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揉搓一下死死抓着自己衣角,亦步亦趋跟着自己往明厅里走的高阳和兰陵的小脑袋,接过大总管罗七娘子递过来的“秦时明月”香烟,沉默的往明厅走。
年龄大点的李承乾,李恪,李泰,襄城,长乐,明显是大哭过的。
李俊知道他们来到庄子的每天晚上都哭,应该是想到了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堂哥堂姐,堂弟堂妹了。
他们什么都知道,心里的悲痛还无人诉说,也只有在这里,他们才能无所顾忌的放声大笑,或者是毫不掩饰的放声大哭,而不会受到任何人,任何的责备。
李俊前世喜欢听《百家讲坛》王教授讲道理,他觉得这个是他可以接受到的最高等的教育。
他清楚的记得,王教授讲人性的一段话:“人一旦飞黄腾达,你是睚眦必报,还是既往不咎?
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气量,但是在冥冥之中似乎也牵引着个体命运的轨迹,人还是应当做的大度一点为好~~人们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悬在别人头上的利剑,也许会落到自己的头上……一旦得势以后,毫无节制,他的下场很惨……”
李俊觉得如果以当下发生的事情,以及原来历史的轨迹,王教授这些话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李俊还记得王教授说过一段十分有道理的话:“妥协是一大本领,妥协往往是一件制胜的法宝,妥协往往是一个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不知道妥协,不知道必要的妥协,只追求完美,只追求最好,而放弃自好,其实是人生的一大失误……”
李俊觉得这些话很有道理,所以才在长孙皇后开口向他借九十四万贯铜钱的时候,他选择了妥协。
至于被李二杀了的小豆丁,李俊虽然十分的痛惜,但是作为一个族人几十万,并且还要领导其他的几房的百万族人的头领。
李俊能为这些权力斗争中的刀下亡魂,能做的事情并不多。
李俊觉得自己可以说是问心无愧,他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他只是回老窝一趟,李唐的三个皇子,就把孩子都接回去了,只是留下一个庶女在庄子里。
李俊对着虚空喃喃细语:“但愿你们来生勿生于帝王家。”
是啊,来生勿生于帝王家,这是历朝历代多少皇子发出的悲叹?
几百年前,刘宋前废帝刘子业因嫉妒异母弟刘子鸾受宠,即位后将其赐死。
刘子鸾死时年仅10岁,死前对侍从说“愿勿再投胎帝王之家”。
“愿不生在帝王家”的说法,表达了古代皇族成员,对生于帝王之家的无奈与悲叹。
临死前发出这样感慨的,何止是一个刘子鸾?
他之后的南朝刘宋顺帝刘准:479年,他被萧道成逼迫退位,后被软禁在丹阳宫。
有一次,门外传来马蹄声,看守他的士兵以为有叛乱,将其杀害,死时年仅13岁。
死前他也说“愿世世代代,都不生在帝王家”。
然后又过了几百年后,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又一次的对自己的子女,说出了同样的话:
崇祯末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不想让长平公主落到敌人手里,准备亲手杀了她,下手前说“汝何故生我家!”
后来这句话演变为“不幸生在帝王家”。
这句话背后原因十分的简单,也十分的残忍,同时也是五姓七望这样的世家门阀,推出代理人坐天下,而不是自己出来坐江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愿来生勿生于帝王家。”和“不幸生于帝王家”,这种说法主要是因为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皇族成员的生命往往十分脆弱。
为了争夺皇位,皇室成员之间经常互相残杀,亲情、血缘变得不再重要。
同时,生在帝王家,往往会失去许多常人的基本权利,如婚姻自由、社会交往自由等,还要承担很多国家责任。
五姓七望这样的世家门阀,注重的是家族传承,而不是这个天下怎么样。
站在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角度,你可以抨击他们,痛骂他们,鄙夷他们只为私户计,完全就不考虑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利益。
李俊这个五姓七望陇西李氏三房的族长,执陇西李氏上下六房大族长令的大族长,承认世人骂的对。
但是屁股决定脑袋,李俊这个来自一千多年后的灵魂,前世屌丝男士一枚的李俊更是觉得唐末的狼人,天街踏尽公卿骨,并没有什么不对。
但是这世他是世家门阀的大族长,对于黄菊花这样的人,要做的就是尽全力抹杀。
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的扯淡,并不是非黑即白,也没有那么多的是非对错。
有的也只不过是立场不同,大家都是为了活着,并且争取活的更好而努力。
李俊认为人其实就是一种动物,为了活着,人和其他的动物一样,就得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吃草的动物想要不被吃掉,便需要生下来就得最快的速度学会奔跑。
人类想要活下去,也必须学会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与野兽斗,与病魔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跟使命,也有自己的立场。
李俊不可能会放弃自己的立场,而为国家,民族考虑。
他觉得这个是皇帝,是圣人的事情。
而他只是一个庸俗的人,自私自利的人,没有格局的人。
李俊觉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才是真正的实话。
李俊承认自己是俗人,自私自利的人。
李俊愿意为了自己以及自己的族人,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抹平阻挡他和族人过上好日子的一切阻碍。
李俊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流浪于这个时代的孤魂野鬼,现在有了愿意为他付出任何代价的族人。
自己不为了他们的利益考虑,反而是要为了天下,为了民族考虑?
李俊觉得自己又不是脑袋进水了,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可笑的想法?
这个时代的普世价值观就是:有家才有国。
李俊觉得这没有任何毛病,国是由无数个家组成的,你不关心自己的家,反而是关心国,这是什么道理?
后世有一句话:大河有水小河满。
李俊觉得这很没有道理,他认为反过来才对,应该是:小河有水大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才是正常的……
(https://www.biquya.cc/id184340/2648543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