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刚当上连长,被服厂撞见李云龙 > 245 瞒天过海的行军

  “团长,你在那书信里究竟给楚云飞写了些什么话?”
  第一穿插团团指挥部,一脸好奇的副团长董大平忍不住问道。
  高兵笑着说道:“不过是随便唠了点家常罢了。”
  “就唠点家常,就能让那楚云飞在咱们进行冬季大反攻期间,策应咱们第一穿插团对日作战?”
  董大平对此表示质疑,高兵却是笑而不语,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
  “具体如何,拭目以待也就是了。”
  见高兵不解释,董大平也只得无奈地摇了摇头,放弃了继续追问。
  时间迅速的流逝着……
  晋西北的大雪已经彻底停歇。
  好一场大雪,将整个晋西北原本黝黑的土地都裹上了一层银装,较深的地方,厚厚的积雪甚至能够淹没人的膝盖。
  一片大雪缤纷的世界里,别说是打仗了,行军似乎都变得越发的困难。
  在日占区的各大县城乡镇里,小鬼子们哆嗦着躲在屋子里,望着外面一片的冰冷世界瑟瑟发抖。
  只想着早点把这个冬天给煎熬过去。
  另一边,八路军战士们就没有小鬼子还有伪军那么娇生惯养了。
  这些年处在敌后最为严峻艰苦的作战环境下,四面八方都是敌人,又缺乏后勤供应,缺少粮食,缺少衣服,总之是啥都缺。
  过冬的时候,战士们连一件棉衣都没得发。
  能有夹层的外套,里面塞点柳絮和落叶就不错了。
  条件艰苦说起来自然也有艰苦的好处,那就是磨练出了八路军战士们绝对坚强的作战意志。
  这份作战意志不仅是在面临日寇的时候。
  同样是在面临着整个晋西北入冬之后,环境的严寒。
  所谓下雪不冷,化雪冷。
  这场大雪覆盖下来之后,当雪花停歇在大地,仅剩的余温之下大雪悄然间融化的时候,整个天地间的温度骤降,达到了最冷的时候。
  鬼子和伪军们缩在屋子里,工事后,躲避严寒。
  八路军战士们却能凭借着坚毅的作战意志,抵御着严寒进行作战。
  至于第一穿插团特别打造的冬季作战部队,那就更是如此了。
  战士们穿着新发的厚实的棉衣,棉裤,棉鞋,棉帽。
  有些特殊职业的战士,比如手上总要拉些装备的运输兵,甚至还特别配发了棉手套,以抵御严寒。
  要不这大冷天的把手裸露在风雪之中,要不了多久,恐怕就会被冻成大猪蹄子。
  指挥部的命令正式下达之后。
  第一穿插团的各路部队在各营长的率领下,穿着厚实的御寒的装备,外加上浑身的伪装。
  几乎与整个大雪地融为一体,向着目标的乡镇进发。
  大雪覆盖之下。
  冷风如刀,按照往日的惯例,无论是八路军还是日军,此时都忙着抵御冬日的严寒。
  各部队蜷缩在工事和据点,根本就不敢冒着寒冷离开。
  在这种北风卷地白草折、风掣红旗冻不翻的异常寒冷的冬季。
  严寒似乎已经成了中日双方眼下最难抵御的敌人。
  再加上天气实在是太冷,日军的各种战争机械所需要的汽油和机油甚至都被冻成了冰块,发动机都无法正常的进行工作。
  鬼子自然也就不能如同往常一样,时不时的还派出侦察机,在八路军根据地附近进行空中侦察。
  实际上,即便鬼子派出飞机侦查,也未必就能导致第一穿插团的冬季作战部队暴露。
  战士们做了绝对的伪装,远远地望过来,身披白布的队伍几乎与整片环境融为一体,肉眼很难察觉出端倪。
  另外,从第一穿插团所在的根据地牛口村一带,抵达阳泉的外围距离,虽然不算远,但是也并不算近。
  部队至少也需要行军三四个小时。
  而且步伐不停,才能抵达阳泉的外线区域。
  所以,为了让战士们在行军途中抵御严寒,并且保证体能的补充,以致在战斗爆发之际,可以发挥出该有的战斗力。
  高兵还让后勤部为冬季作战部队准备了不少的物资和吃食。
  除了满身御寒的棉衣,棉裤,棉鞋,棉帽之外,还有高兵特质研究的一种能量棒。
  这种能量棒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人体提供大量的热能,以补充战士们在异常寒冷的冬季,长距离行军下的体能消耗。
  每个战士配发两个能量棒!
