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唐朝小教父 > 第77章 不虚此行

源乾曜这一句话,令众人如梦初醒。

    是呀!

    我们不是来讨论历史人物的。

    这里这里也不是青楼。

    更不是来吵架的。

    怎么回事?

    我们是谁?

    我们在哪?

    那蒋彦博悄悄抹了一把汗,长松一口气,还算是有一个清醒人啊!

    他方才以为李隆基是因为感觉受到欺骗才发飙的,不曾想,他竟然是因为不满这戏里的曹孟德。

    还未等他反应过来,这宰相们又因此跟李隆基争吵起来。

    这可将蒋彦博他们急得要命,但又插不上嘴,可是不能再让他们吵起来,立刻接话道:“老朽才疏学浅,实在看不出这戏,其中有何教育意义。”

    他这一番话,立刻引来不少人的点头。

    精彩归精彩,但这不是青楼,是学院啊!

    学着曹孟德滥杀无辜么?

    李隆基也赶紧转移话题,面色不悦地看向陶莫,“先生,朕也未有看明白,此戏有何教育意义?”

    陶莫立刻道:“回陛下的话,这戏本身的教育意义其实并不高,关键在于排演的过程中,学生们非常积极认真,自主去看台词、背台词,这是他们以前所不具备的。

    如今再让他们看书、背书,他们也不会像以前犯困,根本看不进去。

    当然,这只是开篇,后续还有许多故事,而在三国之中,会涉及到不少治国之道,为人之道,兵法,等等。”

    蒋彦博忍不住揶揄道:“若这也是教育的话,先生就还未有平康坊的假母有经验,那些假母不就是天天教歌妓记词背词么。”

    “呵呵!”

    不少大臣笑了起来。

    陶莫只是谦虚一笑,并未生怒,道:“刀,凶器也。可谋生,亦可害命,关键在于握在谁人手中。

    之前陛下询问小人时,小人是再三强调,兴趣使然,要先培养学生们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他们之前在其它学院,成天就知斗鸡走犬,对于书本只有厌恶,若不能扭转他们的兴趣,就是再严厉的老师,也无法教育好他们。”

    蒋彦博听到后面才反应过来,你这老小子是在讽刺我们国子监啊!

    其它学院,不就是国子监么。

    但他也不知如何反驳,这些臭小子在国子监,真是除了念书,什么都干,他们确实也没有办法。

    韩休突然道:“先生所言,虽不无道理,但是这也谈不上博大精深,更别提什么振兴我大唐文化。”

    这才是关键所在。

    要不是上升到国家教育,他们也没有理由,跑这里来看戏啊!

    陶莫却道:“韩侍郎明鉴,小人创造这生动教育法,只为教育这些孩子,仅此而已。”

    冤有头债有主,你们可得找对人。

    我从未说过这话。

    唰唰唰!

    所有目光都看向李峤。

    在王熙的整个剧本中,陶莫是要维持低调的人设,远离政治,他出风头,是毫无益处的,风头都得让当爹的来出。

    爹好,大家都好。

    但是爹现在很不好,李峤是战战兢兢站起身来,之前王熙跟他说那番理论时,他觉得不靠谱,如今见识过后,就更觉得不靠谱了,这真的是牵强附会啊!

    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心里不断催眠自己,是昂首挺胸,慷慨激昂道:“先生说得是,刀是凶器,还是谋生利器,就看在谁人手中。同理而言,此法若是运用得当,依可助陛下文治武功。”

    “是吗?”

    李隆基都惊到了,“嗣濮王此话怎讲?”

    蒋彦博则是等着看笑话,你这牛皮真是越吹越大了。

    来来来!

    什么文治武功,教教我们。

    “正是如此。”

    李峤便阐述王熙那一套什么王霸之道,甚至就连修城墙的理论都给照搬过来,也不管那么多了。

    果然,虽然他说得慷慨激昂,但大家都不太买账,皆是笑而不语。

    你何不再吹大一点,还修城墙,你是来搞笑的么。

    蒋彦博都不屑于去反驳了。

    他都感到有些失望,原以为必有一番高论,哪知就这。

    韩休只能站出来应付一下:“王爷所言虽有些道理,但这也可用于我大唐任何歌舞诗赋,甚至于琴棋书画,而不是非得这生动教学法。”

    潘好礼道:“倘若这也能四海臣服,西域传来我中原不少香料、服饰,是否也能令我中原百姓臣服?”

    你这说得就太过牵强,虽然是有一定道理,但随便换一个文艺,同样也都适用。

    关键,这不可能做得到。

    往台上一站,就四海臣服。

    说是比作儿戏,可能都夸张了。

    李峤心中叫苦不迭,因为对方所言,也正是他自己所想,但只能继续说道:“歌舞诗赋,只有少人能够欣赏,而这戏曲不同,是人人皆懂,人人爱看,可以更好的推广我大唐文化,使四方百姓更加向往我大唐。”

    王毛仲立刻道:“王爷这话没错,什么诗赋,我就不喜欢,也看不懂,但是这生动教学法,可是极好,我就爱看。”

    “说得好啊!”

    李隆基突然一拍桌子,只道:“嗣濮王之言,正是朕心所想,文治武功,本是相辅相成,就不应该分开来看。文治不仅仅是对内,亦可对外。

    自太宗皇帝起,我朝就已经开始经营西域,但这些年来,那边亦是反反复复,战火不断,其主要原因,也并非是缺乏治理,朝廷派了多少能臣干吏前往那边,可结果又如何。

    今日嗣濮王这一席话,真是犹如醍醐灌顶,令朕如梦初醒,让四方百姓,向往我中原文化,臣服于我中原文化,认为自己是华夏子民,这才是真正的文治。

    这亦是我朝与汉朝最大的不同。”

    这一番话下来,大臣们皆是一脸懵逼。

    怎么就醍醐灌顶了,难道西域就因为一个戏曲,就不跟朝廷闹事了。

    要真这么简单,还要我们这些人干嘛。

    韩休是哭笑不得道:“陛下.。”

    未等他话说完,李隆基就道:“韩侍郎可知,经营西域,每年需要花费多少财政吗?若能不费一兵一卒,就令四方臣服,此乃我大唐之幸事,亦是百姓之大幸啊。纵使不成,朝廷又损失了什么?”

    此话一出,源乾曜突然拱手道:“陛下圣明。”

    张嘉贞、张说愣了下,也纷纷拱手道:“陛下圣明。”

    三个宰相突然改变态度,且不说蒋彦博,李峤自个都傻眼了,是目瞪口呆,他没有想到,这一番话竟然会得到李隆基的高度赞赏,而且说得比他还好。

    更离谱的是,这些宰相也全都赞成。

    是哪里我没弄明白吗?

    这里面果真是玄机,就是这玄机太深了,我.我完全没有领悟啊!

    李隆基又道:“嗣濮王,此事就全权交于你来办。”

    “臣遵命。”如梦初醒的李峤赶紧行礼。

    李隆基站起身来,呵呵道:“朕今日真是不虚此行啊!”

    (本章完)

(https://www.biquya.cc/id190232/5679307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