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水浒:迎娶美娇娘从潘金莲开始 > 第二百零九章:欺君罔上

人群彻底沸腾了。

“畜生!朝廷的狗官都是畜生!”

“他们要杀我们!”

“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们?”

愤怒的咆哮声此起彼伏,许多人已经泪流满面。

陈风走到台前,伸手示意安静。

“乡亲们!”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莫名的感染力。

“我陈风虽然不是东平府的父母官,但我陈风在此立誓!”

“只要我陈风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东平府的百姓!”

“无论是金军,还是那些祸国殃民的奸佞小人,想要伤害大家,就先踏过我陈风的尸体!”

台下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呐喊声。

“问渠公子万岁!”

“公子救我们!”

“我们跟着公子!”

陈风继续说道:“从今日起,东平府不再接受朝廷的任何粮食!”

“我们有土豆,我们有自己的粮食!”

“我还会让城中所有大夫免费为中毒的乡亲治病!解毒汤药,分文不取!”

人群的情绪彻底被点燃了。

对朝廷的怨恨达到了顶点,对陈风的拥戴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林正啊林正,你想看我陈风的笑话?

那就让我们走着瞧!

有了神力炮,有了民心,我倒要看看,你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东平府,晨雾尚未散尽,城中却已是人声鼎沸。

“大夫,求求您,救救我家老头子吧!”

一名妇人怀抱着奄奄一息的老汉,跪在白凝面前,泪如雨下。

白凝蹲下身子,伸手搭在老汉的脉门上,眉头紧蹙。

“中毒已深,不过还有救。”

她从药箱中取出银针,快速在老汉身上几处要穴扎下。

“惜灵,把解毒汤端过来。”

江惜灵连忙捧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药走了过来。

“白姐姐,这是刚煎好的。”

白凝接过汤碗,一勺一勺地喂进老汉口中。

不多时,老汉的脸色便有了好转,微微睁开了眼睛。

“活了…活了!老头子活过来了!”

妇人激动得抱头痛哭,周围围观的百姓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白大夫真是神医啊!”

“是啊,要不是白大夫,我们这些人早就没命了。”

白凝收拾好药箱,对妇人说道:

“每日三次,每次一碗,连服七日,记住,千万不要再吃朝廷送来的米了。”

“知道了,知道了!白大夫的大恩大德,我们全家永世不忘!”

妇人说着,又要跪下磕头,被白凝扶了起来。

“不必如此,救死扶伤本就是大夫的本分。”

白凝说完,又匆匆赶往下一处病患家中。

自从毒沙米事件爆发以来,她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

城中大大小小的郎中都被陈风征召,在她的指导下,夜以继日地为中毒百姓诊治。

解毒汤药免费分发,不收分文。

陈风更是每日亲自探视病患,安抚民心。

“问渠公子救命,朝廷要命。”

这样的童谣,已经在城中传遍了大街小巷。

府衙后堂内,张商英正在仔细审阅着一份份病患档案。

“陈风,按照你的吩咐,我已经让手下详细记录了所有中毒百姓的姓名、年龄、症状,以及病情变化。”

他举起一个瓷瓶,里面装着从掺沙米中提取的毒物样本。

“这些证据都保存完好,随时可以作为呈堂证供。”

陈风接过档案翻阅着,满意地点了点头。

“很好,不过暂时不要上报。”

“为什么?”张商英有些不解。

“现在上报,无异于打草惊蛇。”

陈风放下档案,眼中闪过一道冷光。

“林正现在正得意洋洋地以为他的计谋成功了,我们何不将计就计,让他继续得意下去?”

“等到时机成熟,我们再一举将他们的丑恶嘴脸彻底撕下来。”

张商英恍然大悟,抚掌赞道:

“妙计!陈风你这是要让他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不仅如此。”陈风站起身来,走到窗前。

“张大人,您派人去城南土豆田看看,那里有一个天大的惊喜等着我们。”

城南,一片翠绿的田野中,百姓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挖掘着什么。

“哎呀,这土豆怎么这么大个啊!”

