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温三郎夫妇又是早早赶车去了彭阳县。
先是去了药铺,把温司遥昨日摘的灵芝给卖了。
紫芝因其稀缺性,及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养生功效,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紫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一直是大户人家孝敬长辈的佳礼,能卖得起价钱。
温司遥摘的那株紫芝,品相上佳,也没什么虫眼,不敢说什么百年难遇,但几年难遇这样的好品相却是有。
于是,掌柜给开价五十两。
灵芝本就多为一年生植物,要是过了时间没采摘,便会木质化。所谓的百年灵芝,千年灵芝,指的也并非是它的年份,而是指它的品质是百年难遇或千年难遇。
普通的小的灵芝,一般也就卖个几两银子的。这紫芝能卖五十两,已算是高价了。
天水郡有小江南之称,山上灵芝并不算少见,村里也时不时就有人摘过,大致的价钱,大家心里也是有数的。
温三郎见掌柜开的价格也算公道,便直接卖了。
接着,二人又去城里另外一家当铺,把那对蝴蝶珠花给当了,当了七十两。
如今便有一百七十两了,再加上他们自己私房的十来两,再找爹娘借个20两,便凑够救人的银子了。
夫妻二人松了口气。
这救人,自然是越快越好,否则越拖只会越难找。
二人赶紧又去了百晓堂,给了定金银子,让百晓堂赶紧找人。
百晓堂那边收了银子,让他们每三日过来问一次,等人找到了,便一手交人,一手交剩下的银子。
事情办了,夫妻二人悬着的心也算放下一半。李翠便又让温三郎带她去城里的绣庄看看,打听打听行情,看能不能接一些绣活回去做。
如今这周边山上,能挖的野菜都被他们这些难民挖了,在山上待着也是无事,趁机找些事做。
李翠进去问了一圈,绣庄的活倒是不少,可惜人家只要当地户籍的绣娘,外地户籍的人家根本不要,哪怕压银子也不行。
李翠满眼苦涩,这人离了乡,真的是比草还贱,做活人家都不要你。
见她如此,温三郎出声安慰,“我听说,这两日里正在周边的庄子找了些帮人秋收的活计,等不上值的时候,我便跟着一起去。”
“届时我跟爹娘说,挣着工钱一半交家里,一半我们自己留着。你放心,欠小妹的这笔银子,我会想办法还的。”
他多学些本事,以后回了甘县,他拜托杨二哥帮忙引荐他到镖局。届时,有了活计,便能挣银子了。
等见了世面,他再学那些人走商,那样能赚的银子,便更多了。
“是,多谢夫君。”对于温三郎,李翠是感激爱意双重拉满。
二百两银子呢,他说抗就抗了,也没说任何怨言。
她的夫君,是个真儿郎,当得起一句大丈夫。
另一边,杨柳村聚居地,杨里正一大早,便带着二百壮劳力,前往约好的地主富户的地里,帮人家割黍稻去了。
这份活计,是杨里正带着杨誉一同去找的。
本来人家不太愿意要他们这些避祸来的流民的,但有杨誉的秀才身份做背书,再加上,他们开的工钱比较低。
当地一个壮劳力长工,割一天黍稻要50文的工钱,而杨里正的报价是一天40文。
而且,今年粮食本就熟得晚,要不抓紧收割,很容易错过冬种的农时,那些地主富户一思索,便同意雇佣他们这些流民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流民往他们彭阳县来,说不定有些不好的,会半夜到地里去偷粮食,还是尽快把粮食收上来,把新的一茬再种下去,才是正事。
杨柳村一行连续忙活了三四天,帮雇佣他们的富户,把粮食都收了。那些雇主们见他们活干的好,没有偷懒耍滑的,也都是好的庄稼把式,便把冬种的活也交给了他们。
村民们十分高兴。
杨柳村一共三百多个壮劳力,大家轮换着去上工,基本上每个壮劳力都轮到两日,最少都挣了八十文钱,好歹能贴补点。
这要是继续再接种地的活,怎么也能再挣个八十文,可以买不少米糠或麦麸,混着现有的粮食和野菜一起吃,能吃不少时间呢。
杨柳村一行干劲满满。
可惜没高兴多久,陇州便传来噩耗。
信王发了檄文,反了!
杨柳村人直接懵了!
王爷造反可不比乱民作乱。
乱民作乱可能是一时愤起,乌合之众,要平乱要安抚那都容易多了。
但王爷造反,那必定是经过层层准备,仔细筹谋的。这样要平叛,那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那他们,要等多久才能回家?要是信王准备的充分,是不是还会打到安定郡来?
流民们都慌了!这世道,只怕要开始乱了啊!
然,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流民们还没从信王造反的打击中缓过来,朔州又给他们来了一个迎头痛击。
朔州刺史下令,让所有陇州过来的流民,不得在朔州停留。
朔州刺史之所以下了这么一道命令,是因为从其他郡逃到朔州的流民,多次在朔州打抢生事,甚至还有好几个村庄有人被杀,俨然有新一波乱民生事的苗头。
其他郡的百姓,不像天水郡,有反应时间,提前带了家当跑路。
他们先是遇上地动,家都没了,又死伤无数。接着,又遇上披着乱民皮的信王反叛军,对他们又是抢,又是抓壮丁的。
老百姓遇到这样的情况,必然是拼命的外逃以求活命。
这些人身无分文的跑出来,要活着就必须得找吃食,不狠的,早在路上就饿死了。那些能逃到朔州的,多少都是有点本事的,其中不乏有许多恶徒。
这些人到了朔州,没吃的,自然就抢当地百姓的。
对朔州刺史来说,朔州的百姓才是他的子民,他自然要先保障朔州百姓的安危。
本来朔州这两年也干旱,百姓收成都不好,如今再被流民一抢,那还得了。别到时候,他朔州的百姓都要外出逃荒去。
于是,朔州刺史直接下令,让各郡各县驱赶这些流民。
至于这些流民该如何,那就不归他管了,朝廷总归会派个钦差来处理的。
上头有令,安定郡郡守也没有办法,只得派兵驱逐过来避祸的流民,限他们半月内离开安定郡,否则直接下狱。
杨柳村这帮种的活还没开始干呢,就收到府衙的驱逐令,让他们赶紧离开。
(https://www.biquya.cc/id184425/2785556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