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供销社现在分成了两个部门,一个是专卖食品的在圩尾还叫供销社,而卖日杂等的改叫百货,搬到了圩头。
此时,本以为今天会忙死的百货里,售货员们正在一边织毛衣,一边聊着天。
“今天是第一个圩日,咋一个上午了,也没来几个顾客呀?”其中一名售货员忍不住发起了牢骚。
“可不是嘛,昨天主任还千叮万嘱说让大家做好准备,千万别被那些人浑水摸鱼。但你看,今天这水都清澈见底了。”另一位售货员随声附和道。
“不来就不来呗,反正工资照发。你看我这图案钩得咋样?我找我表姐学的,她们县里现在流行这个。”此时卖床上用品的售货员满不在乎地说道,并且拿着新织的毛衣开心地展示给同事们看。
“我看看,嗯,真好看。我都没见过这花色,是给你家儿子织的吧?很适合他,你儿子皮肤白,穿起来肯定更像个城里的孩子了。”
……
类似的话在圩尾的供销社里也上演着。
“嘁!买不起就买不起嘛,还说什么别人卖得便宜。哼!有本事你倒是去弄个便宜的过来让我开开眼啊!真是浪费我的时间!” 其中一名售货员满脸不屑地对着一位刚转身出门的顾客嘲讽道。
“别理那些人,瞧他那副穷酸样,怎么可能买得起,死要面子罢了。”一旁的同事随声附和道。
“不过说来也怪哈,平常就算有些人觉得价格贵,但过不了多久还是会回来购买的。可今天却连一个回头客都没瞧见,这到底是咋回事呀?”
话音刚落,马上就有人接过话茬:“还能是啥原因?穷呗!买不起呗!”
“哈哈哈,就是,难不成你还真相信那人说的有更便宜的呀?简直是痴人说梦!”
“管他呢,不回头更好,免得耽误我织毛衣。”
……
离供销社大约200米的圩尾,是真正意义上的圩尾,因为再过去就不再有摊位了,而是一条通往新圳村的泥路。
春夏家的另外一个摊位就摆在这里,此时也是人头涌涌,热闹非凡。
“他四伯娘,麻烦帮我称一斤冰糖和一斤粗盐。”说话的是张山村的一个大娘,以前和黄文坤一起在公社干活的时候认识的阿婆,没想到今天出来趁圩还碰上了,一听是她们家摆的摊,还卖得比供销社的便宜两分钱,立马说出了她要购买的东西。
阿婆手脚麻利地把东西称好,还给得旺旺的,把大娘乐得眼睛都快看不见了,爽快地掏钱付款。
阿婆在找零时,还悄悄塞了一把水果糖给对方,眨眨眼睛让她别声张。大娘笑着让阿婆有空到家里玩后,便带着小孙子开开心心地离开了。
后来回到张山村,大娘还专门去了黄文坤家,和她讲了她四伯娘的为人有多好多好,把黄文坤听得胸膛都抬高了几分,与有荣焉!
这个摊位卖的主要是食品,除了最受欢迎的各种糖之外,饼干也是畅销货。
当黄二河把一箱箱的饼干打开,葱花味、芝麻味、牛奶味……瞬间充满了整个小摊,然后飘到了外面街道上。
对于肚子里常年缺油水的乡亲们来说,这是致命的诱惑,谁抵挡得住?不仅口腔里迅速分泌唾液,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起来。
“阿公,好香啊,我要吃那个。”李大旺顺着小孙子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不大的档口里人头涌涌。
(https://www.biquya.cc/id184371/2788016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