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2点多,载着满满当当的一辆三轮车骑进了大郁村。哐哐当当的声音,引得在家躲日头的村民纷纷好奇地探头往外看。有人认出了是黄秀英的大哥,看到人骑了三轮车,便纷纷跑出家门,跟在后面看热闹。
是的,大荣家明明答应借单车但又临时反悔的事,全村都知道了,舆论两边倒。
有的认为单车是贵重家当,哪能随便借出去,要20块钱租金一点都不过分。
有的认为,都是一个祠堂拜一个祖宗的,而且又是你自己事先答应人家的事情,临时反悔就是不道德。
无论支持的是哪方,都不影响明天大潮家肯定没车去接亲的这个事实。
但现在黄秀英的大哥居然骑了辆三个轮子的车过来,那事情就有反转了,这个八卦必须第一时间跟着去看。
“叮铃铃~”在屋檐下愁眉苦脸地抽着水烟筒的张大潮,突然听到大门口外传来一阵清脆的车铃声,连忙抬起了头往外看。
因为头痛正在屋里歇着的黄秀英也听到车铃声了,怀疑是不是大荣搞定了赵阿珍,兑现承诺把单车送过来了,于是连忙让女儿张秋霞把自己扶起来,要出去看看。
而在院子里规整地方,为明天的婚礼做准备的张永权听到车铃声后也看向了门口,视线正好与刚到门口的大舅碰上。
“大舅?”张永权的视线在与黄福昌对上后,立马被对方骑着的三轮车吸引住了目光。
屋檐下的张大潮一看是自己的大舅哥来了,顾不得把手里的水烟筒放下,连忙站起来,迎了上去。
从屋里出来的黄秀英母女俩也看到大门口的来人了,紧跟张大潮身后,迎了出去。
“大哥、大嫂、秀梅你们来啦。”
“来了,来了,哈哈哈,阿权,恭喜啊,明天就要做新郎官了。来,你们让一下,我把车骑进去。”
张家一家四口都被黄福昌所骑的三轮车吸引住了注意力,但还是听话地把大门全打开,让三轮车进入院子。
后面跟着过来看热闹的人,也不生分,不用主人邀请,便径自跟着进了院子看热闹。
张大潮家的大门口是泥砖砌的,而整个院墙则是竹篱笆扎的,村里人没太多的隐私意识,平日串门都是直接进出,所以大家都不觉得就这么跟过来看热闹有什么不妥,包括主人家。
等三轮车停稳,两家人相互打过招呼后,黄福昌知道村里人好奇的是他所骑的三轮车,便大声地说道:“大家食晏了吗?这车是我家侄子的,我特意借过来明天接亲用的,明天的酒席大家早点到哈。”
(食晏,是当地的一种下午茶形式,是下午2-3点左右吃的一顿以白粥咸菜为主的简餐。下午打招呼的时候通常都喜欢问一句“食晏未?”,跟平时说的“吃了没”是一个意思。吃了没?没吃就赶紧回家吃吧。稍微有点眼力见的都会自觉离开。)
主要是来看热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堵在院子里也不是办法,黄福昌只好用这种间接性的方式来送客,别说什么喧宾夺主,天上雷公地下舅公,作为大舅他有这个权利。
其实大家也就是对三轮车好奇而已,现在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知道的事了,便纷纷地和黄福昌打招呼并准备离开。
“明天还是大舅做大厨吧,那我们明天可要早早地来吃了。”
“对啊,对啊,当年大舅做的那个扣肉,真是让我回味了好几年呢。”
黄福昌多年前也曾被请过来大郁村做过酒席,所以大家都知道他手艺好,纷纷表达了对明天的期待。
“哈哈哈,大家喜欢就好,明天婚宴上有扣肉,到时候大家多吃点啊。”黄福昌对自己的手艺能被大家惦记这么多年,也是满心欢喜。
在说说笑笑中把村民们客客气气地送走后,大家搭把手把车上的东西都卸了下来。
因为都是用箩筐装着,里面有啥,外人并不知道。
黄福昌安排着说道:“大潮,这个箩里的猪肉你先放厨房,等会我炸扣肉用;阿权,这两个箩里装的是大舅办的礼,你先挑屋里头放着,等会让你舅母和你阿妈处理。”
刚才听自家大哥说三轮车是借来明天接亲用的,黄秀英现在是头也不痛心也不堵了,拉着自家大嫂说道:“嫂子,你们累了吧,快,进屋歇歇。霞女,快去给大家倒水。”
张秋霞还沉浸在大舅一家过来的喜悦中,在自家阿妈的提醒下才想起来大家这么远路过来,肯定渴了,自己居然忘记给大伙倒水喝了,于是连忙转身去厨房。
张秋霞是张大潮和黄秀英的大女儿,嫁的是隔壁村的文家人,因为明天才是婚礼,所以今天只有她一个人回来,丈夫和孩子明天才过来。
还没等张秋霞倒水出来,张大潮的几个兄弟家人都听到消息赶了过来。
“哎呀,大舅和舅母过来啦?好久没见了。”张大潮父母前几年均已过世,顶上两个哥哥,他排行老三,底下还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外嫁的妹妹。
现在两个哥哥和弟弟家都来了,先跟黄福昌他们打招呼的是张大哥,这边习惯随小孩称呼外家的亲戚。
大家相互一番寒暄,知道明天的接亲不会再有问题后,才兴高采烈的按照原来的安排开始忙活,因为酒席前要准备的琐碎工作还有很多。
(https://www.biquya.cc/id184371/2788024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