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刚当上连长,被服厂撞见李云龙 > 389 天上掉馅饼

  389天上掉馅饼
  计划制定下来后,四位团长当即行动起来,当然还是按照旧有的规矩,这打仗是部队后进,情报先行。
  要想完成此次诱日军进入根据地,然后关门打狗,瓮中捉鳖的计划,必须得提前进行情报的铺垫。
  只是想搞到情报,仅仅是靠着潜伏在一些占领区的情报人员们通过日常的探查,还有民众的嘴巴里打听到的消息。
  恐怕来的不够实际。
  最终一琢磨,就在三日上午,高兵笑嘻嘻地出现在临时指挥部,然后对李云龙,丁伟,孔捷几人说道。
  要请几位老团长吃饭,而且还要请几位老团长去日军阳泉最大也是最贵的酒楼里吃饭。
  李云龙,丁伟,孔捷这三位团长,那可都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主,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铁血猛将,谁也不会害怕到小鬼子的地盘走一遭。
  但凡有需要,这三个胆大包天的货,甚至敢跑到鬼子第一军的大本营太原城里去溜达几圈。
  这也是希拉平常的事情。
  在这三位能闹腾的将领的眼里,大概就没有他们不敢干的事情。
  所以当高兵表示要请他们到阳泉的最大的酒楼吃饭的时候。
  李云龙当即眼睛都快笑没了。
  “哈哈,你小子可真是有心了,难道你小子最近发财了,有钱请我们吃饭了?”
  李云龙问这话的原因也很简单。
  虽然作为前线的团长,在前线作战部队,特别是无法轻松联系到总指挥部的时候,这些在前线作战的团长几乎就可以说是最高军事指挥员。
  团内缴获的大量物资和金钱,他们这些团长是想用就用的。
  但是作为纯粹的革命将领,大家谁也不会以权谋私,所以各位团长平时如果私底下的花销,往往靠的还是每个月,按照总部下达的明确的文件,所发的一些零用钱。
  这些零用钱其实很少,比普通的战士也多不了多少,毕竟八路军这边官兵平等,人人都称同志。
  都是为了抗日,为了保家卫国,有的时候留点零用钱买点东西方便罢了,谁也不会惦记别的。
  毕竟八路军队伍,那是靠着信仰作战的战士们,平时连军饷都是没有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记得李云龙立了战功。
  比如李云龙打掉日军的观摩团,那可是立了大的战功,后来总部方面,也就是给通报表扬了一下。
  另外还奖了20块大洋,20块大洋,这就是对李云龙的金钱上的奖赏了。
  可千万不要小瞧这点钱,20块大洋在这个时期的购买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眼下随着战争的延续,小鬼子在占领区内大量的发行日票导致通货膨胀,鬼子所发行的日票的购买力早就已经下降的相当夸张了。
  最初的时候小鬼子发行的日票。购买力还是相当夸张的,再加上在占领区内,小鬼子直接强行让老百姓摒弃其他的货币,以日票作为日常所使用的货币。
  小鬼子就是想要通过这种手段来变相的掠夺占领区内中国百姓的资产,为此他们甚至大量的印发日票。
  甚至不管是否会动摇本地的经济。
  反正小鬼子在这方面是非常狡猾的,他们在一些占领区内发行的日票并不是他们在日本国内发行的日票。
  这两种票子完全不是一回事,而在占领区发行的这些日票,本身是完全没有任何价值的。
  小鬼子只需要找一个货币的印刷厂,然后印铸一些日票,就直接空手套白狼,拿着这些本身没有价值的票子从占领区内老百姓们的手上换回大量的粮食,军需物资等等。
  起初小鬼子发行的日票并不算太多,所以购买力还是比较可以的。
  甚至一块钱的日票,能够与一块钱的大洋等同。
  后来随着战争的延续,小鬼子入不敷出,他们想要得到更多的军需物资,就得被迫发行更多的日票。
  于是日票的数量迅速的庞大起来,老百姓们手上也积攒了相当的日票,自然就引起了通货膨胀。
  这钱一旦多了,也就不值钱了,可能在几年前,几块钱的日票还可以买一头牛。
  眼下,几块钱的日票连半斗米恐怕都买不上了。
  甚至到了抗战后期的时候,小鬼子的日票还他娘的没有擦屁股纸值钱呢!
