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老太重生拆迁前,棒打恶子毒孙 > 第145 章 女工再就业

妇女们本来也不耐烦听什么计生讲座,只是为了那个工作才来了,这会儿计生讲座一结束,立刻有妇女来问周老太,工作是什么,在哪里上班。

周老太走上台子,寒风一吹,她缩了缩脖子。

周老太就把她女儿秋桃想办法接了羊城一个外贸工厂的外包活的事情说了。

她没说活是自己找的,她是妇女主任,不好听的。

“活是计件的,多做多得,暂时定的是四毛一件,一个熟手一天工作八九个小时,能做六十件左右,一个月就是五百来块钱。”

周老太话音刚落,就引起了剧烈的反响,大家眼睛都亮了。

这里面,也不全是下岗职工,有的是有工作的,但是也想来听一听的。

如果工作真的像周老太说的那样,一个月能挣五百来块,那比她们在工厂上班还多了。当然弊端也有,就是这个工作是临时的,不知道能做到什么时候去,而且没有任何福利待遇。

“大家要报名的,就来我这里报个名,不过呢,这个工作也是有质量要求的,要是为了图快,不把质量做好,也是不行的。”

有人问她,“周主任,我有班要上,晚上能拿点回家做吗?”

“能,可以,只要大家保质保量的完成,都能来做。但是有一点,家里又要缝纫机才行。”

林建生已经跟工厂那边说好了,第一批货已经发过来了,在路上了。

也幸好林建生是工业局的职员,有工业局的信用背书,人家才敢直接发货,都没要押金。

周老太把这个消息宣布之后,表示要等几天,货还在路上,到货了之后,就会通知大家过来取,到时候,还要教他们怎么做。

其实周老太也不知道工厂要求是怎么做,不过她年轻的时候就在纺织厂上班,对缝纫的活手到擒来,不仅是她,这些女工们也有不少人是在纺织厂上班的。

羊城那边工厂会寄样品过来,到时候,研究样品就知道有怎么包边了。

现在正值过年期间,羊城那边的工厂工人几乎都回家了,这批货要得急,所以在林建生联系到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很痛快地答应外包。

听林建生说,这个工厂平时也会外包活出去,不过都是外包给那种小工厂,有自己的场地和工人的。

周老太也算是撞上天时地利人和了。

夏江海第二天来到村委会就听说了,周老太的女儿联系了羊城一家外贸工厂,弄来了加工的订单,给下岗女工做。

他惊讶的同时,又有种被馅饼砸中的感觉,怎么让村里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成了年尾最困扰的问题,这下好了,下次去区里开会,他都有说的了!

没几天,货车拉着几大捆货来了,这一批发了一三千件,给她们试一试,行就再多给一些。

随着货来的还有做好的样衣,全部都是衬衣。她们需要做的就是给衣服包边,图纸也寄来了,上面详细地标注了需要包边的地方,周老太也要来了工厂的电话,打电话跟他们确认了一遍。

这衣服,周老太看一眼就知道他们是要怎么做了,她把村里的妇女组织起来,全部来她家学习包边。

其实也不难,主要是把线踩直踩匀,把活做得漂亮一点。

周老太试验过了,按工厂的要求做,生手一个小时能做个四件,熟练了一个小时做个六件应该没问题。

这一次拉来的三千件,要给二百往返车费,还要让司机卸货,十块钱,视货品数量而定。

三千件货,周老太抽六百块钱,工厂那边预付三成工钱,通过邮局汇款方式。

但是周老太的风险是约定的保证质量条款,返工率不能超过百分之一,超过的话,一件衬衣就要扣一块钱,这比工钱还要多了。

所以周老太得花时间质检,分发衣服,收回衣服,都要周老太管理,所以她抽的钱,除了车费,就是她的管理费。

到这个时候,周老太才算明白这笔账,幸好是林建生提醒了她,不然周老太做这个事真就是做慈善了。

来领取衬衣的不在少数,但是周老太也不敢贸然把货发下去,她让人把缝纫机搬到她家里来,第一批女工,就在她家里做,这样周老太能随时检查她们做出来的衣服品质,第一批货,一定要做得货主满意。