一名农夫从地里挖出一个拳头大小的土豆,惊得合不拢嘴。

“我的天,这一棵能挖出十几个!”

另一名农夫的箩筐里已经装满了土豆,沉甸甸的。

“神仙种子,真的是神仙种子啊!”

现场监督的杜兴看着这丰收的景象,脸上乐开了花。

“快,快去通知公子!土豆大丰收了!”

不多时,陈风便匆匆赶到了田间。

看着那一筐筐饱满的土豆,他的眼中满是欣慰。

“乡亲们!”

陈风的声音在田野中响起,正在劳作的百姓们纷纷围了过来。

“今日土豆大丰收,每家每户都能分到足够的口粮!”

“从今往后,东平府的百姓再也不用挨饿了!”

人群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问渠公子万岁!”

“公子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一名老农颤抖着双手,捧着刚挖出的土豆,老泪纵横。

“公子,这土豆…这土豆真的能当饭吃吗?”

陈风笑着接过土豆,在衣襟上擦了擦泥土,然后一口咬了下去。

“香甜可口,比什么山珍海味都好吃!”

看到陈风亲口品尝,百姓们也纷纷效仿,很快就尝到了土豆的美味。

“真的很好吃!”

“比那掺了沙子的米好吃一万倍!”

“有了这土豆,我们再也不用看朝廷的脸色了!”

陈风趁热打铁,高声说道:

“乡亲们,从今日起,我们不再接受朝廷的任何粮食!”

“谁要是再敢拿毒粮来害我们,我陈风第一个不答应!”

台下的百姓群情激昂,纷纷举起拳头高呼:

“跟着问渠公子!”

与此同时,东平府的重建工作也进入了快车道。

水泥的广泛应用让工程进度突飞猛进,原本需要数月才能修复的城墙豁口,如今只用了半个月就完成了大半。

“杜兴,水泥窑厂的产量如何?”

陈风站在城墙上,看着正在施工的工地。

“回公子,现在每日能产水泥三千斤,完全能满足重建需要。”

杜兴擦了擦满头大汗,兴奋地汇报着。

“工匠们都说,这水泥简直就是神仙赐予的宝物,什么样的豁口都能补得严丝合缝。”

陈风满意地点头,然后问道:

“琉璃窑厂那边呢?”

“张乐辰那小子干得不错。”

杜兴竖起大拇指。

“第一批琉璃已经秘密运往江南了,李师师姑娘安排的商路很隐蔽,应该不会被人发现。”

“很好。”陈风眼中闪过一丝精明。

“钱财是我们发展的根本,有了琉璃的收入,我们就能购买更多的精铁,制造更多的神力炮。”

说到神力炮,杜兴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公子,火药的配方我又改进了一些,威力比之前提升了三成!”

“炮管的铸造工艺也有所突破,现在的射程能达到五百步!”

陈风听了大为振奋。

“白凝和三娘的训练如何?”

“那些家丁护院经过半个月的严训,已经初具规模。”

杜兴压低声音说道:

“大当家的手段很厉害,那些原本散漫的家丁,现在个个服服帖帖。”

“扈三娘也是一样。”

陈风点头表示满意,正要说话,忽然听到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公子!公子!”

李师师匆匆跑了过来,脸上带着紧张的神色。

“怎么了?”陈风连忙问道。

“汴梁来的密报!”

李师师递过一封密信。

“林正已经回到汴梁,向蔡京汇报东平府的情况。”

陈风拆开密信,仔细阅读着。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嘴角逐渐勾起一抹冷笑。

“看来我们的林大人很得意啊。”

“他在蔡京面前夸夸其谈,说自己的毒沙米计策如何成功,东平府百姓如何对张商英恨之入骨。”

李师师愤愤不平地说道:

“这个小人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他哪里知道,现在城中百姓对您的拥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越是得意,等会儿摔得就越惨。”

陈风将密信收起,转身对杜兴说道:

“传令下去,加快神力炮的生产进度。我有预感,很快就要用得上了。”

