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沈阮欲言又止之际,禅房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稚嫩而清脆的声音响起。
“玄静师父,住持唤您过去。”
“知晓了,烦请小师薄转告主持,我即刻前往。”
薄砚尘不疾不徐地起身,对沈阮深施一礼,合十的手势如同雕琢般严谨,随后跟随那名小和尚离去。
尽管他尚未剃度,但其举止之间,已然与灵隐寺的氛围浑然一体。
沈阮站在原地,神色冰冷的看着薄砚尘和那小和尚越走越远。
她嘴唇紧闭着,唇角微微下压,努力抑制着内心波动的的情绪。
“玄静……”
她心中暗自低语,“薄砚尘,你真能如此平静无波吗?”
沈阮眸眼闪了闪,弯下腰捶了捶已经发肿的腿,亦步亦趋的跟在薄砚尘的后面。
她眼看着薄砚尘跟着小和尚,穿过寺庙的重峦叠嶂的建筑,一直往里深去。
直到看见他们进了一座威严至极的寺院,她想要跟着进去,就被人拦下。
“施主,请止步,此处乃佛门禁地,非本寺僧侣不得擅入,若有意烧香拜佛,可移步前殿。”
两位僧人和颜悦色,却坚决地劝退了沈阮。
沈阮顿住了脚,有些懊恼,但还是没有打算强闯。
越是这个时候越急不得,她要冷静下来想想该怎么做。
如今在灵隐寺,她的行为处处受限,必须留下来观察,等待时机。
思及此,沈阮的目光落在青年僧人身上。
“师父,我就是想问问,那玄静师父多久要削发为僧?”
“回施主,玄静师父三日后会在主殿正式皈依佛门,主持会为他举行仪式。”
这在灵隐寺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所以这才有了答案。
三天……
沈阮脸色一白,留给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她必须要抓紧机会。
“我行路劳累双腿受伤,可否劳烦小师薄给我安排一间禅房休息?”
“好,这位施主请跟我来。”
说着,青年僧人引领着沈阮往外走去,离主殿越来越远。
“师父,有没有离玄静师薄住的禅房近一点的?”沈阮尝试着询问。
如果把她安排在了偏远的地方,和薄砚尘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怕是两人连面都见不上一面。
“这……”
青年僧人犹豫。
沈阮立即含泪倾诉,声称自己是薄砚尘的妻子,因小事争吵导致薄砚尘赌气出家。
如今家中亲人日夜垂泪,她身为妻子更是痛苦不堪。
青年僧人听闻此事,内心震动,忆及当初接引玄静来寺的情景,也感同身受。
最终,在沈阮声泪俱下的恳求下,青年僧人一时间动了恻隐之心,决定帮助她。
“主持说过玄静师父的尘缘未了,但玄静师父皈依佛门心意已决,若女施主能够让他回去了却尘缘,完成命里的命数也是极好的。”
青年和尚想起主持的交代,说了这一番话。
或许眼前的女施主这就是主持口中那能让玄静师父回归尘缘的人。
既如此,帮她一把也是命数中的事。
沈阮眼眸一亮,内心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师父这是答应了?”
青年和尚点头,做了一个请的姿势,“女施主,请随我来。”
就这样,沈阮跟着青年和尚,住处安排到了薄砚尘的隔壁。
进去后,沈阮发现这禅房虽然简陋,但设施齐全,足以让爬山疲惫的香客在此休整。
沈阮坐下后,愈发感到双腿疼痛难忍,额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女施主,你的腿伤若不及时治疗,恐会落下病根,待会我会让人送来药膏。”
“你与玄静师父有缘,一切都是命数。”
“多谢师父。”
交代好一切青年和尚便走了。
沈阮坐下,双腿的疼痛更是让她难以忍受,额头上冒出细汗。
不知不觉间,她累的直接趴在桌上睡了过去。
等再次睁眼时,已经不知今夕是何夕,外头已经被黑幕笼罩。
药膏也已经放在一侧,沈阮没有耽误,拿来涂抹在受伤处。
处理好这一切,沈阮便想着去隔壁禅房看看薄砚尘,结果房门紧闭,看不清里面分毫。
她敲了敲门,轻声询问:“薄砚尘,你在吗?”
里面却无任何的反应。
沈阮就一直在门外等着,隔上一会便敲上一敲。
直到双腿酸软,沈阮以为里面没人,才不得不返回自己的禅房休息。
等她走时,原本紧闭的房门悄然打开,露出了一个人影。
他深深凝视着沈阮刚才站的方向,手中的佛珠被他又急又快的转动,本就毫无情绪的脸上出现了一丝松动。
沈阮也不知为何,明明就住在薄砚尘的隔壁,一连两天也没见到薄砚尘。
她每隔一段时间几乎就会去敲响隔壁禅房的门,都和往常一样毫无动静。
听着打鸣的钟声再次响起,这是第三天了。
沈阮急得在房间来回踱步,如此下去,等过了明天,一切就都晚了。
过去这两天沈阮也明白薄砚尘知道她在这,所以故意躲着她。
哪怕在房间听见她敲门也是不会开的。
就在她心急如焚之际,隔壁的声音入了耳。
“玄静师父,后山的灵池已经开放,可供玄静沐浴,好准备明天的削发仪式。”
在正式削发为僧之前,僧人要专门去灵隐寺后山的灵池洗尽铅华,洗去一切凡尘俗事。
等沐浴结束,第二天一早授予仪式后就真的成了佛门中人。
灵池,沐浴?
沈阮心顿时砰砰跳,她之前听僧人们提起,好像是有这个事情,她必须抓紧这最后的机会。
错过了这次相遇,就意味着彻底失去带薄砚尘回家的可能性。
沈阮深知,无论如何,她都要在这最后关头找到薄砚尘,阻止这场令人心痛的别离。
夜幕低垂,黄昏的余晖渐渐消散。
灵隐寺沐浴在宁静而祥和的氛围之中,梵音飘渺,古钟回荡,悠扬深远。
佛殿巍峨矗立,一尊金身巨佛慈眉善目,仿佛以无尽慈悲俯瞰着前来朝拜的信徒。
沿着幽深的石径步入后山,只见参天古木拔地而起,青石板路上青苔斑驳,岁月痕迹依稀可见。
(https://www.biquya.cc/id183026/2821575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