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提前一年准备逃荒,掌家后娘囤货忙 > 第213章 求炭(求票票)

孩子们的父母闻声赶来,看到孩子们安然无恙,纷纷向余刚道谢。

“壮士,多亏你了,救命之恩无以为报。”施大海拱手道。

“是啊,多亏你,不然我家皮猴子凶多吉少。”张拴柱两口子眼睛都红了,气得又给张黑子屁股上“梆梆”两下。

其他家有孩子参与到这次的猎猪行动的家长,听了余刚讲述的惊险一幕,都心惊肉跳,后怕得很。

余刚自然是不会帮这群孩子隐瞒的。

小小年纪就敢做这等危险至极的事,不好好被教训一番,把野性子压下去,以后还不知会干出啥更危险的事来。

余刚摆摆手,微微一笑,正要转身离去,却突然愣住了。

他的目光落在不远处的两个人身上——那是一男一女,男子身着青衫,气质清朗;女子身着素裙,眉眼如画。他们也正看向他,脸上带着些惊讶的神情。

余刚的目光与他们对视,刹那间,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喜与熟悉。

他快步走上前,抱拳行礼:“两位恩公,原来你们住在这儿,当日多谢两位救命之恩,我一直铭记在心。”

“不必多谢,我们还谢谢你救了我家孩子的性命。”叶迟也抱拳回礼。

舒纭也点头,接着叶迟的话,道:“多谢余壮士。”

“舒妹子,你们认识这位壮士?”施大海问道。

“那是前几个月的事了。我们上山采药时发现了山洞中受了重伤的余壮士,我便给他处理了一下伤口。”

余刚望着他们,眼中满是感激:“当年若非两位相救,我早已葬身山洞。”

叶迟摆手笑道:“这都是缘分罢了,能再次见到你,也是缘分。”

“是啊,咱们有缘。”余刚笑得乐呵。

叶迟和舒纭救了他,他又正巧救了他们的孩子。

这世间,缘分奇妙,恩情难忘,或许这就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余壮士,如今已是天色也不早了,咱们如此有缘,不如就到我们家中吃顿便饭,也算是感谢你。”舒纭说道。

“余壮士,要不去我家,今晚上我给你割腊肉吃。”张拴柱也笑着邀请余刚。

“是啊,余壮士,去我家也成啊。”施大海也道。

余刚有些不好意思,但看到村民们热情的目光,他也不好推辞,便点了点头:“那我就叨扰了。”

于是,被救的几个娃的家长们一商量,要不就去舒纭家,大家伙都把招待余刚的食材拿到她家去。

余刚先随着叶迟和舒纭往家走,叶长安缀在最后,暗暗舒了一口气,暂时不用挨骂挨打了。

余刚进了院子环顾四周,这院子宽敞,院墙下还种了不知名的绿植,不过还蛮好看的。

“余壮士,快进屋啊,外头冷。”叶迟催促道。

“诶,来了。”

余刚入得屋来,目光落在屋角的一堆木炭上。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有些黯然。他轻声问道:“这木炭……是你们自己烧的?”

叶迟点了点头:“是啊,这地方山林多,烧些木炭方便取暖,冬日也好过些。”

余刚叹了口气,喃喃说道:“若是有这些木炭,我们族人在深山的日子,或许会好过许多……”

他声音小,叶迟也没听到,去了厨房给他倒水。

“我来吧。”叶迟见舒纭正在淘米蒸饭,伸手要去帮忙。

“不用,等会儿陈嫂子他们就过来帮忙了,你去招呼余壮士吧。”

舒纭麻利地把淘洗好地米倒进蒸桶里,叶小花适时又加了两根木柴添到灶洞里。

这时,陈氏、冯家大娘以及她儿媳妇,也就是冯雨的亲娘四娘、祝家大嫂禾娘进了厨房来帮忙。

男人们都去陪余刚了。

因着张杏花肚子大了,没他不行,所以放下两条腊肉,又向余刚表示了抱歉,便走了。

几个女人一齐忙活,饭菜很快就好了。

饭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摆满了桌面,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热闹而温馨。

余刚却显得有些心事重重,他余光总是瞟着那堆木炭。

饭吃完后,他终于开了口。

“两位,其实我并非普通的猎户。我本是深山中的族人,我们族人世代居住在山林深处,与外界少有往来。那里虽有山林之利,但每到冬天,却潮湿寒冷,日子难捱。”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们只能从秋日开始囤积柴火和食物,一入冬就窝在家里,不敢出门。那些柴火湿气重,烧起来又呛又不暖和,许多族人因此生病,尤其是老人和孩子……”

大伙听着都皱了眉,眼中满是同情。

张拴柱忍不住地问道:“那你们为何不搬到山下来呢?这里虽简陋,但至少能过得暖和些。”

余刚摇了摇头:“我们族人已经习惯了,而且那里埋有我们的祖先。我们不能离开,只能想办法熬过寒冬。”

众人叹息,故土难离啊。

住惯了深山里的人,贸然出来还不适应不了外头的生活呢。

“余壮士,那我冒昧的问一句啊,你是为啥走到咱们的呢?”

余刚抿了抿嘴,叹口气,“我娘和妹妹的身子不太好,我是想搬出来的,但族里和父亲是极力反对的,我也是赌气悄悄溜出来,想看看外头的世界,没曾想竟然在打仗。”

一想到妹妹和娘,余刚的目光再次落在木炭上,他咬了咬牙,对叶迟和舒纭说道:“两位,我有个请求。你们的木炭,能不能卖一些给我?我们族人可以拿东西来换。”

都是住山里,外头又在打仗,银钱肯定不好使,还不如用生活所需的东西换来的实在。

一时间,屋里两桌人都沉默了,这是要讲正事了,孩子们被赶去了厨房。

“那你要多少?”叶迟问道。

余刚是孩子们的救命恩人,若是要个一二百斤,送也就送了,但他是想帮族人们换,量肯定大。

余刚大约估算了下,“先要个两千斤吧。”

“五千斤!”

大伙都惊呆了。

五千斤,不知道要砍多少书,而且他们建的土窑出炭率其实不太高,大概是4:1的出炭,就是四斤木头,才出一斤木炭。

土窑烧木炭,有三个步骤。

第一、点火和升温阶段。从点火到窑内温度达到四百摄氏度左右,通常需要三到四个时辰。

第二、到炭化阶段。当温度达到四百摄氏度后,继续维持温度直到木材完全炭化,此阶段需要一到一个半时辰。

第三、封窑和冷却阶段。炭化完成后,封窑冷却,通常需要一到两天。

这么算下来,出一次炭就要三天左右。

五千斤,就是算上舒纭的那口小窑,怎么的也要烧一个来月。

大伙迟疑了,那这一个月窑被占用了,村里各户人家的炭肯定是不够用的,本来上个月每户人家也没烧多少炭。

可是当余刚说出换木炭的东西的时候,大家伙都坐不住了,丝毫不犹豫了。

(https://www.biquya.cc/id190047/5679294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