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年代:从拒当冤大头开始奋斗 > 362、出成绩了!

  “……在关注考生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考生的心理状况……”
  “……举个例子,就拿我在考场遇到的一个考生来说,他不仅门门考试提前交了卷,更是还口出狂言非复旦大学不上……”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关注考生的心理状况,不让范进中举的典故在当代重现……”
  王程鹏:……???
  听着收音机里熟悉的女声,王程鹏瞬间便认出了对方的身份,正是曾经在一中门口采访过自己的女同志。
  就是王程鹏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会成为孔雪雁口中的反例,也难怪跟自己聊过一次之后,她看到自己就走,压根没有跟自己多聊聊的意思。
  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呢?
  我实话实说,你却压根没相信过我?
  王程鹏表示非常受伤,尤其是王美燕在听到孔雪雁的话之后更是天真无邪的说:
  “哥,好巧,收音机里的阿姨说的人跟你一样,也是非复旦大学不去。”
  “不过我觉得你俩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收音机里的人是在吹牛,”
  “而你,我的哥,你是有真本事的人!”
  王程鹏:……???
  有没有一种可能,收音机里说的人就是我?
  不过王程鹏自然不可能暴露自己的糗事,只能面无表情的说:
  “那还真是有些不太一样。”
  “小燕,快换个台,这个台不好听。”
  “关注高考考生的心理状况?”
  “你觉得我们家里的高考考生需要关注这种事情吗?”
  下意识看了眼柴房中正在劈柴的朱宏以及眼前淡定自若的王程鹏,王美燕点了点头,说:
  “这个节目的确是没啥看的,我们换个台听歌……”
  ……
  元旦过后,很快便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日子,那便是高考成绩的公布。
  虽然由于信息传播的不便利,再加上时代背景,对于高考分数的关注并没有那么大,但在小范围内还是有着巨大的关注度,尤其是在教育圈内。
  一中,校长办公室内。
  作为校长的曹德明此时完全处于懵逼状态,甚至又向电话那头确认了几次,这才自言自语道:
  “咋可能,高考状元怎么可能出现在我们这教育落后的小镇上。”
  “三百九十八分,那可是足足三百九十八分,满分都才四百分呢!”
  即便曹德明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但是事实就是事实,并不会因为太过匪夷所思而改变。
  在接受了这个真的不太真实的设定之后,曹德明却是瞬间变得欣喜了起来。
  高考状元出在了自己学校,即便是在这个并不大肆宣扬分数的时代,这也是一件值得宣传和包装的事情。
  到时候,自己这所原本平平无奇的学校或许也能乘上高考状元的东风,一飞冲天,成为远近驰名的学校。
  “王程鹏……”
  这样想着,曹德明不断念叨着高考状元的名字,心中却是已经打定主意,开始安排起了接下来的事情。
  必须去王程鹏同志家看看,将学校的恭喜和祝福送上,到时候自己才能有宣传素材。
  这样想着,曹德明觉得自己是不能继续在办公室里坐着了,当即便冲了出去,火速安排起了去王家村的事情。
  另外一边,曹德明对王程鹏的安排却是一无所知。
  1977年是刚刚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此时还不会公布成绩。
  王程鹏虽然对自己的本事极其有自信,但也不可能在尘埃落定之前,大肆宣扬自己可能是高考状元的事情。
  他没有那么高调,同时也从来不会干那么没把握的事情。
  ……
  也许是学校出了高考状元的事情实在是太过震撼,即便只是借了个名,曹德明的内心仍然是无比的激动,
  准备了好些时间,曹德明这才带着办公室主任周立军一起去了王家村。
  虽然和王程鹏并不熟悉,但是王程鹏在报名时就留了地址,曹德明倒也不怕自己会找寻不到。
  前往王家村的路上,眼中满是难以置信,已经第五次问出了相同的话:
  “曹校长,你说这咋可能,我们这穷乡僻壤哪能出高考状元呢?”
  没好气的瞪了眼周立军,曹德明大声呵斥道:
  “你小子给我放机灵点,什么叫没可能,这事儿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还能有假不成?”
