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书之系统总跟我作对 > 第334章暗线

“封顾大将军为摄政王之令,朕绝不收回!你们想跪、就跪到死!”闻人故渊气愤的说完后。

那些默默站着的大臣,也一个个走了出来。

在闻人故渊和池鱼的目光下,他们跪下、又异口同声喊出。

“臣等参见陛下、参见摄政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摄政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沉默——

一开始就跪着的世家大臣,纷纷侧头看向开口承认了、池鱼为摄政王身份的同僚。

而后他们发现,这些人都是能力出众,在先帝闻人景毅还在位时,他们的官位就不高不低,而且都是只干实事,不参与派系的那类人。

无论是多争议的事上,他们也从不发言,也并不报团。

如今却全都一改前面的作风,全部都支持池鱼被封为摄政王之职。

所以众世家的大臣们,很快就想到,他们这类人并不是不参与派系,可能本身、早就已经是顾家一派系的人了!

霎时间里。

世家贵族一派的大臣们,纷纷后背直冒冷汗,浑身起鸡皮疙瘩。

如果这类人真的早就是顾家一派的人,那顾家在朝中铺路,得是铺了多少年啊!而且所有世家都没发现他们,可想而知,这股势力得多强大,这些人的心性得多厉害,得多让人觉得很毛骨悚然。

这下被震惊得无人再敢反驳了。

事实上这些人,可不是顾家的人,也不是顾家支持他们埋线朝堂上,而是池鱼自己一手培养、扶持起来的人。

他们这些人,是千杀门那些子辈,不愿意过刀口舔血的生活了,所以池鱼允许他们习字、供他们读书,本想让他们有文化,可以在千杀门外也过得好。

毕竟在这个时代,会识字,有家底去读过书的人很少,所以这类人无论出去后,无论在哪儿,都挺吃得开。

没想到的是,其中有些人非常有天赋,他们想考科举,池鱼自然是支持的。

以前她对他们的支持,加上他们自身的努力、对千杀门衷心,才有了现在的他们,才能形成如今对她顾池鱼有利的形势。

所以,封池鱼为摄政王,掌北国一切大小事由,在最后就这么定下了。

…………

三天后,寂静夜里的御书房内。

池鱼正奋笔疾书的批阅着奏折,她在襄城知府、为郊外的百姓们求粮种的奏折上落下最后一笔后,又推给坐在她旁边的闻人故渊看。

闻人故渊一手抱着玉玺,然后看也不看的就往奏折上盖玺;另外一只手拿着金小叉子,叉了一块水果干。给自己嘴里塞了一口后,又往水果干的盘里,迅速叉起另一块,递到池鱼嘴边。

池鱼仿佛习以为常了,配合的微微张口,任由水果干塞进自己嘴里。

整个御书房内的气氛,非常和谐。

如今的新朝,是在池鱼雷厉风行的手段下治理,所以目前无人敢将重要的奏折拖延。

襄城知府的奏折,递给上级后,他上级知道襄城郊外的新村里,那些百姓是池鱼非常看重的,所以他第二天就将奏折递上了。

而池鱼从下午就开始批略奏折了,也终于深知当皇帝就是活受罪!

以前只看过历书、电视剧,都说当皇帝难,尤其批奏折最难,最耗费时间。

那时候她还想着,没这么夸张吧,一定是当政的皇帝,故意让人觉得他是个勤政的皇帝。

现在这活落在她手中后,才发现,史书和电视剧果然诚不欺我。

奏折上,估计是怕一句话不对,便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所以整篇奏折,一开始全是溜须拍马,而写到正经事时,又字字斟酌了再斟酌,写得十分委婉,完全不知道具体严重到哪种程度?

这让她怎么批赈灾粮食?怎么批多少人过去救灾?

批多了粮食,底下的人哪有不伸出魔爪的;批少了,受灾的百姓们不够吃,万一又发生当年北境所发生的那种、卖儿卖女来换取粮食的事。

只怕朝中的那些,心底依旧不服她当摄政王、掌握朝政所有事的大臣们,又要借机拉她下位。

直到池鱼拿起最后一本奏折,写下最后一个字,才终于松了好大一口气。

“姐姐辛苦了。”闻人故渊赶紧起身,绕到池鱼身后,一边心疼的说,一边殷勤的给池鱼捏肩。

池鱼半点没觉得惶恐,默默接受了闻人故渊捏肩的手艺。

而她长舒一口气后,才开口道:“终于知道你父皇为什么不批奏折,非要大臣们三催四请后,才慢腾腾的批奏折,而且没批两本,就不耐烦的溜了。”

“我也觉得好烦,他们写的废话好多。”闻人故渊认同的点头如捣蒜,语气十分嫌弃。

“明天上朝时,我们让他们以后写奏折,必须简言意骇,否则就打板子吧。”

“好啊好啊,姐姐说得对,就按姐姐说的办。”

池鱼:“……”

闻人故渊的话里,又是这种无条件的附和。

一开始,池鱼不可避免的老是有疑心病,条件反射的怀疑闻人故渊,是故意无脑捧着自己,降低自己的防备心,等着未来给自己致命的一击。

可时间久了,池鱼敏感的觉得,闻人故渊就是无脑的相信自己。

(https://www.biquya.cc/id185956/5679281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