  除此之外,还会带上两日的口粮,中途战士们会就地停歇的时候,挖出无烟灶,将这些粮食加热成热乎乎的饭菜。
  水嘛就不用带了,这满地白花花的大雪,放进铁锅里煮成热水之后,就是最好的水源,简单又方便,还纯天然。
  就这样,各路部队用了将近四个小时。
  终于从第一穿插团根据地,接近到阳泉县城的外围区域。
  在阳泉的外县区域,主要是日军的准治安区,平时大体是处在鬼子的掌控之中,也有八路军的游击部队,时不时的袭扰日军。
  另外,鬼子在外县的各大乡镇扶持了不少的维持协会,还有自卫队,用来抵御八路军部队的渗透,维持准治安区的相对治安。
  为了此次的冬季大反攻作战。
  早在大半个月前,第一穿插团就已经提前对阳泉外线的乡镇进行了政治攻势。
  啥政治攻势呢?
  ——暗中派遣许多干事,渗透进鬼子的准治安区。
  在私底下呼吁民众抗战,暗中建立相对应的抗日政权。
  另外,在第一穿插团大量打造的武工队的武力支持下,对日军准治安区的维持协会的汉奸和伪军们,进行暗中的策反和打击。
  主要分为两类。
  如果是铁杆汉奸,又从百姓们口中得到实证的那些为非作歹,丧尽天良的汉奸。
  敌后武工队就会制定锄奸作战计划。
  将这些汉奸和二鬼子们消灭在自己家里。
  有的是活活的吊死在自家的房梁上,有的是被溺死在水塘里,这些二鬼子们临死前,甚至还会写下遗书。
  让人以为是受到良心的谴责,这才畏罪自杀。
  但是明眼人谁瞧不出来?
  这分明是八路军偷偷干的。
  这种敲山震虎的方式,让许多意志力不坚定的二鬼子还有汉奸们,直接选择向八路军投降。
  八路军战士们又暗中对这些投降的伪军和汉奸进行策反,扶持两面政权。
  在表面上,这些维持协会成员继续为小鬼子做事,在村庄里维持百姓们的治安,随时警惕乡镇的动向,向日军打小报告。
  但实际上,策反的这些成员们是暗中为八路军工作。
  搜集日军的相关情报,随时策应八路军作战。
  “团长,为了策应这次的冬季大反攻,咱们提前展开的政治攻势,各方面的工作倒是相当的顺利,那阳泉县城的外围准治安区,那些维持协会的汉奸和二鬼子们作战意志很不坚定。
  特别是这些年,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随着美方对日军宣战,而日军部队的后勤供应又是越来越缺乏,就连那些二鬼子还有汉奸们的报酬也是越来越少,不少伪军对此是怨声载道。
  稍微明白些的伪军汉奸们也都清楚。
  这小鬼子已经是秋后的蚂蚱,恐怕没剩下几天了。
  这些本就是墙头草的汉奸伪军们,自然得为自己的后路早做打算。
  如此情况下,咱们稍加威逼利诱,就把他们成功策反了。”
  就着军事模拟沙盘的参谋长冯远,直接指出。
  “所以到目前为止,在阳泉县城的外线,小泉镇,三沟镇,包括长河乡等地都已经被咱们全面渗透,表面上是有日军的大量维持协会继续维持当地的治安,实际上早已经是咱们的人了。
  “而小泉镇,三沟镇,还有长河乡,这三处都是咱们此次冬季大反攻针对的偏远的日军乡镇,必经的区域。
  有咱们的两面政权,从中掩护的话。
  我想咱们部队在悄无声息之间通过小泉镇,三沟镇和长河乡等地,暗中转移到目标乡镇附近,应该不会太难。
  等到咱们的部队潜伏到目标区域之后,突然发起进攻,那完全就像是神兵天降,骤然爆发的战斗,小鬼子肯定措手不及。
  而这些偏远的乡镇,鬼子的防守兵力本来就空虚。
  打下这些乡镇绝对不成问题。
  初步推测的话,要不了两个小时,就能完成夺取日军五乡三镇的作战。”
  略作分析之后,参谋长冯远如实说道。
  高兵点了点头,但眉头并没有舒展:“不到最后一步,我始终不能放心。
  虽然此次冬季大反攻,咱们筹备的很完善,日军这些年的实力也是在逐步的下滑。
  但是此次的冬季反攻作战,对于咱们而言,依旧是存在不小的风险。
  希望一切可以顺利吧!”
