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珠和姜林材年纪最小,第二矮和第一矮 。两人一人带着一条小板凳站在最前面。
谭琴和王秀,一个人点名,一个人领孩子进教室。
一共15个小孩,一人一条小板凳,压根没有人带桌子。
主要是穷,包括姜珠家,也没有专门的书桌。最多打一张桌子,吃饭可以用,也可以放东西,更是可以充当书桌。
谭琴最先上课,不过讲的是规矩,谭琴食指放在嘴前,“嘘,小朋友们!以后上课在教室里不能说话,知道了吗?”
学生们东倒西歪,小声叽叽喳喳,吵吵闹闹。
王秀,“好了,别说话了!谁在说话,我告诉他爸妈了!”
王秀大声道:“别说话了,谁说话,我就打谁屁股!”
小孩们完全不带怕的,继续嘻嘻哈哈,还有叫王秀“三婶”、“三嫂”的,有的还和谭琴招手的。
谭琴和王秀烦躁,又没办法。张慧敏表情冷静,就像看一场闹剧。
谭琴叹气,用力拍桌子,神色严肃,“别说话,闭嘴!不准说话了,知道了吗?”
嘿嘿,姜珠积极发言,“知道了,谭老师!”
谭琴对姜珠微笑点头,“对,就像江珠同学这样做,听老师的话才是好孩子!现在谁也不能说话!”
姜珠安静,不由自主挺直了小腰板。其他学也渐渐安静了,都盯着谭琴,偶尔偷瞄姜珠。
谭琴站好,不再拍桌子,这可是学校唯二的桌子。这一张是大队赶工做的,不怎么牢固。另一张也是大队的,在教师办公室,不过是旧的,很结实,只是借用,要还回去的。
总算是安静下来,两个新手老师,都后悔,怎么不折几根树枝,把不听话的小孩都打一遍。
总算是安静下来,谭琴开始讲莲花小学纪律。
其实根本还没制定,可以拿其他小学的借用一下。
说什么都不实用,谭琴说了一些,发现大部分小孩虽然安静了,但早就神游天外了。
谭琴决定讲点实际的,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
学校边的那棵大树刚好用得上,夏老头不知道哪里找来的一块铁片,敲起来很响,刚好拿来做钟,敲它就当做下课铃了。
至于怎么确定上下课时间,那当然是靠张慧敏。她有手表,不过她不愿意出借手表。
谭琴自己弄了块二手的,决定她和王秀谁来上课,谁带。
至于莲花小学为什么不买个表,理由是没钱,反正大队有人有表,问就是了。
对了,老姜家有表,不过是公用的,谁有用谁带。
谭琴纠正了一个早上的纪律,才让这些小孩知道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上课不能说话,不能吃东西,上厕所要请假……
三个老师表情都没有一来的时候期待和高兴,都蔫了。
谭琴深呼吸,“好了,马上就是午休时间了。大家记得回来上课,到时候我会敲钟,知道了吗?明白了没?”
还是姜珠带头,“知道了!”
小孩们一听下学了,都乌拉拉往外走,有的还想拿板凳,被谭琴阻止了。
谭琴,“下午还要上课,板凳可以不拿,等下午放学了,再拿回去!”
姜珠看着人少了,小跑到王秀身边,“妈妈,我们回家吃饭吧!”
王秀无奈,“小珠你先回去吃饭,妈妈还有事和小谭说。”
姜珠拽着王秀的胳膊,想和王秀一起回家,王秀,“乖小珠,妈妈有正事!”
姜珠听话走了,谭琴,“张老师,留一下,我们三个商量一下怎么上课吧!”
张慧敏不太高兴,但还是留下了。
姜珠从她身边跑过,“夏福宝,你还没走啊?”
夏福宝撅嘴,不高兴道:“姜珠,你还没看我的书包!”
姜珠看着夏福宝背着的绿色斜挎包,好看,也结实。
十五个小孩,夏福宝是为数不多背书包的,她的书包最新。
姜珠背着手,“我早就看见了,好看,要是我也有就好了!”
夏福宝满足了虚荣心,高兴地拿出里面的本子和铅笔盒。
姜珠仔细看,都是新的,甚至里面还配有两只新铅笔和小刀。
姜珠羡慕,家里堂哥堂姐们,也没有人手一个铅笔盒,都是旧的,大的传给小的,或者淘二手的。
夏福宝,“姜珠,你的呢?”
姜珠叹气,“唉,我还没有!”
夏福宝看着愁眉苦脸的姜珠,大方道:“没事,我的给你用!”
夏大丫一直在旁边,“小珠,我的也可以借你用!”
姜珠马上高兴起来,“好啊,我们回家吃饭吧!”
三人手牵着手回家了,到了地方,分两波各自回家。
至于姜林材,早就跑回家了,没有什么,比吃饭更重要。
(https://www.biquya.cc/id184466/5679310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