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忘,但都多少年了,难得大家一起出来赶集,就该一起吃才香嘛,你不选我就替你做主啦,阿叔,再来一个全家福的。”
全家福的意思就是所有馅料包括煎堆都加,邹带娣直接给丈夫整了个豪华顶配。
老人没想到临散圩还能接到个大单,早就乐开了花,听到邹带娣的话后,手也没停,只是响亮地应了个好,继续包着糖心糍。
现在虽然已经有塑料袋,但很少有卖家会给客户配袋子的,因为这东西不便宜而且还不好买,所以糖心糍是用大片的菠萝蜜叶包着递给顾客吃的,至于要带回家的都是先用菠萝蜜叶包然后再用荷叶整个打包并用稻草收口,最后直接拎着稻草走。
时隔多年,再次吃到糖心糍,还是记忆中的味道,软糯可口的外皮,一口咬下去,层次感分明的馅料:甜到入心的黄糖粉,粒粒爽脆且带着一股翻炒后特有焦香的花生米,再加上椰香浓郁的椰子丝,唔~就是这个味道,搭配上外面那层柔柔韧韧的煎堆皮,这口感绝了。
春夏甚至有点冲动,想再回去多打包几个,感觉好像一个不太够吃,但长期以来“少吃多滋味”的观念,还是让她打消了这个念头。
浩浩荡荡的一群人买了糖心糍后,边走边吃,一直把三条主街都逛了一遍之后,才返回摊位。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那天在沙岗圩莫名其妙出现的母女俩也没再出现过,黄世勇也就忘掉了此事,以为是只看不买的顾客而已。
却没想到,他们之间的“缘分”却并没有真正的结束。
这天,农历十一月十五,不用去摆摊,下午两点多的时候,黄二河父子俩都在地里干活,家里就刘玉梅在家。
忽然院子外有人喊:“有人在家吗?”
刘玉梅正在屋里补被套,今日太阳正好,把棉被拿出来晒了一个上午,现在收回来在床上摊晾,等把不小心刮破的被套补好就可以套起来了。
听到陌生的声音,刘玉梅疑惑地放下针线走了出去。
“谁呀?门没关,进来吧。”
话音刚落,从门外进来一个50岁左右的女人,刘玉梅不认识,但见过,好像是水牛大队的媒婆。
即便现在已经没有大队,但大家仍习惯按以前的说法介绍地方。
“你是~”
“哈哈哈,你不认识我,我是水牛大队黑石村的,平日里大家都喊我覃三姑,今天过来是给你们家送喜来了。哈哈哈,咱们先进屋里说。”覃三姑一个反客为主就把刘玉梅往堂屋里带。
跟在后面走了几步的刘玉梅才反应过来,这是媒婆上门说媒来了。
在农村,很少有什么自由恋爱这样的,孩子长大后,都是靠媒婆去帮忙介绍。
黄世勇虚岁今年已经18,本来刘玉梅早就想找媒婆帮忙介绍,但黄世勇极力反对,说自己还小,不想这么早结婚,黄二河也支持,所以刘玉梅才迟迟没行动。
没想到今天媒婆主动上门了,看来她儿子的优秀是藏不住了呀,哈哈哈。
想到自己马上就能当婆婆了,刘玉梅内心不由得一阵激动。
“三姑,你先坐,我去给你泡茶。”激动的刘玉梅转身去厨房泡茶,家里现在暖水瓶茶壶茶杯什么的都有,泡茶很方便。
刘玉梅一边洗茶壶茶杯,一边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小曲。
(https://www.biquya.cc/id184371/2788014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