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玉腰奴 > 第200章 星舟

这孩子还算是有天赋的,一点就通。

就算在没有人监督他的情况下,还能如此自觉的将这些东西背下来,也是难得。

李溪背完后,一脸期待额仰头看着孟舒玉。

“王妃姐姐......我,我......我背的有什么问题吗?”李溪怯生生的问道。

“没问题,你背的很好。若是日后有名师教导,你肯定能成就一番大事。”

孟舒玉用手在袖子里面摸了一圈,也没有找到一件合适的,可以送给李溪的东西。

最好她干脆将脖子里带着的玉坠子,挂在了李溪的脖颈上。

“这玉坠子虽然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但是若说起它背后的故事,也十分珍贵。此物就送给你,希望你能以此为勉励,勤奋进取,早日为我武朝立下大功。”

李溪小心翼翼将其接了过来,捧在手心中视若珍宝。

“谢谢姐姐......”

这一刻,李溪打心底里认定,孟舒玉就是自己的亲姐姐。

他一定要快快长大,这样才好给姐姐遮风挡雨!

李溪走后,孟舒玉忍不住,再一次的冲到树坑前,大吐特吐了起来。

大致是之前吐得差不多的缘故,胃里空无一物,再吐下去就只剩下胆汁了。

杜若手足无措,先前孟舒玉吩咐过她,不让她去请郎中,这下她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王妃是不是胃里不舒服,奴婢去吩咐小厨房,给王妃熬点粥吧......小米粥养胃,应该是错不了的!”

孟舒玉点点头,“许是这段时间太过操劳了,胃里受寒。你去做吧,看看我还能不能吃下一些了......”

可当饭菜摆到孟舒玉面前的时候,她是一点胃口都没有。

甚至想吐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只有含着些酸枣才能让她舒缓一些。

她看着眼前的小米粥,和小咸菜,实在是进不了口,只能无奈的摆了摆手。

“撤下去吧,实在是吃不了......伺候我歇息吧,明日还要去办事情呢。”

孟舒玉有些虚弱的的扶了扶额头,回到了床榻上静静的躺着。

杜若有些担心,关切的问道:“王妃真的没有事情么......奴婢就在门外守着,有什么事情王妃随时召唤奴婢就是。”

这一夜,杜若真真切切的守护了孟舒玉一晚上,基本上没有合过眼。

带孟舒玉一睁眼,她便迎了上去,“王妃醒了?今日感觉怎么样?身子可还舒适?”

她躺在床上,好像经过一夜的休息后,已经没有什么不适的症状了。

“没事了,已经好了很多了。”

“那王妃今日还要处理公文吗?”

“业精于勤荒于嬉。侍候我洗漱吧。”

秦王妃的敬业和勤勤恳恳,被每一个漠北百姓看在眼中。

几乎是每天迎着朝阳,孟舒玉就坐上了城墙之上,就着晨光替景云旗处理那些公文。

孙婆婆每日也会将新鲜的鸡蛋,按时放在城墙下面的台阶上。

一个是给孟舒玉的,另外一个是给李溪的。

杜若双手捧着鸡蛋上了城楼,拿到孟舒玉的面前,道:“王妃你看,孙婆婆又来送鸡蛋了......这些百姓家里也没有那么富裕......攒几个钱也不容易,每天两个鸡蛋,这孙婆婆还要不要过日子啊?”

孟舒玉接过这鸡蛋,放在手心里握了握。

嗯,是温热的,肯定是刚煮熟的。

“是婆婆的心意,都收着就好。家里要是做了什么吃食,也一并给婆婆送一点过去。”

往常孙婆婆都是将鸡蛋放下后,就走了的,但今日,她一直站在城楼下面,徘徊许久,不曾离去。

杜若从上面下来给孟舒玉送午膳的时候,见到孙婆婆竟然还在,就惊奇的问道:“婆婆可是找王妃有事?”

孙婆婆双手相互插在袖口里,多少显得有些局促道:“这......其实我老婆子心底里一直藏着一件事......但是又不敢前来打扰王妃娘娘......就......就......”

孙婆婆说起话来支支吾吾的,越发勾起了杜若的好奇心。

“婆婆要是想找王妃,奴婢领婆婆上前见王妃就好,婆婆不必为难!”

杜若是个热心肠的,不管孙婆婆的推脱,拉着她就往上走。

恰逢孟舒玉批改完公文,刚抬起头来救看见了上来的两个人。

“婆婆来了,我这里简陋,婆婆凑合着坐一下吧。”

“王妃凤体都肯屈尊降贵,来到这偏僻的地方,为一方百姓谋福祉,老身又怎敢嫌弃!不劳烦王妃娘娘......老身冒昧,就是想同王妃娘娘打听一些事情......”

先前的时候,孙婆婆就对自己的身世提过一嘴,说自己不是漠北城来的,而是盛安城来的。

“......我小时候啊,也是生养在大户人家里面的,家里具体是做什么不大清楚,但是那里的人也都像王妃还有杜若姑娘这样,言行举止十分得体。”

后来孙婆婆年纪小小的时候,就嫁了人家,为夫家绵延子嗣。

再后来因为朝廷内乱,宫廷斗争,死了很多很多的人。

孙婆婆的娘家不幸成为了牺牲品,夫家在带着自己和孩子们流亡的路上,也遇到了土匪,不幸离散了。

“......虽然这都过去这么些年了,我老婆子也是离见到阎王爷不远了,但我还是人不知,想和王妃打听一下,盛安城里面有没有一些......”

话都说到这份上,孟舒玉知道这孙婆婆在想什么了。

“有,但是不多。”

短短的几个字,就让孙婆婆的心底里重新燃起了希望。

她满怀期待的看着孟舒玉,“王妃娘娘有熟人?”

“曾经在我少时,当时的大理寺卿曾经帮过我家不少的忙......这位大人是一副善心肠,与人为善。他比我年长十多岁,亦父亦兄。”

“这位寺卿大人,不偏不倚,也姓孙。”

“王妃可知道他的姓名?”

“孙星舟。”

(https://www.biquya.cc/id188437/5679295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