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纸的大体框架沿用了课题组原有的思路和方法。
但在很多代码和算法的处理上,呈现了更加丰富的变化。
不少徐凌自以为已经达到极限的代码,在系统图纸中却还能够继续优化。
不少徐凌认为无比重要的代码,系统反而进行了删减或改写。
而到最后,整个代码可以说是十分的流畅丝滑,美不胜收。
第二天,当众多计算机学院的师兄还在电脑面前抓耳挠腮时,徐凌拿着已经“本土化”的ABS桥来到了实验室。
所谓本土化,就是扫描到自己的电脑上。
“我已经有解决方案了!”
清了清嗓子,徐凌朗声说道。
“什么?已经解决了!”
众师兄的眼里充满了不可置信。
昨天还一筹莫展的,怎么一夜之间说解决就解决了。
但事实胜于雄辩,徐凌当即把所有算法展示了出来。
“靠!这里居然可以这样写?我怎么就没这个胆子?”
“我靠!你看这里,竟然可以这么简洁!”
……
一时间,两岸猿声啼不住。
但众师兄的心里还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代码虽然看起来完美,但它到底能跑吗?
徐凌淡淡一笑,没有任何废话,直接演示了一遍。
不管是简单的数据还是复杂的数据,程序都能稳健地运行。
“诶——不服老不行啊,未来终究是年轻人的。”
一位师兄老气横秋地说道,颇有分萧瑟落寞之意。
但不管怎么说,眼下困扰众人许久的瓶颈终于被打破,兴奋和喜悦才是主旋律。
徐凌的兴奋从拿到图纸开始,一直都还未曾消退。
只需要再花几天时间对当前的系统做一次全面的测试和检验,课题组的研究就能进入下一个阶段了。
那就是极端环境的模拟与改进方法的摸索!
而这也是整个课题研究的终极目标!
……
随着课题组的研究进行,时间也在悄然而逝,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中下旬了。
而这个时间节点也有些特殊,刚好就是这学期的期中考试。
然而,值得大书特书的不再是作为学生的考试,而是徐凌作为助教与考试的纠葛。
11月18日,上午八点二十分,距离力学考试正式开始仅有十分钟。
“请同学们把与考试无关的东西,包括参考书籍、笔记以及电子产品放到指定位置。考试即将开始。”
念着这段听了无数遍的话,徐凌有种奇妙的感觉。
“助教,可以用计算器吗?”
一位学生问道。
“可以。”
徐凌点了点头。
但实际上,整张卷子徐凌是看过的,根本没有数值计算的内容,全都是符号。
让他们用计算器,不过是起到一个心理安慰。
几分钟后,教室里的位置也没有了空缺,站讲台中央的张忠尧挥了挥手,示意发卷。
徐凌随即将数好了的试卷分发到第一排。
嗯……
我是就这么站着呢?还是下去转几圈呢?
考试开始后,徐凌百无聊赖地想着。
罢了,去看看吧。
给他们一点压迫感,更能激发潜能。
一边想着,徐凌一边绕着教室走着。
不是?这你不会?
我答疑课专门讲过的好不好!
徐凌看着一位同学的试卷,很不是滋味,嘴里忍不住发出了轻微的叹息。
而这一声轻叹,再加上充满失望的摇头,让本就忐忑不安的同学心态彻底崩了。
但徐凌好像并未注意到,还是自顾自地看着学生们的试卷,来来去去几乎能看到的都看了个遍,时不时还留下不经意的扼腕叹息。
在徐凌看来,是恨铁不成钢。
但在学生眼里,就是盖伦出轻语,沉默又破防。
……
“改的时候稍微严格一点。”
改卷时,张忠尧特别说明。
“本来就难,还改严格一点,恐怕得分率会很低。”
徐凌良心发现,提醒道。
“哈哈,那是你还没有经验。期中考试就是要难,让学生拿不了分。得分低了,后半学期自然就愿意好好学了。
到时候期末就不用海底捞,这不更好吗?”
张忠尧似笑非笑地说道。
徐凌顿时佩服至极,心中不住地赞叹:不愧是老教师!
只是徐凌手中的笔还是有些下不去手,连续出现的零分大题实在有些触目惊心。
你好歹写个公式啊!我万一能给点分呢?
改完试卷,徐凌表示已经尽力了,空白的答卷不可能让我给你写吧。
剩下的就不要怪你们亲爱的的助教了。
这个学期开学以来,先是实习,后面又是课题组研究,徐凌的心态一直是紧绷状态。
但一想到那些学生得知了自己惨不忍睹的分数后精彩的表情,徐凌的心情瞬间放松了许多。
曾几何时,自己也是及格都困难的人啊!
自己淋过雨,那就要亲手撕碎学弟学妹的伞。
……
小插曲结束,徐凌自然要回归课题研究的正轨上。
ABS桥的检测已经完全结束,这意味着ABS仿真模拟器——ABSE已经正式构建。
接下来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探究如何提升PEMFC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
徐凌理所当然地拿低温第一个开刀。
为了不增加ABS系统的整体负载,徐凌首先要尝试的是改变PEMFC的自身性质来适应低温环境。
这又不得不再次回到PEMFC的流场和材料问题上。
初代的ABS里的PEMFC中流场主要考虑的是水排出和氢气吸收的效率。
所以之前所采取的肺形流场未必还能适用。
徐凌必须思考一个问题:是否要舍弃一部分反应物分布方面的性能,来换取电池的低温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是换一种已知的流场形态,还是重新设计一个形态。
而对于这些问题,周城康有不同的意见:
“我们现在不要考虑这么多,目前应该做的,是要把当前的ABS各部分能够承受的极限温度找到。”
的确应该如此,徐凌立马明悟。
只有找到现在的极限温度,才能在心里有所预期,对目标提升多少百分比才能有所估计。
而这项工作并不难,唯一需要的不过是工作量,徐凌自然不需要全程参与,倒还借此落了个清闲
(本章完)
(https://www.biquya.cc/id184309/5679307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