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唐朝小教父 > 第228章 知识就是逼格

拿上这牙粉、牙刷,李隆基他们是满载而归。

    而对于王熙他们而言,那是绝对不亏。

    别的不说,光李隆基他们来这一趟,那就等于是给青云观打上金字招牌。

    这就是再多的钱,可也换不来的。

    而结果也正是如此。

    就连皇帝的妻子、嫔妃都来到青云观做面膜,这足以证明面膜的效果,以及,就是她们也能享受到与皇后一样的养颜。

    一般来说,这古代宫廷秘方是绝对保密的,只有皇后、嫔妃才能够享受得到。

    而这面膜的出现,的确是打破了这个界限。

    也是头回,皇后嫔妃们出宫养颜。

    这消息传出去后,几乎所有的贵族,都跑来青云观烧香,这真是一点也不夸张。

    然而,没过两日,这宫里又传来消息,就是将牙粉定为贡品,规定每年必须进贡多少。

    这个倒不是因为李隆基对王熙的宠爱,或者说是支持道家思想。

    原因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用过之后,就再也舍弃不了。

    相比起以前的洁牙方法,这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不过,只规定进贡多少,可没有规定,不准向民间贩卖,这多少是因为皇帝对王熙的宠爱,没有说直接垄断。

    虽然贡品是不用给钱的,但一出来就直接被皇宫认定为贡品,还有比这更好的广告吗?

    半日之间,就直接卖脱销。

    然而,还有一个人跟着是坐享其成,这个人就是王毛仲。

    王毛仲身为李隆基身边第一宠臣,但他可不是凭借花言巧语上位的,而是因为他本就是李隆基的家仆,同时,他的能力非常不错,政变时,为李隆基冲锋陷阵,之后又一直在帮李隆基养马。

    想要开疆扩土的李隆基,对于战马的需求,那是非常大的。

    可是养马非常损耗财政,王毛仲一直都在想尽办法,怎么去减轻养马的负担,而他的思路,就是科学养马,从北方找了很多牧民来帮忙,其次,就是拿着死马的马匹、马毛、马骨去卖钱。

    目前光凭卖这些马毛、马骨、马屁所得之利,一年差不多是两千万钱,再加上合理的安排,所省下的钱,那更是一笔可观的数目。

    而在去年,王熙就将牙刷交给王毛仲,王毛仲立刻就安排人生产,因为牙刷所需马毛跟毛笔还不一样,对于王毛仲而言,等于是废物利用,包括马骨也是如此。

    他是有足够的货物,虽然许多人没有买到牙粉,但是先可以将牙刷买上。

    因为牙粉贵,那么牙刷自然也不便宜。

    王毛仲是从中大赚一笔。

    不但如此,李隆基也从王熙嘴里得知此事,立刻将他叫去宫里,好好夸奖了他一番。

    干得真是不错。

    时时刻刻惦记着马政,没有辜负朕的期待。

    然而,这事还不算完,王毛仲的运气是一波接着一波。

    他又被王熙他们给盯上,准备推他去担任工部尚书。

    但是,王爽可不是这么说的,他们得隐藏自己的意图,总不说,自己想享福,老爹,你多努力几年。

    他们是说,希望王叔叔帮忙,推广他们的道家思想,将浮力运用到造船上面。

    王毛仲可就是李隆基的宠臣,非常清楚李隆基最近在关注什么。

    一听还有这好事,赶紧安排,生怕王熙他们去找到别人。

    渭河上。

    “俺的贤侄们来了!”

    再度见到王熙、皇甫僧念、李诫满时,王毛仲是张开双手,大步迎了过去,笑得是满脸褶子。

    在王爽的记忆中,他爹可从未给过他这般笑容。

    “侄儿见过王叔叔!”

    王熙作揖一礼,又道:“此番可真是多谢王叔叔相助,让我们有证明自己的机会。”

    “咱们叔侄说这些作甚。”

    王毛仲哈哈道:“往后你们有任何需求,尽管来找王叔叔,王叔叔保证帮你们安排的妥妥当当。”

    “多谢王叔叔。”

    王毛仲突然一把将王熙揪过来,“雀儿,前几日可多谢你在陛下面前,帮叔叔说话。”

    王熙大咧咧道:“王叔叔,侄儿说不说那话,陛下都很宠信王叔叔,这都没啥。”

    “你这臭小子!”

    王毛仲抓着王熙的脑袋,狠狠摇了几下,又一挥手道:“都过来吧,这船已经帮你们准备好了。”

    便是带着他们四个来到河边,只见几个官员站在一旁,他们可就是王毛仲帐下最有经验的造船官员。这码头上还停靠着一艘船,就是唐朝目前最为标准的漕运,载重在一千石左右。

    王熙当然没有鸟那些官员,四人拿着工具直接上得船去。

    一个官员见他们这么牛逼,于是道:“将军,这造船可是需要经验的,不能胡来,他们四个可能连船都没有坐过,又怎会造船?”

    如今的营造,天赋只是其次,关键就是经验,因为没有理论,就这几个小娃,哪怕是出生就开始造船,也是远不及他们。

    王毛仲道:“他们是没有造过船,但他们却懂得道家思想,你们懂么?”

