都带去吃席。

姜老太一出手就是一个纯金长命锁,足足花费掉姜老太一整天的收入。

属实阔绰。

姜老太却一点都没觉得自己吃亏。

周五,海城中小学,按照惯例,只上半天课。

女儿们陆续回到家。

刘家人手不够,姜老太和女儿们提前一天就去帮忙。

按理说,夏天,席面都摆在院子里,铺上红绸红纸,进进出出的,看着就喜庆。

冬天,天寒地冻的,不方便,一般都是借用附近邻居家客厅,支几张桌子,招待来随礼的亲朋好友。

掌勺厨师在刘家做好酒菜,然后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用肩膀扛着一米长的木制推盘,把每桌的饭菜送过去。

吉时一到,爆竹声响。

亲朋好友们动筷,热热闹闹吃席面。

客人多,需要用的桌椅板凳也多。

姜老太让女儿们把自家碗筷板凳都拿到隔壁去,还不忘叫上宋美凤,一起去隔壁帮忙刷碗、打扫卫生。

刘嫂子一家人缘好。

姜老太一行人出门时,刘嫂子的丈夫儿子和大院里的老爷们,齐心协力把从城边农户家里预定的肥猪,从车上卸下来。

烧水,磨刀,男人们叼着烟,研究怎么杀猪切肉。

屋内,刘家厨房已经挤满了人,大院里的大闺女小媳妇们都过来帮忙,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说笑打闹,都还不知道啤酒厂即将面临倒闭,厂里文件一经公布,所有家庭都要面临天翻地覆的巨变。

“建国媳妇来了!”

见姜老太来了,邻居们忙招手,给姜老太让出位置,“快过来坐。”

自从姜老太不同意宋建国把大女儿嫁给王癞子,挨了顿毒打,姜老太像换了个人似的。

就在昨天,大半夜的,姜老太还追着宋建国喊打喊杀的。

那架势可彪悍了!

之前,大家不得空。

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和姜老太坐在一起聊天,大家八卦之魂燃烧,都竖起耳朵,想听姜老太能和她们倒一倒苦水,或是骂一骂宋建国和宋老太太,又或是姜老太能把委屈说出口,让她们这些爱吃瓜看戏的邻居们评评理。

(https://www.biquya.cc/id190596/5679311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