  老百姓们谁也不乐意收这种票子,上厕所忘记带纸擦屁股,还嫌硌得慌呢!
  而在国军方面所发行的法币,其实也存在着同样的弊端,也是到了抗战中后期的时候。
  货币的购买力不断的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相当的惊人。
  百姓们手上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法币日票,到最后压根不值钱了,不知道坑了多少老百姓。
  到头来还是像大洋,也就是银元这种本身就是由银子打造,而且含银的成分相当多。
  本身就具有实际价值的货币,得到了老百姓们的认可,甚至成为了当战争时期,无论是在国统区,晋绥军的地盘,还是八路军的根据地,或者是日占区,都绝对通用的货币。
  也就是说,只要你拿着大洋。
  不管到哪儿,都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且大洋的购买力相当惊人,即便是当了到了抗战后期,有两块钱的大洋取个漂亮的老婆几乎都够了。
  这甚至包括了彩礼,包括了办酒席以及,新婚各个步骤的费用。
  可想而知,这两块钱的大洋的购买力有多么夸张。
  所以李云龙能一次被上级奖励20块大洋。
  这可是一笔相当不菲的个人的财富。
  回到眼下,也难怪李云龙会说,高兵是不是发财了。
  要不是发财,他自己哪掏的起钱,去阳泉最大最贵的酒楼,请李云龙几人吃饭喝酒呢?
  高兵则是笑着说道:“老团长啊,这发财倒是没发财,我这兜里的钱恐怕也不够。
  不过你们放心,只要咱们进了阳泉,那自然有人请咱们吃饭,搞不好鬼子军官还得赔笑着在酒席上给咱倒酒呢!
  “哦,还有这事?那这场酒席咱们吃定了!”
  李云龙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丁伟和孔捷也当场应承了下来。
  至于具体到底是怎么实施的呢?
  原来高兵的第一穿插团的发展不但是军事上的推进,同样还有经济上和根据的稳固和发展。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高兵,那做起生意来可是相当有一手的,特别是第一穿插团兵强马壮起来之后。
  整个团有上万的部队,再加上地方军和民兵部队,这么多张嘴巴吃饭,如果不是靠着想点别的办法,恐怕早就饿死了。
  毕竟八路军的前线作战部队,所谓的收入和物资,基本上都得靠自己搞副业。
  要么从小鬼子那缴获,要么自己搞生产。
  反正总部是不可能,也没有那个能力来养活前线作战部队的。
  所以自从高兵接手第一穿插团,这做生意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停下过,他甚至在团里安排了一些专门的人员,与国军,晋绥军做生意。
  甚至与占领区的日军做生意。
  反正最终的宗旨是为了赚钱,换回更多的军需物资,抗日的物资,以养活部队。
  这是前线作战部队不少团长也都在干的事情。
  而高兵则是干的更为出色。
  他的生意包含了香烟,还有一些油纺、布纺、还有精调之类。
  不久前,高兵甚至还别出心裁的,按照后世的经验,开始尝试做一些炸鸡的生意。
  还有一些汽水的生意。
  并且将这些生意与日占区的一些商人,包括日本和苏联的商人进行合作。
  毕竟这个时期日本和苏联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
  所以无论是与日本商人还是和苏联商人做生意,有他们这两块金字招牌在的话。
  即便是在占领区。也绝对不会招惹到不必要的麻烦。
  当然,中国商人在日占区做生意还是相当有限制的,搞不好万一遇到不讲道理的小鬼子,直接给你抢了,那你也没地方说去。
  不过这种可能性并不是特别大,小鬼子也知道杀鸡取卵不是明智的事情,特别是在整个抗战期间,小鬼子同样需要与一些中国部队进行生意上的往来。
  这其实在整个世界抵御外辱的作战史上,也是相当罕见的事情。
  比如,日军对中国的侵略开始之后,中国就掀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了抗日战争,但说底只是抗日战争,而不是中日战争。
  为什么这样呢?
