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年代:老婆女知青,狩猎兴安岭 > 第132章:记者的采访和领导的重视,林浩阳的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尴尬,毕竟选择打猎往往意味着没有其他正式工作。
  但杨红并不担心,她可以不报道这一部分。
  旁边的吴领导也为林浩阳感到紧张。
  林浩阳却很坦然地回答:“我住在山里,我爷爷和我爸都是猎户,所以我成为了猎户。”
  “打猎确实存在风险,但只要小心一点就不会出事,打到猎物日子也会好过。”
  “可是,并非每个人都适合从事这个,那些大学生如果没有遇到我,后果将不堪设想。”
  杨红对林浩阳的话很是满意,这位年轻人有点与众不同啊。
  大多数人面对这样的问题时,恐怕只会语无伦次,说不出一句话来。
  杨红好奇地问:“你当时在山上打猎,那些大学生遭遇危险,你为什么能站出来呢?”
  “大部分人碰到这种情况,怕是都吓坏了,更不可能去救人了。”
  林浩阳脸上一正:“同志,这么说就是你的不对了,遇到危险,应当挺身而出,我怎么能坐视那些代表我们国家未来的大学生们就这样死在熊瞎子的爪下!”
  他当时的的确确是好心救人,此刻自我夸几句,也是无可厚非。
  杨红反复品味着代表国家的未来这个说法,用来形容大学生,确实是再恰当不过。
  她满脸笑容地说道:“林同志,你真是英雄。”
  她此行的目的,本就是想要亲自看看林浩阳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现在,她见到了一个英俊、健康、乐观且自信的形象,正是那种能够挺身而出拯救他人的性格!
  这样的故事登上报纸,妥妥的一个积极向上的形象。
  无论是上级还是市民,都会对这样的报道感兴趣。
  一位猎熊英雄,还猎杀了几十头对庄稼会造成威胁的野猪,这不是正面典型,又是什么呢?
  “那么,我们现在就给你拍照片!”
  拍完林浩阳的照片后,杨红又说要给野猪王拍照片。
  林浩阳欣然点头,还提出希望杨红拍一张他与猪王的合影,到时候给自己寄过来。
  杨红笑着答应了。
  这时,吴领导忽然说:“林同志,我在镇上工作多年,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野猪王!”
  “这头野猪具有很高的纪念价值,你看可不可以献给镇上,制作成标本呢?”
  “你放心,镇上一定会给你一定的报酬!”
  林浩阳听后笑了笑:“领导,这头野猪太大了,根本不能吃。你要是要,我当然乐意,不然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处理它。”
  吴领导疑惑地问:“那你干嘛还要费尽力气把它拖回来?”
  林浩阳憨厚地笑道:“我是想让更多的人见识一下猪王有多大,以免以后别人不相信我猎杀了这么大的野猪,说我是在吹牛。”
  杨红掩嘴轻笑:“如此说来,如果没有影像资料为证,你猎熊的事恐怕也会被人质疑为吹牛吧。”
  “林浩阳同志,这是之前我们报社发表的一篇报道,你可以留作纪念。”
  “如果不是胡丽同志将此事告诉给我们,我们也不会来这里进行采访。”
  林浩阳轻松地说道:“小事,不过是救了个人而已,没必要小题大做。”
  他接着道:“各位领导,今晚就在这里吃晚饭吧,这次打了这么野猪,大家一起热闹热闹。”
  吴领导却摆手拒绝:“我们可不能接受群众的一针一线,不了不了,我们先走了。”
  杨红见状,也是起身与林浩阳握手。
  “林先生,虽然现在生活困难,但我相信未来定会光明。”
  林浩阳点头道:“我同样相信,好日子即将到来。”
  做为后世的人,林浩阳自然知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终于送走了杨红一行人,林浩阳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长出一口气。
  本来他还想送杨红他们一些野猪肉,但他们坚决不收。
  不仅是杨红,连镇上的领导也没有接受。
  毕竟,记者同志不接受,领导们又怎能接受?
  一旦记者把这个事发到报纸上,前途就没了。
  当林浩阳再次踏入院子时,屯里的乡亲们也差不多散去。
  宋欣的院子里,林东山和其他人一起在分肉。
  此次参与拖野猪的也就三四十人,围观的孩子和捡猪下水的人却不少。
  所以,也就分了两头野猪,算是圆满地完成了分配。
  分的肉还是小黄毛,所以大家都是心满意足。
  下雪天本来就没什么事,只是进山一趟,就能分到这么多肉,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至于林建军、林康和杨大爷他们,林浩阳没有丝毫犹豫,先让他们带走了一头野猪。
  等明天卖完了肉,他再拿点钱给他们。
  而且,剩下的肉到时候也要分一点,这是礼节。
  至于那头猪王,林浩阳已经和镇上的领导商量好。
  明天,等纺织厂的车过来后,专门把猪王给送过去。
  他们约定了时间和地点,明天将会再次见面。
  林浩阳走进院子里,刘冬梅好奇地问:“儿子,记者怎么突然来采访?”
  她刚才在屋里忙着帮人切肉,没有注意到这个情况。
  林浩阳笑着回答:“没什么,就是上次救了那几个大学生的事情。”
  他递过一张报纸,“你们之前应该已经看过了吧。”
  上次胡丽带来的报纸,林浩阳给了宋月月。
  刘冬梅不识字,林东山也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和一些数字。
  他们这一代人,真正能完成小学教育的寥寥无几。
  毕竟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正值社会动荡,根本没有心思去学习。
  不过宋月月倒是把报纸上的内容念给她们听了。
  为此,林东山夫妇还高兴了好几天。
  每次跟乡亲们拉家常的时候,他们就会不在意的拿出报纸,向别人展示林浩阳的名字和照片,内心就会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即使是平时沉默寡言的林东山,也在那几天,找到几位老友,如杨大爷、林建军等,一起小酌了几杯,庆祝儿子取得的成就。
  自己的儿子如此有出息,他怎能不感到高兴呢?

(https://www.biquya.cc/id184430/2784929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