  ……
  ……
  一路走走停停,中途还修整过两次。
  另外还用无烟灶搭锅做饭过一次,战士们吃过热乎乎的饭菜,重新补充过体能。
  在各路营长的率领下,继续朝着目标乡镇出发。
  由二营长董三刀率领的第二营作战精锐,全营精锐1200余人,此次负责进攻的是日军的绿柳镇。
  而想要悄无声息的潜伏到绿柳镇的附近,那就需要提前经过阳泉县城外线的小泉镇。
  小泉镇是日军的准治安区,鬼子在小泉镇部署了不少的日伪军作为警戒线。
  在常规情况下,像二营这么一支1000多人的庞大队伍,想要瞒住日军的眼线,悄无声息地穿过小泉镇,基本上没有可能。
  即便选择的路线是从小泉镇最偏远的路线。
  但是此次有了充分的筹备,那就未必了。
  带着二营的精锐们顺利抵达到小泉镇城门外五公里的某处山坡之后,二营长董三刀当即下令,让部队暂时驻扎。
  接着董三刀直接对通讯部下令道:“可以尝试联系咱们在小泉镇的同志了。
  此次的冬季大反攻作战正式开启!”
  “是!”
  一路发展到今日,第一穿插团的通讯设备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有的是从小鬼子那里缴获,还有的是兵工厂自己所生产的一些简易的设备。
  整个第一穿插团如今拥有的通讯电台,不管是小型短波电台,用于短距离的传输,还是长波大型电台,用于长距离的传输。
  当真是应有尽有。
  此次为了配合各部队的冬季大反攻,在小泉镇,长河乡等阳泉县外围乡镇潜伏的敌工部同志们,同样配发了一些短波,近距离传输的小型电台。
  另外,特别配属了机要员,负责传递消息。
  二营通讯兵自然是很快就把消息传递到了小泉镇的内部。
  此时小泉镇内部,某处偏僻的村落的某间屋子里,直听嘀嘀嘀嘀的声响,正在操作着一部小型电台的电台员,接收过通讯信号之后放下耳机,对一旁的组长汇报道:
  “组长,二营长已经率领部队抵达小泉镇外围了。”
  组长点了点头:“好,我这就去通知各方,启动此次的掩护行动,你这边通讯联系二营通讯部,告诉二营长,等我们20分钟。
  全部准备就绪,20分钟之后,二营主力部队便可以按照预定的路线,从小泉镇转移过去。
  “是!”
  ……很快,随着命令的传达,双方默契地配合。
  在小泉镇的敌工部的同志们迅速行动起来,消息也很快传到了两面政权,那些维持协会的成员们耳朵里。
  “太君,这大冷天的,咱们不如找个铺子吃点暖和的东西,暖暖身子。
  八路?
  哪会有什么八路?
  这这么大的雪,这土八路估计在山区里冻得发抖呢,怎么可能会跑到这里里搞什么偷袭?”
  “必须的,太君,我早就想请您吃饭了,这大冷天的,正好咱吃个火锅,暖暖身子!”
  此刻,小泉镇内,大量两面政权的成员们迅速地稳住了那些鬼子军官。
  就连在前线负责警戒放哨的鬼子士兵,都被伪军用各种借口暂时给带离了工事。
  如此20分钟之后,董三刀率领二营作战部队,借助大雪的遮掩,迅速向着小泉镇城门口的方向赶过去。
  城门口的方向,一名伪军已经用旗子远远的把信息传递了过来。
  原本驻守城门的就是一个排的伪军,外加一个班的小鬼子。
  此刻那些小鬼子早已经被伪军们给拉着到附近的酒楼里吃饭去了。
  剩下的都是早就被第一穿插团的同志们暗中策反的伪军士兵们。
  他们提前将城门打开,将二营主力全部放进城。
  在二营主力进城期间,一路踩出的脚印,后续的战士们还特别安排了人,迅速的给用大雪覆盖上。
  至少表面上看不出特别的痕迹。
  就这样,二营一千二百多人的精锐,迅速的通过小泉镇的南城门,在北策反的伪军们的掩护下,又从小泉镇内,向北城门的方向转移……

(https://www.biquya.cc/id184512/2780677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