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高武:我,修炼巅峰强娶长公主 > 第547章 信念

这一战打得不响,但齐王府震怒,怒的是—“我们下的是探子,怎么你抓的是我们的人!”

秦地未宣战,未出兵,但三线三事,皆应对如刀。

每一场动静虽小,却斩断十八国的一步试棋。

他们不是没勇气,而是这片秦地,不再是昔日的边。

这是一道“人心守出来”的边。

十八国想动,就得先看清—

他们面对的不是一面旗,不是一群兵,而是一群人。

是那些手里拿契、口里念律、田里种麦、村里讲理的“人”。

这不是一场战争。

这是一次又一次,十八国打在人身上的“试压”。

而秦国给出的答案,依旧是那一套—

我不打你。

但你动一下,我就让你—

走不回去。

七月初,天气闷热,大雨未至,秦地边境却忽然清凉了几分。

不是风起,是杀意沉。

吴郡先锋兵败而退,大越前军调而不进,齐水军试刺未果,蜀地边寨却忽有异动。

一支不属于十八国任何一支编制的骑军,在蜀北和秦地接壤之处悄然集结。

兵少,不过八百人,皆轻甲,不着本地制式,无旗无印,日夜不鸣,行动间无丝毫声响,马蹄包布,食用干粮。

初始只是行走于边山之间,不下营、不驻村,亦不侵扰秦地百姓。

但到了第五日,忽有三处归户村之间的联络口被割断,巡守的“隐列”哨兵失踪。

东风军迅速调动边探,一夜之间布下山口九道,结果第二天清晨,在溪底一处老林中,发现十二具尸体,皆为秦地编籍民兵,死状统一,咽喉被割,未挣扎。

这次,张青松没有等。

他亲自上报秦浩,同时命东风军“山眼营”调出一百二十人,入蜀北山口,三人一组,专为“以山对山,以林藏林”,不设阵,不打正面,目标只有一个—锁住这支来历不明之骑。

可查来查去,那支骑军并不应战,也不暴露。

他们像一股随时可以消失的雾,在山野之间穿行无痕。

张青松最终只查出一点线索:这些人马蹄之铁削口极薄,非秦制、非中原制,而为东瀛旧样,且有三具尸体脚底纹理极深,分布均匀—这是长期练习“影步”者的体征。

“东瀛人又来了!”

香妃下定论。

“而且不是之前那批!”

“这批是新训练的,或者说是旧底子的余部,专为打秦地训练出来的山战兵!”

“他们不是来刺杀的!”

“他们是来—偷根的!”

张青松没问什么意思。

秦浩却看懂了。

“他们是来拔开秦地边线和内部归户之间的脊梁!”

“不是打村!”

“是断村之间的连接!”

“打讲所、烧契据、杀讲者已经失效!”

“现在他们想打的,是归户之间的‘互助结构’!”

“想打断归户之间的相认、相保、相援!”

“让每个村成为孤岛!”

“这样一来,讲律台不死,但再也不能互联!”

“他们不敢动我们中心,但他们想打穿我们的连接线!”

张青松沉声:

“这是‘战上战’!”

“不是割据,是渗透!”

“不是围村,是拔筋!”

“这群东瀛人,怕是真的从十八国那边得了指示!”

“而且是最隐秘的一种‘影战’!”

秦浩没有立刻出兵。

他调阅秦地地图,重新勾绘归户村与讲所之间的“联络图”。

在过去两年中,秦地已在边地设立七十三个“归户村”,三百一十四个讲律台,九百一十九处契据所。

这些单位之间,原以“文路”“人脉”“货通”三线相连,彼此互为支援。

而这次东瀛人潜入破坏的,正是这三线中最易破、最难查的“人脉”。

他们打的是联络员、骑脚、送信人、合同屋。

你不杀讲者,但你杀传信的;

你不烧书台,但你割通村的小桥。

他们用的是“打不死,却让你散”。

这是最老的忍术,也是最恶的兵法。

张青松建议设“边锁营”,主职为护送、联络、护村三职,直接编入东风军归属体系,以军养兵,以律指令,分段巡守。

秦浩没同意。

“边锁营养不起!”

“这些人,不该再靠军队!”

“该由归户自己组!”

“从现在开始,每个村,自设‘护线队’!”

“每十户一小队,平日为民,战时为守!”

“我们负责—教!”

“教他们巡守、教他们设防、教他们看山识人、听林辨马!”

“但杀与不杀,由他们自定!”

“我们不再替他们负这一步!”

“他们要知道,秦地的边,不只是东风军守的!”

“他们自己,也该守!”

“这不是逼百姓当兵!”

“是教他们别再当‘等着被保护的人’!”

“他们走进来,就是秦人!”

“那就别只做‘讲理的’,也得做一个‘护理的’!”

“这片地,不只是靠律撑!”

“还得靠—他们知道怎么护自己!”

张青松执行极快。

“民护队”制度正式设立,先从西线八村试行,每村设“护线员”五人,持木符为号,不穿甲,不列队,不出村。

但每日巡田、看林、守岗、查信。

一有风声,点三烟,一起鼓,便有军回响。

军不主打,只设接应,真正第一反应者,是“人”。

秦浩给这项制度起名—“人墙制”。

不是石墙、不是军墙,是“百姓自己把自己守起来”的墙。

十八国若想打,就得先问一句:

“你打的是秦王?”

“还是打这一村子活着讲‘我愿意’的‘人’?”

东瀛人再没露面。

那支山间骑军,于第九夜彻底失踪。

东风军在旧林中找到数堆烧尽的炊具,半根布带,零落的马蹄痕,其他一无所有。

他们来时无影,去时亦然。

张青松说:“他们不是怕了,是换法了!”

“下一次,可能不是杀!”

“而是‘拉’!”

“拉秦地的人,回十八国!”

“许他们地、给他们钱、封他们官!”

“拉走一个讲律者,拉走一个归户村长!”

“只要有人回去了,他们就会说—‘你看,你们的信也不过如此!’”

秦浩点头。

“我们拦不住每一个动心的人!”

“但我们要做的,是让留下来的人更安心!”

“东瀛人动的不是兵!”

“是信念!”

(https://www.biquya.cc/id185607/5679260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