还有一些想把货领回家去做的,周老太先让她们来她家里做,学会了,才让人把衬衣领回去。

大家也知道这个工作来之不易,没有人敢用敷衍的态度去完成,因为那样的话,她们就要失去这个工作。

周老太家一天到晚都是缝纫机哐哐的声音。

不过这也就是最开始,后面等她们都熟练了,周老太就要人回自己家去了。

这个活对有基础的人也好上手,半天左右,就有几个学习能力强的,踩熟练了。

但是刚开始人少,一天做的加在一起,也不到两百条,但是工厂那边给他们的时间,除去路上花费的时间,就只有七天加工时间。

时间紧任务重,连周老太都把自己家的缝纫机搬出来,哐哐地踩得快冒烟。

大家知道时间紧,大力邀人做的同时,还加班做,为此周老太都给家里多安了几个灯泡,晚上给女工们照亮用。

就这么干了几天,终于在最后一天,把所有的货都加工出来了。

周老太基本都一件件看过,没有人因为计件想多干就乱踩,每一件都做得很用心。

周老太非常满意,做好之后,第二天清早,百货公司的货车就过来把货拉走了。

周老太忐忑地等着,还有七成的工钱没付,那三成预付工钱,她前两天就收到汇票,去银行取出来了。

女工们的工钱,她已经提前支付了,就算那个工厂真耍赖不给剩下的工钱,她也必须把这个钱付了。

女工们拿到了第一批工钱,都等着下一批货的到来。

周老太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以后都是这种等货模式,女工们一个月根本就干不满三十天,毕竟从南城到羊城,来回最快也要四五天。

就这么等了两天,周老太接到了工厂打来的电话,对方表示货他们收到了,做工水平很高,他们还会继续给她发货过来。

有了一次合作的经验,这次工厂那边的人问周老太要多少货。

周老太就把时间空档的问题说了,“我们这边的女工靠接这个活挣钱养家呀,她们不能一直等货。”

“这个好办的,以后我们定期给你发货过来,保证你们一批货做完,就能立马接上。”

周老太问了他一个问题,“既然你们在羊城本地找的工人也是这个工价,为什么还要往外地发呀?”

“因为我们的工厂场地不够大,加工不了这么多货,所以要外包出去。”

周老太恍然大悟。

女工们一直在自己家上班也不是个办法,有的女工一直加工到深夜,缝纫机的声音吵得她们没法休息,周老太就去找夏江海,要求村里给她们找一块公用的地方来走加工坊。

夏江海听完,不可思议地看着周老太,“你挣钱呢,让村里给你找地方?”

周老太严肃地说道:“我是为村里解决就业的问题,才接了这个活,你以为我挣多少钱,一个月才挣个一两百块钱的管理费,我花了多少心思和精力!你要是眼红的话,这个事情给你管理好了,你来挣这个钱。”

夏江海可不敢接,周老太在哪里找的这个活他都不知道,  再者说,这个针线活,他一个大男人也不懂。

而且他并不怀疑周老太的话,这么个加工的活,周老太就算抽了一点,她能抽多少?他们南城又不是没有成衣厂,稍微一打听都知道价格,宁城的成衣厂包边的活,一件才两毛五。

明显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

周老太说:“我可是为你们解决就业的问题,你要是不给我们解决这个场地的问题,这批货干完,我也就不接了。”

夏江海吃了一惊,要是那样的话,他得被村民骂死。再者说,马上就要去开年末大会了,夏江海还想吹嘘一下自己在下岗职工再就业方面的功绩!这个可帮了他大忙了,要是做得好,  以后说不定村支书的位置就是他的了。

想了想,总归周老太是给村里帮了大忙,这个场地也好解决,村里有个废弃的米坊,稍微修葺一下,也能用。

“行,行,我给你们安排。”

周老太说:“还要多安几盏电灯!炉子也要准备上!现在天这么冷,不烤火怎么受得了。”

“安炉子,谁买煤?”夏江海瞪眼。

“当然是村里买呀!这可是公共支出!下岗职工再就业,本来就是我们村的公共问题,我看这个加工坊就叫德村再就业加工坊好了!”周老太说道。

周老太这可不算是占公家便宜,她干这个活,本身就是给公家解决民生问题,虽然她多少是挣了点,那她也是付出了辛苦劳动的,她办的这个再就业的加工小队,本质上,还是在给村里干活。

夏江海刚想说不行,周老太就说:“要是把人冻得受不了不干了,他们又成了待就业人员,到时候你自己想办法。”

夏江海只好答应,“行吧,今年先这么着吧,明年再看。”

(https://www.biquya.cc/id188225/2612715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