  “再说我们学校考得好的人可不止一个,据说有好几个人都过了重本线,还真是人杰地灵。”
  “凭着这份成绩,到时候我说不定还能再往上走走。”
  “等下你竖起耳朵给我好好听着,务必要写一篇以高考状元为主题的优秀报道。”
  “这事儿光做得好可不行,宣传同样是得跟上,出了差错可唯你是问。”
  经曹德明再三提醒,周立军也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当即拍着胸脯保证道:
  “曹校长,我办事儿你还不放心吗,保管将这件事情做得敞敞亮亮。”
  见状,曹德明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倒不是真不放心周立军,不然也不可能唯独带他跟自己一起来这王家村。
  只是周立军毕竟还年轻,有些事情必须好好敲打,否则他那马虎劲上来了,事情可真就不一定能办得敞亮。
  就在曹德明努力谋划,打算借着王程鹏这个高考状元的东风往上爬的时候,周立军却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一般,满脸八卦地询问了起来:
  “曹校长,前阵子我看到刘局长往你那边跑,也不知道是有啥重要的事情。”
  周立军口中的刘局长全名刘春生,乃是上河市教育局的副局长,负责的恰好便是学校的相关事宜。
  听到周立军的询问,原本还哼着小曲的曹德明立刻变了脸,大声对周立军呵斥了起来:
  “小周,不该你打听的事情可别打听,小心误了你的前程!”
  听到曹德明的警告,周立军立刻噤了声,不敢再有任何言语。
  他知道自己刚刚的话肯定是触了曹德明的霉头,不然他也不可能如此一般大发雷霆。
  当即彻底收起了自己的好奇心,就那么跟在曹德明身后赶起了路。
  王家村本就距离河田镇不远,即便是路上有一些小插曲,到底还是在半个小时内赶到了目的地。
  由于对王家村并不熟悉,两人刚到村口便下了自行车,试图找个熟悉村民的人问问情况。
  王家村的村民虽然爱凑热闹,但曹德明和周立军的派头太足,一看便不是什么好招惹的存在,导致他们也只敢在旁边远远看着。
  推着自行车走了一阵,两人总算是找了家住得最近村民,张口向对方打听起了王程鹏家的情况:
  “同志,我们找王程鹏同志,请问他住在王家村吗,具体又在哪个位置。”
  毕竟是找人帮忙,周立军的语气倒是非常客气,让被问到的张婶也没了之前的紧张,一张嘴,仿佛机关枪一般就将字往外吐:
  “王同志?我们村倒是有位叫王程鹏的同志。”
  “只是你得告诉我到底找他干啥,否则我可不能告诉你他住在哪里。”
  王程鹏可是王家村的宝贝疙瘩,张婶也是对他维护得紧。
  虽然还没到过年那时候,但是今年王家村的工分兑换方案可是已经有了风声。
  由于大鹏制糖厂的存在,平时只能兑几毛钱的工分今年竟然能够兑换一两块钱。
  虽然由于主要生产都集中在了甜菜上面,导致分到的粮食少了一些,但是跟多得的钱相比,那简直是九牛一毛。
  也正是因为如此,王家村对于提出成立制糖厂想法的王程鹏也是异常偏爱。
  再加上王程鹏无私借书帮助大家考大学的事情,他现在可谓是村子的重点保护对象。
  朝曹德明投去一个询问的眼神,在对方点头之后,周立军这才开了口:
  “也没啥事儿,就是王同志在之前的高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属于非常优秀的考生。”
  “我们两个是一中的工作人员,特代表学校来对王同志进行表彰。”
  表彰这种东西本就不可能低调,再加上两人也没低调的打算,这才直接将目的说了出来。
  优秀考生?
  听到周立军的描述,刘婶眼前一亮,说:
  “两位原来是一中来的同志,幸会幸会。”
  “哎,听你们说王同志高考考得好,我咋就一点不意外呢?”
  “也是,像王同志这种又优秀又乐于助人的同志,他要是考得不好才有鬼了。”
  轻咳一声打断了刘婶的唠叨,周立军催促道:
  “同志,还请告诉我们王同志家住在哪里,这事儿比较急。”
  “如果可以的话,把大队的位置也一并告诉我们,到时候我们还得去大队上看看。”
  被打断的刘婶非但不恼,反而有些不太好意思的说:
  “哎,你瞧瞧我,说着说着就扯东扯西去了。”
  “王同志家就在那边那条道,你们一直往前走,骑到一栋看起来比较有钱的人家那里就是。”
  “至于大队,你得往另外个方向走,距离还有点远,得多骑一阵。”
  听着刘婶的描述,周立军顿感头大如斗。
  农村地形本就错综复杂,又没啥地表指示牌,光凭语言描述还真不一定找得到。
  这样想着,周立军又开了口,说:
  “同志,你说得不错,但是我还是有些不太找得到地方。”
  “要不这样,我跟这位同志骑一辆自行车,你骑我的自行车在前头帮我们带路?”