汴梁城,蔡京府邸。

华丽的正堂内,蔡京端坐在太师椅上,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

“正儿,你这次做得很好。”

他抚须赞道:

“用毒沙米激化矛盾,既能削弱张商英的势力,又不会惊动官家,真是妙计。”

林正得意洋洋地说道:

“师父,您是没看到,那些东平府的泥腿子吃了毒米之后的惨状。”

“现在他们对张商英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

“相信用不了多久,东平府就会爆发民变,到时候张商英这个老匹夫就死定了。”

蔡京满意地点头: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着手准备接管东平府的事宜。”

“师父打算派谁去接任?”林正问道。

“自然是我们的人。”

蔡京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东平府虽然残破,但地理位置重要,而且那个陈风搞出的什么天雷,也颇有研究价值。”

“将来说不定能为朝廷所用。”

林正连忙拍马屁:

“师父英明!有了东平府做跳板,师父在朝中的地位必将更加稳固。”

蔡京哈哈大笑:

“正是这个道理!来人,摆酒庆祝!”

然而,他们的得意并没有持续太久。

几日后,汴梁城中开始流传一些奇怪的传言。

“听说东平府那边不是民变,而是重建得很好呢。”

“是啊,有人说那里的百姓安居乐业,对官府感恩戴德。”

这些传言越传越广,很快就传到了蔡京的耳中。

蔡京府邸,书房内。

“师父,外面的传言您听说了吗?”

林正脸色苍白地走了进来。

“听说了。”蔡京的脸色阴沉如水。

“你不是说东平府的百姓对张商英恨之入骨吗?怎么现在又变成了感恩戴德?”

林正支支吾吾,额头冒出冷汗。

“这…这可能是那个陈风在搞鬼。”

“我早就说过,那小子会妖言惑众,说不定用了什么邪术蛊惑了百姓。”

蔡京冷哼一声:

“邪术?你当老夫是三岁孩童吗?”

“分明是你的毒沙米计策失败了,还在这里找借口!”

林正吓得跪倒在地:

“师父恕罪!弟子确实…确实低估了那个陈风的手段。”

蔡京在书房内来回踱步,眉头紧锁。

事情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如果传言是真的,那么他们的计划不仅失败了,还可能引火烧身。

“派人去东平府,暗中调查真实情况。”

蔡京咬牙说道:

“我倒要看看,那个陈风到底有什么本事,能把死局扭转过来。”

与此同时,皇宫大内。

宋徽宗正在御书房内处理政务,忽然听到外面传来太监的通报。

“启奏官家,有大臣求见。”

“何事?”徽宗头也不抬地问道。

“是关于东平府的奏报,前后矛盾,请官家定夺。”

徽宗这才抬起头来,眉头微蹙。

东平府的事情他已经听说了好几次,每次的说法都不一样,让他很是困惑。

“传他们进来。”

很快,几名大臣鱼贯而入,分别代表朝中不同的派系。

“官家,臣有事奏报。”

为首的大臣是张商英的同党,名叫赵明德。

“东平府张商英大人守城有功,抵御金军,功在社稷。”

“但近日有小人诬陷,说东平府民怨沸腾,实在是恶意中伤。”

话音刚落,另一名大臣立刻反驳:

“官家,赵大人所言差矣。”

“据臣所知,东平府确实有百姓中毒的事件,民心不稳,张商英难辞其咎。”

徽宗听得头大,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你们说的到底哪个是真的?”

“朕要的是事实,不是你们的党争!”

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这时,一名内侍匆匆跑了进来。

“官家,刚收到东平府的紧急奏报。”

徽宗接过奏报,仔细阅读着。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表情越来越疑惑。

“张商英奏报说,东平府重建顺利,百姓安居乐业,粮食充足。”

“这和之前林正的奏报完全不同。”

他将奏报扔在案桌上,冷声说道:

“到底谁在欺君罔上?”

朝堂内一片寂静,没人敢接话。

徽宗的怒火越烧越旺:

“传朕旨意,派遣钦差亲自前往东平府调查!”

“朕要知道真相!”

(https://www.biquya.cc/id183046/5679294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