  因为那个时候国军政府还没有准备完毕,他们需要得到其他国家的援助,甚至还得靠着日做生意获取一定的军需物资。
  所以是抗战。
  而没有正式的宣战。
  小鬼子呢?
  同样也打着这样的算盘。
  你们不宣战的话,正好他鬼子继续一面打仗,一面和国军部队做生意,两边都不耽搁。
  所以这就造成了整个抗日战争期间,颇有戏剧化的情景。
  中日之间虽然爆发战争,但并没有宣布断交。
  今天在战场上打的你死我活,私底下那小鬼子和国军的一些军官进行生意上的往来,照样忙的是不亦乐乎。
  可令人感到可悲和气愤的是,并不是每一个做生意的军官都像李云龙,高兵,孔捷这些人一样,用的是一些普通的物资,而换回来的则是抗日所需要的军需物资。
  做生意是为更好的养活部队,打鬼子,抗日,保家卫国。
  不同的是,在不少地方,腐朽的国军部队,那些军官们甚至以做生意为主抗战为辅。
  最终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小鬼子仅仅是用一些鸦片或者是一些没有实际价值的物资,紧接着就从那些腐朽的一心想着赚钱发国难财的国军军官们的手上,换回了大量的军需物资,军供物资,甚至包括一些稀有的矿物资源。
  于是掉过头来,鬼子利用这些资源继续加强军工的生产,制造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反过来继续狠揍国军部队。
  你说这是不是相当可悲的现象?
  在几年前的中条山战役,原本在国军的手上已经守了五六年的中条山根据地,为什么在战役爆发之后甚至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迅速的溃败?
  就连国军方面也声称这是中央军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吗?
  其中有一点,正是因为这小鬼子和国军那边的军官暗中进行生意往来的缘故。
  小鬼子是相当的狡猾的,你以为他们做生意仅仅是做生意?
  并不是,鬼子不但是做生意,还通过那些表面上是生意人,实际上则是情报人员的奸细,通过做生意来暗中探查国军方面相关的情报。
  比如在中条山战役开始之前,甚至还每天还有大量的日商进入中条山国军防守的阵地,如入无人之境。
  沿途更是没有任何的国军士兵进行阻拦。
  因为上面早就下过命令,两军交战是不伤害来往的商人的。
  在他们眼里,那些人只是普通的百姓,而和军方没有关系,他们又怎么会知道,那都是小鬼子故意设下的陷阱,派来的间谍和奸细呢?
  就这样,在中条山战役彻底爆发之前,小鬼子通过这些伪装成商人的情报人员,早已经把中条山的情况摸了个透。
  甚至就连整个中条山中央军如何进行防御部署,具体每一个阵地的位置以及驻守的部队是谁,兵力有多少等等情况,全部都被小鬼子调查的一清二楚。
  所有的情报都摆在战前的日军军事指挥官的面前。
  而中央军队对于日军方面的军事情报,则是两眼一波黑,基本上啥都不清楚。
  你说说如此情况下,中条山战役,最终中央军的惨败,难道不在情理之之中吗?