  “先去大队上,到时候让村里帮忙带路就好。”
  说到这里,周立军直接从兜里掏出一块钱递了过去:
  “也不让婶子白帮忙,这一块钱就算是我们耽误你事儿的报酬。”
  笑呵呵的将钱接了过来,刘婶拍着胸脯保证道:
  “还是你们城里人大方,这钱说给就给。”
  “成,我这就帮你们带路。”
  有钱果然好办事,刘婶也懒得晒自家的萝卜条了,骑着周立军的自行车便在前面带起了路。
  现在已经是一月份,基本上没啥生产活动,众人基本都是各自忙各家的事情。
  腌酸菜,做萝卜咸菜,翻地窖,修补房屋,缝补衣服,……
  不趁冬天将来年的准备工作做好,明年的日子可就要难受了。
  更何况接下来还要面对全年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不好好准备一番,这年怕是也就要不好过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家大多在家,见刘婶帮着指路也知道两人不是坏人,好奇心便上来了,当即便有不少村民小跑着跟了上去。
  虽然有自行车,但是村间小路骑起来并不快,等众人赶到大队上的时候,身后已经跟了一堆来看热闹的村民。
  率先将自行车停在了大队院子里,刘婶指了指前面的办公室,说:
  “这就是我们大队的办公室,王队长应该在里面,我这就帮你去交。”
  话音刚落,刘婶便扯着嗓子喊了起来:
  “王队长,有两位镇上一中来的同志找你,说是关于王程鹏同志的事情。”
  一听事关王程鹏,王福成当即也顾不得研究今年的工分分配方案,起身便走出了办公室。
  王家村的村民王福成都认得,一眼便看到了跟众人格格不入的曹德明和周立军,当即便迎了上去:
  “镇上一中来的同志?稀客啊。”
  “快请进来坐坐,外面冷,有什么事情我们进去谈。”
  想要探寻王程鹏的光辉事迹,跟王福成这个大队长接触完全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曹德明也不拒绝,就那么跟着王福成走进了办公室。
  只是三人虽然走了,却急坏了那些跟着过来看热闹的村民。
  可能知道真相的刘婶立刻成了搞不清楚状况的他们的询问目标,当即便叽叽喳喳的吵了起来:
  “刘姐,啥情况啊,咋有镇上一中的同志来我们村。”
  “看他们那模样,估计级别不低,说不定还能是个主任。”
  “刚才我瞅了一眼,瞅见车兜里好像放这张奖状,也不知道会要发给谁。”
  “老刘,你可别卖关子了,赶快将情况给我们说说。”
  看着围住自己村民,看着他们那焦急的脸,刘婶咧嘴道:
  “这事儿我其实也不太清楚,只是听说是王程鹏同志高考考得不错,学校来表彰了。”
  刘婶倒是言简意赅的将事情说了清楚,但是却让大家更好奇了,顿时炒成了一锅粥。
  :“高考考得好?还得是王同志,竟然能够惊动学校的领导,这得是考得多好啊!”
  :“我估摸着能有三百分,王同志平时就勤奋好学,能在高考中考出个好成绩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三百分?我觉得你们还是太小看了王同志一点。”
  “人可是能想出用甜菜制糖这种奇思妙想的天才,更是在厂里当技术员,咋可能就只有那么点分。”
  “我觉得应该能有三百二十分,上一所不错的大学。”
  :“我觉得也应该有三百多分。”
  “嘿,我们王家村竟然出了个大学生,我们村也算是出了名。”
  :“哎,说起这件事情就来气。”
  “我家那小子也参加了高考,就是考得不咋滴,轮不到学校来嘉奖他。”
  “不过他跟我说,多亏了王同志给他借的书,应该能考个两百五十分左右,也不知道能不能上个大学。”
  :“谁说不是呢?王同志可真是个天大的好人呐。”
  “本来我们家都打算放弃了,毕竟这书还真是不好弄,却没想到在他家借到了。”
  “就是我家那小子不争气,估摸着也就能有个两百分,只能明年再努力了。”
  :“那可真是好人有好报。”
  “你们说,我们村会不会除了王同志还有其他人考上大学?”
  :“哪能呢?你当大学是你家种的大白菜,想摘多少就种多少?”
  “别说是我们村,十里八乡能出一个重点大学的大学生都算是要烧高香的事情。”
  “……”
  不管众人的七嘴八舌,大队里,王福成跟两人已经坐在一起,开始讨论起了事情。
  作为王家村的大队队长,王福成率先开口道:
  “两位同志,我是王家村的大队队长王福成,不知道你们千里迢迢来到我们村到底是有啥事情?”
