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又来了两个新老师,谭琴亲自带着两个新老师上课。等两个新老师适应了,谭琴就直接不来了。
不过,谭琴组织所有老师给学生们订了课表,也给老师们排了班。从此,再没有了两个老师同时上课的情景。
就连王秀也是,她不用上课,就直接不来。至于送姜珠上学,那是不用的,毕竟离莲花小学不远。在这里,除了第一次上学,都没有家长亲自接送小孩上下学的。
现在学生们有了更喜欢的老师,谢宴谢老师。当然,最不喜欢的老师还是张慧敏。
宋青彦逐渐掌握了上课技巧,他上的课虽然还是那么呆板,但是少能让学生听懂。
姜珠最近觉得张慧敏来学校来得勤快了些。姜珠发现了一个规律,张慧敏只有谢宴或者宋青彦来上课的时候,她才会来;王秀来上课的时候,她从来不到。
一场秋雨过后,天气转凉。有些学生选择回家吃午饭,因为带着来上课都冷了。姜家三个堂姊妹依旧选择在学校吃,因为在学校吃,有夏家姐妹的接济,吃得好又吃得饱。
夏大丫有了上次的经验,现在更谨慎了些,没有在随心所欲地拿出一些稀罕的吃食。姜珠有些遗憾,没有口福了。
姜珠吃着夏大丫给的点心和夏福宝匀的米饭,吃得热泪盈眶,暗暗发誓,以后一定会报答她们的。
等到晴天,王秀偶尔组织学生们去山上捡柴。十多个学生都当做玩游戏的,每次上山都捡了很多,学校的厨房堆不住,就放在空着的教室里。
张慧敏是有意见的,在她看来,王秀,这种做法毁坏学校的形象,看着柴堆就心烦。
张慧敏不敢当着王秀的面说,也只在学生面前抱怨几句,看见王秀时没有好脸色。
谢老师和宋老师倒是想调解,但无从下手。两人只好悄悄给王秀道歉,王秀无所谓,只是给他们解释了捡柴的用途,并建议他们得空的时候也去捡些放知青点。
天气越来越冷,学生们都穿上了厚衣服。学生们有的还是中午跑回家时,有的是带了午饭,然后在学校的厨房里烧火加热一下吃。
天气太冷的时候,学生们整天坐着,当然是手脚都是冰凉的。王秀没有带着学生们做运动发热,毕竟现在也不是每个学生天天都能吃饱的,动的话,越动越饿也越冷。
王秀带着学生们,在学校的空地烧火取暖。还命令禁止学生们玩火,除了厨房和当做操场的空地,其他地方,不准烧火。
等到烤暖和了,王秀又带着学生们进教室继续上课。其他三个老师,也学着王秀的做法。
有时候王秀也会带着学生围着火堆上课。
有时候家里的家长没有早起,给孩子们做带去学校的午饭。就拿了生土豆,让小孩带着去学校,等午休了,自己生火烧土豆吃。
王秀也吃腻了煮的土豆,干脆和江奶奶说了,带生土豆去学校。
等到吃午饭的时候,把土豆丢到火堆里,不用等多久,就能吃上热腾腾的烤土豆,又香又糯,好吃的不得了。
如果忙着吃,也不用等到中午才把土豆放进火堆里,等上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放在火堆里,中午一下课就能吃上。
教室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这是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宋青彦在教室里给学生上课,谢宴在外面扫雪,待会儿烧火。
天气越来越冷,有时候知青点的知青们也会跑来学校烤火,顺带给学生们上课。莲花小学的课程顿时丰富了起来。
学校天天都烧火,是全大队最暖和的地方。知青们也把学校当成了一个好地方,来这里烤火,给学生上课。
同时,相互交换自己的见闻经历,交流学识。姜珠看着他们,谈天说地,倾诉志向,第一次认识到了知青是什么意思。
这时候已经有学生家里送来课桌板凳,刚好腾出一张桌子,知青们也没把它还回去,把它搬到空的教室,他们会在里面看书。
多了几个新老知青的加入,老师们甚至开始研究课程,撰写教案,就为了规范莲花小学的课程。
这次的领头人除了谭琴之外,还有知青点的点长李丽,王秀也是领头人之一。
所有知青都加入进来,或多或少地给姜珠这一群学生讲了点课。
(https://www.biquya.cc/id184466/5679309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