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嗒一声。
齐宽一屁股坐了下来。
他目光炯炯地看向了方野。
这么没规矩的人,他还是第一次看到。
领导毕竟是领导,一个眼神就能把你杀死,不说话代表我对你已经不满意了。
一般这种杀手锏用出来的时候,下属都应该诚惶诚恐,显得很紧张了。
可是方野并没有。
他直接拿起了齐宽已经签好字的任命书,说道:“齐部长,你应该没什么事情了吧,那我就先告辞了。”
说完。
径直转身离开了。
这……
齐宽呆住了。
在官场上也混了几十年了。
还没见过这么没脑子的干部呢。
憋了一腔的怒气没地方发,那种感觉,真的是太难受了。
“齐部长,我回去一定好好说一下方书记,他毕竟刚来,那个……我就……”
安相谕用手指了指门。
齐宽也是无语了。
摆了摆手,示意安相谕离开。
安相谕急匆匆追到了门口,此时的方野,已经准备上车了。
“方书记,方书记……”
安相谕喊了两声之后,方野顿住了,问道:“怎么了?”
“方书记,您的调令来得实在是太突然了,齐部长……齐部长这边有些脾气,也是很正常的。”
“什么意思?”
方野从这句话里,听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安相谕顿了顿,似乎在犹豫要不要接着说。
咬了咬牙,说道:“周书记跟齐部长的关系比较好,所以对于周书记调走这件事,他心理上可能没什么准备。”
安相谕说的话比较模糊。
可是方野听懂了。
如果周胜海跟齐宽的关系很好。
那周胜海调任外市的市长,这是一件很值得开心的事情。
可是齐宽表现的却不是那么开心,也就只有一个解释了,两人之间在丰余区是有利益瓜葛的,而方野的到来,可能将他们之间存在的某种正在进行的利益瓜葛给打断了。
也只有这样。
齐宽才有不高兴的理由。
“好的,谢谢,安区长,我们现在可以去区委了吗?”
方野问道。
安相谕抬手看了看手表。
说道:“方书记,明天就是放假前最后一天了,听说了您要来的消息,我们也是比较匆忙,刚刚秦主任来电话了,说安排了一个局,一会我们直接去那边就行了,也算是给您接风洗尘了。”
“秦主任?”
方野听到这个名字,还是比较陌生的。
“是咱们丰余区人大主任秦命扬。”
安相谕说道。
方野看了看手表。
此时已经是傍晚的四点半了。
这个时候去区委,似乎也没什么必要了,毕竟已经到了下班的时间了。
自己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来到丰余区,的确是够唐突的,如果能趁着这个局,跟丰余区的各位领导先碰个面,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他想了想,转身对着阿皓说道:“阿皓,你去把咱们住的地方安排一下,然后给阿诚打个电话,让他尽快到这边来报到。”
“方书记,住的地方区里已经安排好了,我给您司机一个电话,让他直接去联系就好了。”
说完。
安相谕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纸条。
直接递给了阿皓。
既然这张纸条是直接掏出来的。
也就是说,安相谕已经提前做过功课了。
接着。
方野便上了安相谕的车。
一路上都是桐光区的风光,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跟任职过的前海市和荆南市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城市的基建,甚至比省会西华市还要好。
对于桐城市这个城市。
方野还是很熟悉的。
当然,也是来自上一世的熟悉。
鼎尚集团成立之后。
当年的陈鼎将古历峰派到了桐城市,让他在这个城市“开疆拓土”。
方野认识古历峰的时候。
他在前海市的一家轧钢厂当工人。
古历峰的逆袭之路,也是方野几个兄弟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
前海市第一轧钢厂是隶属于前海市第一工业局的国有企业。
当时的一钢,是很多年轻人都想进的企业,毕竟福利待遇好,而且还是事业单位,旱涝保收,在那里上班,别提多风光了。
那是1983年,17岁的古历峰在家人的帮助下,进入了一钢工作。
你以为古历峰跟陈鼎他们一样,也是穷苦人家出身?
错了!
古历峰的家庭条件很好。
相当好。
古历峰的父亲古巍,当时是前海市交通局的局长。
正儿八经的正处级干部。
他的母亲在前海市政协工作,也是一个干部。
而且古历峰还有一个姐姐,叫古文歆。
当年的古文歆21岁,是前海市妇产医院的一名护士,说起这个古文歆,也算是朱青一辈子的痛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我们这里暂且不提。
按理说,古历峰这么好的家庭,他就算不是高级知识分子,也不会沦为一个普通工人。
事实上。
古历峰这个人,就是他们古家的“基因突变”。
还在读初中的时候,古历峰因为打架,将另外一个“官二代”的鼻梁骨打断了,在另外一个高官父亲的坚持下,古历峰被送到少管所待了一年多。
出来之后,书是肯定读不成了。
古历峰就整天在大街上跟着一帮小混混厮混。
古巍一怒之下,自己去搞定了关系,把古历峰送进了轧钢厂,目的是让他吃点苦头,也让他磨练磨练,好成熟起来。
也正是因为去了轧钢厂,古历峰的人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其实古历峰这个人很聪明。
虽然书没读好。
可是他爱钻研,也能吃苦。
刚到轧钢厂的时候,他干活起来还是很卖力的,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锻炼身体的机会,也正是因为在轧钢厂的那段时间,原本算不上健壮的古历峰练出了一身腱子肉。
看着儿子的成长。
古巍还是欣慰的。
想着如果他能踏踏实实再干上一年,到时候给他安排一个车间主任,毕竟以后不能风光,养家糊口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就在1985年,古历峰19岁那一年。
古历峰出事了。
出事不是因为古历峰,而是因为厂子。
国营企业嘛,老毛病,不思进取,啃老本,仗着是国家的企业胡作非为,到1995年初的时候,一钢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即便是这样。
厂里的领导层,也就是那帮蛀虫们,还想着侵吞国家资产,将生产出来的劣质钢材当废品一般便宜卖掉,用公款大吃大喝,彻底将厂子推到了生死边缘。
终于,当意识到这个铁饭碗即将被砸碎的时候,厂里开启了第一轮裁员潮。
当时的一钢一共有一千多名员工。
第一轮裁员潮开始之后,就有350名员工莫名其妙就收到了下岗通知书。
这里面既有劳模,也有劳动标兵,甚至还有技术人才。
偏偏那些靠关系进来的“废物”们,却是稳坐钓鱼台。
古历峰好歹还有个当官的父亲,这种裁员,本来跟他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可是对于这种现象,他就是看不过去,尤其是跟那些一线的工人们相处了一年多,他就看那些蛀虫一般的管理层不顺眼了。
(https://www.biquya.cc/id189404/2612013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