  没有直接回答王福成的话,周立军直接站起了身,指着坐在旁边的曹德明介绍道:
  “王队长,你好,这位是我们一中的校长曹德明同志。”
  “接下来的事情由曹校长来跟你谈。”
  话音刚落,重新坐下来的周立军便已经拿出了笔记本和笔开始准备记录。
  听到周立军介绍曹德明的身份,王福成脸上非但不见半点欣喜,反倒是有些忧愁。
  他觉得现在的王家村就很好,在王程鹏的率领下已经成长为了绝大多数人心目中的美好模样,实在是禁不起别人的折腾。
  一中的曹校长这时候来找自己,这可未必是一件好事情。
  虽然心中是那么想的,但是王福成还是要做做表面功夫,露出了一个公式化的笑容,朝曹德明伸出了自己的右手,说:
  “曹校长,真是幸会。”
  “你有什么事情直接说,能配合的我一定会安排村民进行配合。”
  跟王福成握了握手之后,曹德明这才说出了自己来的主要目的:
  “王队长,我来你们村主要是想向你们打听一件事情,那便是王程鹏同志的情况。”
  “你能给我说说王同志在你心目中是怎样一位同志吗?”
  “不局限于学习,你还可以从思想、工作这些方面谈一谈。”
  一听曹德明让评价王程鹏,王福成当即便来了精神:
  “王同志?那可真是个好同志!”
  王福成黝黑的脸上顿时绽开笑容,粗糙的大手在膝盖上搓了搓,指缝里还沾着麦收时节留下的茧皮。
  “曹校长您可算问对人了!”他转身朝身边喊了一句:
  “龙同志,你把咱们的《劳动模范登记簿》拿来!”
  得王福成吩咐,龙永德小跑着过来,怀里果然抱着个红塑料皮本子,边角已经磨得发白。
  王福成接过来时,曹德明注意到扉页上印着“农业学大寨先进生产队”的钢印,纸张间还夹着几张泛黄的奖状。
  “您看这儿——”
  王福成翻到1975年7月的记录,粗粝的指尖点着蓝墨水写的工整小楷:
  “7月12日暴雨抢险:王程鹏同志在傍晚时发现变了天,可能要下大雨,带领几位同志抢救公粮三千四百斤,个人荣获公社表彰。”
  纸页沙沙作响,翻到下一页又见:
  “11月8日,王程鹏同志荣获生产队先进生产个人称号,那可是他加班加点忙碌了两个月后获得的荣誉。”
  除开这两项单独记载的荣誉,王福成在其他地方也翻到了一些关于王程鹏认真从事生产的记录。
  合上笔记本,王福成眼睛里闪着自豪的光:
  “王程鹏同志可是我们生产队的一把好手,干起活儿来从来都不含糊。”
  “去年夏收,他一个人能顶三个壮劳力,镰刀使得跟风车似的,一天割两亩半麦子不带歇气的。”
  龙永德正在拨弄算盘珠子,闻言抬起头插话:
  “可不是嘛!”
  他指了指墙上泛黄的《生产能手评比表》,“连续三年工分第一,从没请过一天假。”
  “至于思想觉悟......“王福成忽然压低声音,从抽屉里取出个红布包,小心翼翼地展开。
  里面是一本边角卷曲的《***选集》,书页间密密麻麻夹着纸条。
  “这是程鹏的学习笔记,每晚雷打不动要读两小时。”
  “有回我半夜巡逻,看见他大半夜还就着月光读呢。”
  “远的不说,还有近的。”
  “说出来也不怕曹校长你笑话,我们这穷乡僻壤的小地方到了冬天可是经常闹狼害。”
  “那些畜生扯着嗓子在那里嚎起来可渗人了。”
  “若只是丢了点家畜还好,前年可是有在院子里玩耍的小孩儿被狼叼了去,找到的时候就只剩下了些骨头渣滓。”
  “今年冬天来得早,来得冷,那些畜生又开始盯上了王家村,村里的民兵更是连轴转的巡逻,丝毫不敢懈怠。”
  “你猜怎么着?”
  “就是在那么严峻的形势下,王程鹏同志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
  “他不仅一夜击杀、击退了十几匹恶狼,真是连狼王都没放过,直接活生生锤死了。”
  “当看到王程鹏同志倒在血泊中的时候,我们好悬没被吓死。”
  “还好他没受太重的伤,不然今年的高考怕是都没机会参加了。”

(https://www.biquya.cc/id185655/2576168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