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晋武大帝 > 第455章找,还是不找?

司马迁,自幼在他父亲的指导下,刻苦读书,积攒出深厚的文化基础。他拜了很多名师,简而言之,当时还活着的文学巨头,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他家亲戚。

第二种,是他家亲戚的朋友,若不是朋友,那就一定是弟子学徒。

第三种,就是他的老师。

他的家底子厚,太史公这个官职,是祖传的,他们家,世代都是史官,而作为史官,他有责任来记载帝王圣贤的言行,也有责任来搜集整理天下的遗文古事。

说白了,皇宫里有的藏书,他们家有。

皇宫里没有的,他们家还有!

司马迁学有所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他从二十二岁起,就辗转各地,去了解各地风俗民情,采集传闻,搜集文献,调查古籍,考证真伪,明辨虚实。

司马迁跟历代的太史公一样,从小受到的教育,让司马迁一辈子,就只有一个愿望!

那个愿望,就是:要记录天下,不避权贵,要把事实,要把真相,不掺丝毫水份,以公正无私,不偏不倚之正心,整理成册,编著成文,力求不有缺漏。

在司马迁之前,每一代太史公,都是一个德性,祖祖辈辈,都只干这一件事。

司马迁的亲爹叫做司马谈,他爹在著写汉朝史书的时候,惹恼了当时的皇帝汉武帝,没多久,他爹就死了。

死了之后,司马迁上位继承,还是一样的德行:要记录天下,不避权贵,要把事实,要把真相,不掺丝毫水份,著作成书。

子承父业,汉武帝让他改,他却不改,一字不改!

不改就打,司马迁不怕打。

打不怕就吓,司马迁宁死不改。

吓不住就烧,司马迁看着被焚毁的书籍,说了句:“烧得了竹简书册,但是你烧不掉我的记忆。”

打不怕,吓不住,烧书也没用,那就把司马迁,给扔在了监狱里。

在监狱里,司马迁仍旧在著书,还是一字不改,有一说一,事实是什么,他就记录什么,宁死不改。

汉武帝恼了,然后汉武帝就把司马迁给阉了,让他没了男根,让司马迁成为了太监,让正统太史公一脉绝了种。

正确的来说,其实《史记》有两套,在司马迁没死之前,原版叫做《太史公书》。

流传于世的《史书》,是被汉朝给修改过的。

汉武帝死后,是汉昭帝刘弗陵上位,他八岁当皇帝,在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四人的辅政之下,在位十三年,扭转西汉王朝急速衰退的趋势。

可惜,他英年早逝,二十一岁的时候就死了。

汉昭帝刘弗陵死后,是汉废帝刘贺登基上位。

汉废帝刘贺,这家伙就是一个脑子有问题的极品奇葩,他十九岁,刚刚等级上位,就想从军阀勋贵霍光的手上,夺走朝政大权。

他就是一个奇葩,他啥都没有,他以为自己穿上了皇袍,戴上了平天冠,就真的是至高无上了。

他不仅想要朝政大权,他竟然还想要军权。

这家伙,他的脑子可能是真有问题。霍光的军权,是人家一刀一枪打出来的,是祖祖辈辈拿命换来的。

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乎,这个奇葩,在登基大典之后的第二十七天,就被废了!

二十七天啊,就当了二十七天的皇帝,一步登天,也是一步从天上跌落到泥潭!

汉废帝刘贺被废之后,是汉宣帝刘询登基上位。

刘询,就是被世人所熟知,所俗称的:刘病已。

汉宣帝刘询从霍光手里,承接朝政大权之后,因司马迁被阉了,使得绝子绝孙。就寻个由头,把太史公一职,给改成了太史令。

自此之后,史官,不是世袭,而是由掌权者自行挑选,然后再册封。

自此之后,地位与特权是一落千丈,史家学派这一脉,其职责,就沦落为仅仅只是行文书而已。是那种当权者说什么,他就得写什么的抄字人。

史书,也是自此沦为掌权者的玩物。

在汉朝,史书还是可以被信任的,虽然自司马迁之后,就开始往里面掺水,但也顶多是删一删,稍微美化一下而已。

毕竟,这大汉朝,还是挺要脸,挺尊重事实的!

往后,越往后越是过份,史书,都快沦为婊子的裤裆了。不仅能够蛮横的剥下裤子强上,稍微给点好处,史官就会自己脱了裤子,任你折腾。

删删改改也就算了,越往后越是不堪入目,弄虚作假,胡编乱造,也并非是个例。这已经不是偶然,这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气。

这,这就他娘的真是太过分了!

一本《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这是一个悲剧!

真的是绝唱啊,绝种了。

此时此刻,军营大帐之外,大雪漫天。

军帐之内,贾诩则是向董魁回应道:“我们家虽然官居太史令,但是只负责研究天文。王莽垮台之后,我家往西逃窜,跑到了西凉。负责记录史书的那一脉,则是往东跑,至于跑哪去了,我就不知道了。”

话语至此,贾诩一拍脑门,说道:“我们祖上有传言,说是那一脉改姓了,改姓避祸,改姓为太史。”

听见这话,董魁立即朝着账外喊了一嗓子:“胡赤儿,传令暗卫,往东找,给我留意太史这个姓,确定了谁有史家传承,就立即上报。”

听见董魁的话语间尽是期待,瞧见董魁满脸带有期盼的神色。

贾诩不由摸了摸鼻子,泼了一盆冷水,向董魁说道:“别报什么希望,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咋的了?司马迁虽然被人给阉了,正统绝了种,但是旁系还是有的。春秋战国,封国上百,国国都有太史公。后来大秦统一天下,取其一为正统,余着皆是沦为旁系。难道,他们真的都死绝了吗?”董魁侧过头,如此向贾诩问道。

贾诩摇着头,回应道:“有没有死绝,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当年逃窜时,很匆忙,他们搜集的百家学术典籍,没能带走。你就算是找到了太史一脉,你也得不到你想要的百家学术典籍。”

(https://www.biquya.cc/id185942/5679269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