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转移话题,“杨郎中,你这腿还好吧?还能走吗?”
“还成,只是扭了,还能走。”
“我们这草也割得差不多了,那我们赶紧回去吧。”
温司遥招呼孩子们把草捆了,大的一人挑两捆,小的就背篓背一捆,一行人浩浩荡荡的下山了。
****
张梅和李翠在家里做着鞋,看着家里一伙人忙开了在做准备,这心是越发的不安。
她们这两天也没找到人往娘家捎信,也不知道娘家如今情况如何。两人凑一起商量了会儿,觉得还是回娘家去瞧瞧。
于是,便去向程氏开口,“娘,我俩一会儿想赶骡车回娘家一趟,把事情跟娘家说说,让他们也做些准备。我们不多待,说完事马上就回来。”
程氏想着,确实是要告知,就算她们不提,明日她也要让儿子去一趟。
“行,那你们去吧。但是,不可提你小妹做梦这事,知道该怎么说吧?”程氏道。
两人听程氏同意了,赶紧道:“知道,知道。”
“放心,娘,我们绝对不提小妹一句。我们就说,爹觉得情况不对,让家里做了准备。”
“行,那你们去吧。”
二人赶忙套了车,便出去了。家里有车,两人也是学过赶车的。
张梅和李翠娘家就隔壁村,离杨柳村也不算太远,赶车也就大半个时辰。
二人先去了张梅家,张梅家里她娘和大嫂在家杀鱼,其他人都下河找鱼去了,见张梅回来,十分惊讶。
“他小姑,你怎么回来了?”张梅大嫂问。
“娘,大嫂,我是特意来给你们捎信的。”张梅长话短说,一会儿还得去李翠家。
“今日西汾河不是干了嘛,我公爹去城里打听消息,听说外面地龙翻身,死了好多人,陈粮都涨到一百三十文一斗了。”
“我公爹说,看这样子,只怕不止要闹灾,说不定还会有民乱,城里的大户都已经开始收拾东西准备跑了。”
“什么?”张老太和张家大嫂大惊。
“你这说的可是真的?县令大人不是说,闹灾会有赈灾粮发吗?”
张家村的村长一早去了县衙,得了县令的话后,便回来安抚村民,所以大家情绪还是比较稳定的。
“真不真的,我哪知道?但是大户人家都准备要跑了,想来也是有些风声的。”
“你们也赶紧做些准备吧,趁着现在还能买得起,买点粮存着,东西也收拾收拾,真要是乱民来了,肯定得出去躲一阵的。”
“哎呦,这粮价都涨上天了,家里哪有银钱买。”张老太道,又拉住张梅问:“你们家可做了准备?”
“那是自然的。”
“你公爹买粮了?”
“买了。家里那么多口人呢,不买吃喝什么。”
张老太眼眸一闪,亲家买了就行,到时候真要没得吃,她上门去借,亲家总不会看着他们一家饿死的。等来年有收成了,再还就是。
“娘,大嫂,等我爹和我大哥回来,你们可得跟他们说,这事马虎不得,事关一家子性命呢。”
张家大嫂听小姑子说得这么严重,便道:“放心,你大哥回来我立刻跟他说。”
“行,我也不好多待,一会儿还得去三弟妹家呢,回去家里还一堆活呢。”
张梅说完,便风风火火的走了。
二人又赶车去了李翠家,李翠家里爹娘都在,也是在杀鱼。看来,西汾河沿河的村庄,都跑去捡鱼了。
李翠也是跟张梅那番说辞,把情况一说。
李翠爹倒是个比较明事理的,听了这些话,立刻表示明天就让家里的儿郎去县里多少买些粮回来。
(https://www.biquya.cc/id184425/2785565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