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爱妃们,朕想做昏君 > 第四百一十五章大赏全大秦百姓

若说他们原来只是忠心皇上,那现在就是迷信!

是发自内心的,对神一般最狂热的崇拜!

“此次抗击北秦反贼来犯,所有官员都对朕,对大秦忠心不二,朕心怀大慰。”

“你们对得起朕,对得起大秦,对得起三百万百姓!”

“你们无愧大秦脊梁的称号!”

秦天站起身,肃穆起神色,对着所有官员大声说道。

这次大战中,让秦天最为感动和骄傲的,就是这批新选官员的忠心。

自断龙关以来的所有城镇,竟然没有一个地方官投降,没有一个提前逃跑。

他们要么配合武宁军,带着临时组织的百姓死守城池,要么领着百姓,带着所有粮食物资,快速撤离。

他们以绝对的忠心,和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严格的执行和贯彻了朝廷的命令,让秦天得以一次次的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

他们让北秦军除了祸乱临江府,再没在南秦境内虐杀一人,没得到一粒粮食。

也因此,才让柳矢志的游说能顺利实施。

他们不仅为大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为大秦保存了百姓,保存了粮食,保住了大秦崛起最重要的火种。

他们的功劳确实足够大!

“谢皇上,谢皇上。”

所有官员都感动的大哭起来。

大秦脊梁,这是他们做梦都想要的称号。

这一次的出生入死,总算没有白费。

终于对得起大秦脊梁的称号了!

“国丈,赵文,宋经知,你们立刻对朕的这些脊梁之臣,论功行赏。”

“赏赐比平常加一等!”

秦天立刻命令道。

“诺!”

三人立刻领旨。

“谢皇上,谢皇上。”

所有官员马上口头谢恩。

“朕不仅仅要赏你们这些功臣,还要抚慰所有被战火荼毒的百姓。”

“赵文,立刻给朕报上撤离的百姓数目。”

秦天命令道。

“启禀皇上,自临江府开始,撤离到京师的百姓计六十三万,撤离到武宁的百姓计四十一万。”

赵文仔细汇报道。

“这一百多万百姓,每人赏粮食三十斤,赏熏肉十斤,让他们带着回家安居去。”

秦天一摆手说道。

他有了杜兴国留下的三十万担军粮,有两千多万斤马肉,并且,武宁马上就有数不尽的土豆粉条。

国富了,自然该让百姓们过点好日子了。

“微臣代表十万云州百姓,谢皇上隆恩,谢皇上隆恩!”

“百姓们不用饿肚子了,微臣代表百姓,谢皇上,谢皇上!”

所有官员立刻高兴又感动的叩头不休。

此时秋粮还未收获,百姓都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

撤离的时候,这些官员们亲眼看着,所有家里都只有一两口袋粮食,明显吃不到秋粮下来。

他们本来想着,回去后带着百姓过一个多月的苦日子,好歹坚持到秋粮接续。

可没想到,皇上竟然又赏粮食又赏肉!

一家六口,可就是一百八十斤粮食,喝稀的能过俩月了。

特别是六十斤肉,谁家见过这么多肉?

熏起来够一年吃了!

百姓知道了,还不直接高兴死?

“我大秦所有百姓,都该受到朝廷恩泽!”

“未被战火蹂躏的百姓,每人赏粮十斤,赏肉二斤。”

秦天继续命令道。

“吾皇圣明,吾皇圣明啊。”

所有大臣立刻跪地大喊道。

自古只有百姓给朝廷纳粮的,那有朝廷给百姓发粮的?

皇上就是自古以来都没有的旷世明君!

安排完百姓,秦天走回殿内,坐上龙椅。

朝臣们再次三跪九叩。

礼毕,各自站好。

“朕命令!”

“封柳矢志护国大将军,勤政殿行走,带军驻守断龙关!”

秦天声音威严的命令道。

柳矢志是这次大战最大的功臣!

天门关烧死二十万大军,他的功劳占了九成。

鹰愁涧烧死三十万,他的功劳也占九成!

药没有柳矢志在杨彪跟前不停游说,南秦此时说不定已经亡了!

若不是他只懂军事,不懂政事,秦天真想把他留在朝堂。

“末将谢吾皇隆恩。”

柳矢志马上出列,跪在前面磕头谢恩。

“大将军,你带关中柳家,全家迁移去临江府,作为朕的嫡系氏族,为朕永守国门。”

秦天温和了声音说道。

柳矢志愣了一下,立刻语气坚定的说道:“皇上,末将不带家族去,末将要留全家在京师!”

“大将军,你不必多心了。”

“先皇不灭你家,就是知道你家忠烈,不可能跟随杨氏兄弟谋反。”

“而朕,更相信你柳矢志!”

“朕不仅不会把你家人留在身边,还要让你们柳家彻底掌握断龙关!”

“因为,你柳矢志就是朕最忠心的铁盾!”

秦天看着柳矢志,极为认真的说道。

柳矢志顿时感动的热泪盈眶。

皇上竟然在紫金殿,在所有朝臣,在天下所有官员面前,说自己是他最忠心的铁盾!

并且,他在刚刚遭遇杜兴国三人的背叛之后,竟然选择无条件的,毫无保留相信自己!

这份恩宠和相信,自己该怎么报答啊!

“皇上,但有敌来犯,死的第一个人,必是您的嫡系氏族,柳家之人!”

柳矢志狠狠地抹了把眼睛,发誓一般说道。

“这话朕相信。”

秦天微笑着说道。

“柳家自此,开百代忠良之先。”

“姓柳之人,但有不忠,天下人共诛之。”

柳矢志猛然咬破手指,在眉心画下一条血痕,庄严无比发下血誓……

(https://www.biquya.cc/id185277/5679273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