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差说完,便匆匆走了,他还有许多地方要通知呢。
村民们最后的希望破灭,更是乱了,不少胆小的,吓得嚎啕大哭。
杨里正敲了好一番铜锣,才让大家静下来。
“县令大人的意思,大家都已经听到了。给大家一天的时间收拾东西,明日卯时初(5点),村口集合,一同离开。”
里正一家来之前已经商量过了,他们也是认为离开躲出去是最好的。
“里正啊,离开我们去哪里?躲山里去吗?”有村民问。
“不是,我们得离开甘县,甚至离开天水郡,躲到外面去。”杨里正道,“我们先到朔州去,找个地方先落脚,等这边情况了了,再回来。”
陇州是边州,在虞朝的最西北边。而天水郡,则在陇州的最东边,与朔州接壤。
他们只要再穿过山县、川县和蓟县这三个县,便可以到达朔州地界。
只希望朝廷能尽快把这民乱平了,他们好早些回来。
“啊?为何要离开这么远?不能躲在山里吗?若是出去了回不来,那我们岂不成了流民了?”
“是啊,里正,大家伙身家性命可都在这呢,还是不离开的好,躲山里去,等乱民过去再下来。”
“是啊!”
“是啊!”
许多人附和,大部人都是觉得躲在山里去就行。
里正又是一番敲锣,“躲山里去?那群乱民就是为了抢粮,发现人都走了,抢不到粮,难道他们不会上山去找?万一被找到了,你,还是你,能打得过他们?”
“这……那我们就躲深一点,躲深山里去。”
“那群人是没有人性的,万一他们放火烧山呢?”
“这……”村民们语塞了。
“再说了,连县令都让大家离开了,想来那群人的架势是能成些事的。万一朝廷一时灭不了他们,我们还留在这里,岂不是要被认为是反贼一伙的?等朝廷最终平了乱,我们这些人说不定就要从良民变罪民了。”杨里正道。
温司遥在一旁听着,其实,如果不是未来天水郡要大旱六年,如果不是她的好大侄男主要读书参加科举,找个深山躲着避过这波乱民,其实是最好的选择。
等朝廷平了乱,那便就再回来,这样也不必在外面颠沛流离。
但是呢,天水郡要大旱六年,就是现在不走,等以后草根树皮都吃干净了,也是要走的。
现在就走,第一波逃荒,路上还能有些野菜什么的可以挖,后面的,只怕连草根都没一根了。
早点到新地方,也好早点开启新生活。
村民们意见不一,一直闹哄哄的在吵,也有不少人问温勇意见,毕竟他家可是村里的富户,家业什么的,可比他们厚多了。
温勇只一句,跟着里正走,便不再多言。
杨里正见一直这样闹,也不是办法,只得狠下心,又敲了一顿锣,等大家重新静下来后,便道:
“大家意见不一,众口难调。这样,离开逃荒一事,我不强求,你们自己商量,想躲山里的,也可以躲山里去。”
“但,我们杨氏一族,离开甘县,暂时前往朔州避祸。其他想跟着我走的,明日卯时初,村口集合。”
杨里正既是杨柳村的里正,又是杨氏的族长。
杨柳村之所以叫杨柳村,是因为杨、柳是村里的两大姓,占了村里八成的人口,此外还有一些后面逃荒落户来的杂姓。
“行了,就这样,大家散了,赶紧回去准备吧。”杨里正说完,便带着杨氏几个族老走了,回去商议逃荒的事。
(https://www.biquya.cc/id184425/2785565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