  日本的商人,往往是株式会社的成员,而这个株式会社其实就相当于中国的商会,有点类似于什么什么有限公司之类的意思。
  所以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出现在中华土地上的那些在战争的区域来回做生意的日本商人。
  往往都会有株式会社的相关文件证明,以此证明自己的身份。可以确保在日占区内畅通无阻。
  高兵率领的第一穿插团所做的生意,有些方面肯定避免不了和日方的商人进行接触。
  所以自然也有门路找到了这日方商人的株式会社的身份。
  这样的身份很容易就可以获取,而有了这样的身份,出入县城的话也就方便得多。
  于是在几天之后,高兵便带着李云龙,丁伟,孔捷三人出发了,另外还加上几位警卫员。
  一行人拉上几辆板车伪装商队。
  进城的时候由高兵开口,高兵近来一直在学日语,日语说的还不错,然后讲上两句,表示自己是株式会社的商人,再拿出相关的证件。
  守城的日伪军丝毫没敢耽搁,直接就放行了,李云龙一行就这样大摇大摆的进了阳泉。
  另外,高兵这次弄到的一些株式会社的证明,是通过与自己合作的一位日方的商人。
  另外,这位日方的商人表示,他在阳泉宪兵队是有认识的人的,那好像是他一个家族的表弟,在阳泉的宪兵队担任小队长,是个鬼子少尉。
  所以高兵此次进入阳泉,其实就是来找这个鬼子少尉的。
  他拿着那位日商写给日军少尉的书信,然后由高兵带着这封书信,来找到这位鬼子少尉。
  如此一来就可以以鬼子少尉表哥的身份出现。
  同时再加上还有株式会社的身份证明。自然不会有人怀疑高冰一行的身份。
  这个鬼子少尉叫山村一郎。
  高冰带着李云龙,几人赶到了宪兵队门口后,高兵直接出示了自己株式会社的身份,并且说的是流利的日语。
  那站在宪兵队门口的守卫没敢耽搁,连忙进入宪兵队通报,很快,一个军衔是少尉二三十岁模样的鬼子大步走了过来。
  见到高兵之后。
  他直接问了一句:“请问哪一位是小高一郎?”
  高兵笑着站了出来,然后说道:“山村君,终于见面了,你好,我是大日本帝国阳泉生株式会社的成员小高,一朗,这是你的表哥此次写给我的书信,让我代为转交给你。
  这次我来你们阳泉,是有一些生意要做。
  所以托你表哥写了这封推荐信,我想着进入阳泉之后,可以与山村君进行一些合作。
  你表哥表示,你一定会同意这样的合作。
  这是合作共赢的项目,能够通过你们宪兵队为我带来便利。
  而你也可以通过与我的生意合作赚取不菲的财富,前村君你意下如何呢?”
  见面之后,高兵是直接开门见山,那鬼子少尉山村一郎,在沉默中接过高兵送过来的他的表哥所写来的书信,在浏览中,山村的确没有察觉到任何的破绽。
  这书信的确是表哥的口吻,还有自己眼前这位小高一郎的日语,说很流畅。
  又有株式会社的证明,身份应该是做不得假的。
  所以山村一郎倒是也没有怀疑什么。
  另外随着战争的延续,随着日军后勤供应的不足,小鬼子的士兵们包括像山村这些宪兵队的军官,日子过得也并不阔绰,甚至颇有些紧巴。
  毕竟他们这些军官是靠着军饷过日子的。
  可日军发行的日票,在占领区内购买力不断的下降,就算日军多次增加了士兵们的军饷的数额,可最终发到手上,实际能够买到的物资还是少了很多。
  士兵们在占领区内的生活质量在不断下降,就连寄回国内的钱似乎也少得多。
  为此,已经有不少士兵对此有了意见。
  而日方多次调整,也一直未能解决这道难题。
  驻扎在占领区的宪兵队的小鬼子们,其实相对于野战军的日军士兵们来说,日子要相对好一些。
  因为在县城的话至少还有些油水可捞。
  不管是在城门看守,搜刮过往老百姓,索要过路费,搜刮一些民脂民膏,还是日常在县城内收一些特别的税务和费用,压榨百姓。
  宪兵队的鬼子还能捞到不少油水。
  但是那有一个前提,你得是宪兵队职位较高的军官。
  而且还得懂得人情世故。
  可惜啊,这些对于山村一郎来说都太远了。
  他仅仅是宪兵队位置最为垫底的小队长,干着最累的活,拿着最少的工资。
  有时遇到被八路军偷袭,造成治安的不稳定,很有可能还得背一背黑锅。
  所以这山村一郎的日子过得,那可是相当艰苦。
  兜里没几个钱不说,就连衣服破了,甚至都还得缝缝补补的再穿上。
  眼下,有株式会社身份的高兵突然出现,而且直接表示,做了生意的话,同样能够为山村一郎带来不菲的财富。
  山村这个小鬼子早就想着多捞点外快发财了。
  怎么会拒绝这样的好事呢?
  简直天上掉馅饼了……

(https://www.biquya.cc/id184512/2780663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