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晋武大帝 > 第453章一枚铜钱娶媳妇

没受伤?

这句话,如同火上浇油,马家六爷是彻底怒了。

军中的军棍,跟官府里的棍刑可不一样。军中的军棍,是拿着一根手腕粗的棍子,使劲打,朝死里打,什么时候把棍子打断,才算作是一棍。

小半个时辰之后,马家六爷终于舒坦了,只因,他把董魁给揍了一顿,心情格外畅快,神清气爽,咧嘴就笑使得满脸的皱纹挤在一块,极其难看。

董魁骑着马,穿着甲胄,拎着冢虎长矛,在这雪地里,已经摔落下马十几次。

骑战单挑一开始,董魁瞧见马家六爷年纪大了,本想让着他。后来才发现,根本就用不着去让他,因为自己压根就打不过这个糟老头子。

发现自己技不如人之后,董魁已经准备好了挨揍。

挨着挨着,董魁逐渐发现,这个糟老头子是在给自己喂招,准确的说,是在向董魁传授武技。

马家六爷是一番好意,但是董魁却不领情。

董魁已经三天三夜没睡过觉了,他现在是只想睡觉。董魁是人主,除非手底下的人都死绝了,才能轮到他去斗将单挑。

说白了,这就是好心当成驴肝肺,骑战能力优秀与否,对于董魁而言,有和没有,都一样。

陪着马家六爷骑战,挨揍挨多了,等到马家六爷解气之后,又一次跌落下马的董魁,他从雪地中爬起,讨好奉承道:“老爷子威武,今天算是见识了十八骑的恐怖之处,您是上一代十八骑之一,老当益壮啊。”

听见这话,马家六爷摸着胡子,满脸尽是得意。

一句说完之后,董魁立即就谈正事,只听董魁说道:“还是那句话,敢问马家可有囤积不用的马槊?价格随便开,有多少,我要多少。”

“马槊不卖。”马家六爷一句说完之后,紧接着又说道:“晚儿的嫁妆当中,倒是有马槊一万五千柄,你什么时候娶她过门,那些东西才能给你。”

董魁的眼睛,立即就亮了,追问道:“除了马槊,还有什么?我曾听段老爷子说过,马家似乎是拥有《武卒纲要》,好像还不不止是一份?”

马家六爷,哈哈大笑道:“说对了,《武卒纲要》,我马家有四份,四份凑在一块,就能成为令这天下军阀望族,人人都想得到的练兵之法。段熲那个老东西,得到一份近卫篇,就满世界炫耀,殊不知,练兵篇,才是《武卒纲要》的真正价值所在。”

听见这话,董魁的眼睛更亮了,紧张到咽着唾沫,追问道:“四份《武卒纲要》,也是嫁妆吗?”

正午时分,董魁这家伙,是死皮赖脸陪着马家六爷,哄他开心,乖乖巧巧的装孙子。

为了让这个糟老头子喜欢自己,董魁他还亲自掌大勺,做了一桌子好菜。

马家底蕴厚实,从西汉末年开始发达,随后历经新朝,直到如今的东汉,算起来,是历经三朝,是两朝的军阀豪门。

马家嫁女,在董魁的拐弯抹角或是直接询问之下,嫁妆之丰厚,令董魁的眼珠子都红了,太丰厚了,董魁现在都想扔掉所有事,立即去成亲。

马家六爷一边吃菜喝酒,一边笑眯眯的向董魁问道:“嫁妆有多少底子,已经给你说了大半。说吧,你能拿出什么样的聘礼呢?”

大半?不是全部?

听见这话,董魁连忙追问道:“那剩下的是什么?”

“还没定下来,家族里,为了这事,正吵着呢!晚儿纵然再好再得宠,可她终究还是要嫁给别人,会成为别人的媳妇。”

话语至此,马家六爷继续说道:“我马家不算是重男轻女,但是我马家也格外认死理。就认准了一条,嫁出去的女儿,生出来的孩子,不姓马!也因此,在家族之内,为了嫁妆的轻重薄厚,是分成了两个意见。隔三差五就吵一架,商量着哪些能给,哪些得留下。天天就是这点事,都快争吵小半年了。”

等到马家六爷把话说完,董魁两手一摊,很光棍的说道:“能跟马家联姻,是我高攀了。我董家底子薄,就是砸锅卖铁也得娶媳妇。底子虽然薄,但是聘礼必定不会小气。无论您看上什么了,您随便说。只要我有,必定不推脱。”

董魁话语说完,马家六爷笑问道:“就等你这句话呢,此话当真?”

“绝无须言。”董魁咬咬牙,已经准备好了要大出血,心疼啊,家底子薄!跟马家相比,没那个阔绰又豪横的底气。

此时此刻,马家六爷又问道:“若是你反悔,那又当如何?”

“谁反悔,谁就是乌龟儿子王八蛋。看上什么了,您说句话,聘礼我必定备齐。”董魁心一横,很是硬气的说完这句话。

马家六爷笑了,自酌自饮,随后竖起了一根手指。

一根手指,啥意思?

十万军马?是要大活人,还是十万套铁铠钢刀骏马?亦或者,是西凉四郡里的一郡之地?

董家家底子薄,除了军马,就只有地盘还算拿得出手。

董魁等待着大出血,马家六爷则是竖起一根手指,轻飘飘说了一句:“一个铜板。”

啥?

啥玩意?

一个铜板,一枚铜钱?我没听错吧?

董魁,他现在是瞪大双眼,满眼都是不可置信。

马家六爷,则是喝着小酒,开口说道:“我马家是嫁女儿,不是卖女儿,要你一枚铜钱,不过份吧?”

听见这话,董魁整个人都傻眼了,恭恭敬敬跪下行礼磕头,喊了一句:“六爷,孙女婿董魁,拜见六爷。”

铜钱不是普通的铜钱,当年董魁出生时,家里只有九枚铜钱,请不来产婆,董魁的母亲,是活生生自己拿刀,把自己的肚子给刨了,一命换一命,才让董魁活下来。

说来也巧,当时董家,只有九个人,分别是:奶奶,老爹董魁,亲娘,大姐董宣,董魁,大伯董擢,大伯母,堂哥董璜,三叔董旻。

奶奶因此而立下规矩,九枚铜钱九个人,一人一个,谁死谁就含着一枚铜钱下葬。董魁的母亲是第一个,大伯董擢是第二个含着铜钱下葬的人。

(https://www.biquya.cc/id185942/5679270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