    那官员郁闷道:“这道家思想与造船有何关系。”

    “谁说没关系。”王毛仲摆摆手道:“待会就让你们见识见识。”

    毕竟他也不知道。

    说罢,他又温柔地向船舱里面的王熙等人喊道:“雀儿,你们别急,慢慢看,叔叔今儿有的是工夫。”

    “爹爹,别打扰俺们好么。”里面传来王爽不满的声音。

    “行行行。”

    王毛仲嘴角抽搐了几下,老子是给雀儿面子,你小子嚷什么嚷,回去俺再收拾你。

    这一站就是一个多时辰。

    那些官员脸上已经堆满了怨气,就他们的造船技巧,哪怕就是放眼世界,能比他们强也真是不多。

    如今却让他们站在这里,等候几个少郎的点评。

    这谁受得了。

    可瞧着王毛仲还是耐着性子,期待地望着舱内,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好了!”

    李诫满突然钻出仓外,道:“王叔叔,我们看好了。”

    王毛仲顿时激动道:“走走走,看看去。”

    刚迈出一步,他又向那几个官员叮嘱道:“待会他们说的,你们可是要记清楚。”

    “是,将军。”

    几个官员有气无力道。

    王毛仲哼道:“瞧不起人。”

    带着几个官员来到船舱内,王熙拿着一块白布,“根据我们对于浮力的理论,我们认为这船可以经过改良,在同样的河道上,承载更多的货物,并且重心更稳,不易倾覆,还有,就是可以行驶的更快一些。”

    “是吗?”

    王毛仲惊喜道。

    他旁边一个胖胖的官员阴阳怪气道:“哦?愿闻其详。”

    王熙道:“根据我们对于浮力研究的发现,船舶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重心和浮心之间的位置关系。重心是指船体本身的重心,而浮心是指船体所排开水的重心。

    为了保证稳定性,就应该尽量将重心降低,同时通过增加横向宽度和水线宽度,将浮心抬高,从而使重心低于浮心,如此可确保船舶的稳定性。”

    包括王毛仲在内的几名官员,听得是目瞪口呆。

    你们说的是哪地的语言,我们怎么听不懂啊!

    “不懂没关系,我可以解释给你们听。”

    王熙来到下面的第一个密舱,“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密舱,在满载的时候,不是那么稳定,但是在空仓或者不满载的时候,船只是比较稳定的。”

    那名官员略显惊讶地看着王熙。

    王毛仲见罢,更是喜出望外,这证明王熙说得对。

    王熙道:“很简单,因为这个密舱设计的不太合理,它前方的弧度太高,因此在满载的时候,船只的重心会向前移动,使得重心高于浮心,故而不稳,但是在非满载的时候,尤其是这个仓空着的时候,重心刚好在中间,故而比较稳定。

    最好还是重新设计这些密舱,保证无论是满载,非满载,空仓等各种情况下,依旧能保持船的稳定性。”

    密舱技术在唐朝开始慢慢成型的,虽然目前确实存在不小的缺陷,但已经很了不起了。

    那皇甫僧念补充道:“根据我们的浮力理论,浮力大小,是取决于物体浸入水中的大小有关,简单来说,如果能够增加船只浸入水中的大小,就能够得到更大的浮力,以此来增加载重。”

    说着,他跺了跺脚,“我脚下这一段就可以加宽一点,大概一尺五寸,同时拆掉边上这个没有多大作用的小仓,不但可以增加稳定性,同时还能够更多的载重。”

    王爽道:“但是船只阻力也取决于尺寸大小,如果你们想要船行驶的更快一些,船头就应该设计的更尖一些。”

    李诫满道:“根据我们的理论,浮力其实等于船排出水的重量,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计算出船只的准确载重。

    我们可以用这艘船作为标准,在船坞里面进行实验,计算它排水的重量,根据其最大排水量,在船身上刻上标准线,也就是说,越过这条线,就属于超重,可能会发生倾覆,如此便可避免更多的事故。”

    王熙又道:“当然,根据我们的计算,海水与河水的浮力不一样,所以,海船和河船要分开来算。”

    四人你一句,我一句,说得他们是呆若木鸡。

    不懂!

    完全不懂!

    李诫满他们要的就是这效果,他们从未想象过自己能将官员说得呆若木鸡。

    一个字!

    爽!

    王熙直接将手中的白布,拍在那胖胖的官员的胸前,“这就是我们此番检验的结果,里面还有新的设计图和测试排水量的船坞设计。”

    那胖胖的官员猛地惊醒过来,双手捂住白布,慢慢拿起来,看着上面的图案和计算公式,又觉得非常有道理,当即吸了一口冷气。

    到底他们是有丰富的造船经验,底部面积越宽,能承载更多的货物,以及船的重心设计,他们都是明白的。

    只是这都是纯纯的经验,没有理论来支撑,对于他们而言,这就是一种常识。

    “你们.你们就这样看一个时辰,就.就能知道这船该怎么设计?”

    那官员很是不甘地说道。

    我特么造船几十年,还不如你们几个毛头小子。

    “当然。”

    王熙耸耸肩道:“这就是道家思想的神奇之处。”

    实则不然。

    他们是早就算好才来的,王熙虽懂的理论,但是他又没造过船,故此他们先请了一些巧手工匠,给他们介绍这船的设计思路,以及一些问题所在。

    然后,再将浮力学问去套。

    其实啊!

    这些工匠是非常了不得的,光凭经验,他们就能做到八九不离十,但到底是经验,若无理论就无法做到精确。

    王熙提供了理论,那就可以做到十,因为是可以精确算出来的。

    他们说了那么多,其实改得范围其实也就几尺多的事,也就是说,这个船的问题其实不大,只是各方面都有所欠缺,但如果都得到改良,效果自是非同一般。

    (本章完)

(https://www.biquya.cc/id190232/5679292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