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陆峰在炕上翻了个身,看着透过窗户纸照射进来的阳光。
看来今天的寒气相比于前几天收敛了不少,他习惯性地伸手摸了摸旁边,柳青已然起身了。
“今天倒是个好天,也不知道作晚王卫东那小子咋样了。”陆峰嘟囔了一句,随后坐起身。
快过年了,他盘算着,家里年货还没置办齐整。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陆峰手里有近四百块钱,花钱大手笔一些也没毛病。
丫丫和柳青都得弄套新行头,过年穿旧的怎么能行,现在又不是没那能力,花在妻女身上的不心疼。
还有油盐酱醋,写对联的红纸,给丫丫买点零嘴都得进城一趟。
过年大队里,还得杀年猪,不过这种事情陆峰也没那么在乎,家里的野猪肉够多的了,已经有不少都拿去腌腊肉了。
他麻利地穿好衣服下炕。
柳青正在灶房忙活,锅里熬着稀粥,热气腾腾。
丫丫也醒了,自己坐在炕上揉着眼睛。
“醒了?”柳青回头看了他一眼。
“锅里粥快好了,咸菜在桌上。”
“嗯。”陆峰应着,走到水缸边舀了瓢凉水洗了洗脸,他边擦脸边说。
“今儿天还行,我琢磨着进城一趟,把年货置办置办,快过年了,该买的得买点。”
她搅粥的手顿了顿,随后张口道道。
“进城,那又得花不少钱吧,要不节俭着点吧...”
“知道知道,”陆峰打断她,回应道。
“我心里有数,该省的省,该买的也不能太抠,以前那是没能力,现在不一样,过年了,总得有点新气象。”
柳青听了,心里一暖,嘴角微微弯起,叮嘱道。
“那你路上当心点,早点回来。钱揣好了,可别马虎丢了。”
陆峰点点头,走到炕边,帮女儿穿戴好衣服,说道。
“丫丫乖,爹进城给你买好吃的,还有新衣服怎么样?”
“新衣服,丫丫有新衣服穿了,爸爸你也要给妈妈买。”
随即来到陆峰身边,就要抱抱。
“当然了,你们母女俩都要买。
“让爸爸抱抱你。”
吃过简单的早饭,陆峰揣上之前缴获来的的布票,带了装着几十块钱的包袱。
自己一个人还真拿不了要买的东西,得找个大运帮忙带回去。
并将一把王八盒子夹在腰间,披上大衣,这才推开家门。
清凉的空气扑面而来。
村道上已经有了人了,陆峰跟相熟的乡亲打了招呼,脚步不停,朝着她家走去。
在村口拐了个弯,直奔张大运奶奶家。
置办年货东西杂,一个人拿不过来,大运,力气大,人实在,干活不惜力,是搭把手的不二人选。
推开他家那扇木门,院子里,刘红霞正佝偻着腰,用一把高粱杆做成的的扫把,扫着地上的积水。
老人家听见动静抬起头,浑浊的眼睛看清是陆峰,脸上立刻堆起了慈祥的笑容。
“是小峰啊,是找大运的吧。”张奶奶招呼着,声音带着些沙哑。
“奶奶,您忙着呢,天冷,您多穿点。”陆峰连忙上前两步,语气里带着恭敬。
“我找下大运,今天进城去置办点年货,东西多,想让大运跟我搭个伴儿,帮我拿拿东西。”
“在呢在呢,在屋里头吃玉米饼子呢。”张奶奶一听是陆峰找孙子帮忙,更是高兴,冲着屋里就喊。
“大运,快出来,人家小峰来找你。”
话音刚落,就掀开门帘钻了出来,脸上还带着点木讷的笑。
“峰哥,你咋来了,什么事你直说好了。”
“找你进城,买些年货去,帮我扛东西。”陆峰直接说明来意。
张大运一听是进城,眼睛也亮了亮,毕竟是乡下小伙,一年到头也去不了几次县城,进城总是件新鲜事。
二话不说,扭头就回屋,将桌子上的玉米饼子一口塞下,跑了回来。
对着刘红霞说了声。
“奶,我跟峰哥进城去了啊。”
“去吧去吧,路上跟着小峰,注意安全早点回来。”张奶奶连声叮嘱,看着两人一前一后出了院门,脸上满是欣慰。
通往县城的土路冻得还是邦邦硬,走起来发出沉闷的声响。
往着远处的山峦,心里盘算着进城后的路线。
得先去供销社排队买日用品,副食店买点糖块,再去弄两身媳妇和丫丫的新衣服,再买点对联啥的喜庆。
这趟进城,总要让家里过个像样的年。脚下的步子又加快了几分。
两人汇入通往城里的大路。
越靠近县城,路上的人就越多,拖家带口的,推着独轮车的,挑着担子的,都是趁着年前这好天气进城办年货的乡亲。
路上尘土被踩得飞扬起来,混杂着人声,牲口叫声和独轮车吱呀的声响,一片年前特有的热闹喧嚣。
进了县城城门,那更是万人空巷,狭窄的街道两旁挤满了人。
“新到的红纸对联咯。”
“冻梨冻柿子,透心凉甜掉牙。”
“炮仗,二踢脚小鞭儿都有,快来瞧瞧看看。”
“大姑娘小媳妇快来看,新到的上海花布。”
各大国营店都开始了自己的叫卖,毕竟年前这些售货员可都要忙活起来了。
只不过这个年代街头上没有摆摊或者拉平车卖的,这种自由交易是不允许的,被抓住可是很危险的。
陆峰目标明确,拉着张大运就往供销社方向挤。
那里东西相对齐全,价格也公道些,就是人太多。
“跟紧点大运,别走散了,到时候不好汇合。”陆峰回头叮嘱...
......
(https://www.biquya.cc/id190118/2597323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