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武侠仙侠 > 人间真仙:开局得太上老君传承 > 第一百三十三章 渡人渡己。德是君子骨。

京畿凡是有些名气的儒修都来了,陈阳站稳后,目光环视一圈,发现十余个儒生打扮,却非儒道的修士。

梅九霄板着一张脸,负手站于一旁,三位大儒围着他,嘴里念叨个不停,说什么。

只要是个童生,也算半个儒修。

辩经就是吵架,吵不过打那和尚就是了。

实在不行就跳过辩经,直接抬手打和尚。

若是不想打,那就直接捅死小和尚。

“某家算是明白了,尔等将某家骗来,是想将辩经一事搅浑”。梅九霄冷着脸,重重的哼了一声。

任由三位大儒一再挽留,仍头也不回的离开浩然书院。

方才这三人将他寻到,说京畿百里外,有一猖獗的妖魔道人,杀了浩然书院一位儒生逃遁,想请他帮忙找那妖魔道人。

谁料把他喊来,竟是想给他下套。

“徐风,这位便是你说的陈小友?”。

几位大儒眼神惋惜,又将目光落在陈阳身上,青天书院的齐春霖,本事很不错,陈阳能被其看中,定有出彩之处。

梅九霄不愿应下,当过罚恶司司正的陈阳,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嗡~嗡~嗡~

适时,一阵清风自远处掠来,浩然书院高悬的八鼎洪钟齐鸣,搅得穹顶云相撕碎如烟,浩然正气如长虹涌现。

“小僧闻浩然书院盛名已久,今日特来辩经!!”。

明智和尚嘴角含笑,手捏佛珠,赤脚踩着清风走来,佛光普照压下,一步一生莲,所过之处,浩然正气如潮水褪去。

“这小秃驴,说来就来!”。

“哼!这秃驴,当真好大的架势”。

“若非根脚不寻常,老夫定让这秃驴知晓,何为以德服人!”。

数位大儒眉头紧皱,眼含怒意,恨不得一拥而上,将这和尚轰出浩然书院。

“你小子,待会可要打起精神,切记,辩不赢了就赶紧骂!”。徐风两眼眯起,拍了拍陈阳的肩膀叮嘱一声。

陈阳点头应了一声,将白鱼儿放到地上,随着徐风走上前。

“不知诸位,谁愿先与小僧论过一番”。明智和尚神情风轻云淡,落于朝天梯上,拿出一个蒲团盘膝坐下时,一股莫名的气韵逸散而出。

佛光忽闪,自脑后凝出一道金轮,血肉虽还是凡胎,一身金骨却已显露雏形。

一时之间,几位大儒眼中露出几分惊异之色,徐风更是捏紧拳头,气得后槽牙都快要碎了。

明着拿出“明智和尚”的小人,手捏银针扎起来,低声骂其不要脸。

“看来辩经之事,还真得他上才行……”。陈阳环视一圈,见儒生近乎都再看他,心中一声轻叹,只好走出,拱了拱手,轻声说道。

“在下陈阳,愿与明智法师先行辩经”。

明智和尚微微抬首,仔细打量着陈阳,先是轻咦一声,而后摇了摇头道。

“陈施主并非儒生,如何行辩经之事?”。

看不起他这个秀才?

陈阳垂首,看了眼明智和尚。

道家少有高人出世,儒家思想盛行千年,今这辩经之事,怕是朝廷默许,甚至暗中推波助澜,刻意打压儒家。

他能考上秀才,自然也看过不少儒家经书,若稍有所学,便知儒家都不迂腐,相反极其刚烈。

前世儒家传承被肆意扭曲,公羊派近乎没了传人,世修降表都是后人所为,可却对一个死人口诛笔伐。

大夏与这和尚,只能是各有所图,夏苍穹想盛行佛道,让百姓学逆来顺受那一套,好谋划所行之事。

“前朝一位儒仙,曾与一位山间老农辩经一日,大有所获,今观法师,只觉单论心境差那为儒仙不止一筹”。

陈阳语气平淡,神情毫无波澜。

“再说了,我这位秀才,如何算不得儒生?”。

这一句话,不仅使明智和尚怔了一下,更让围观的儒生都陷入了沉思。

他们怎不记得有这种事……

“这小子,嘴皮子上有点功夫!”。徐风嘴角勾起,毫不掩饰的大笑几声,本以为这个下马威陈阳接不住,谁料反倒占了上风。

“陈施主此言有理,方才是小僧着相了”。

明智和尚起身,双手合十行了一礼,收起眼中的轻视之意,指了指陈阳身下蒲团,示意可与他坐下辩经。

“法师知错即改,此行颇善”。

二人盘膝坐下,一位嘴角含笑,心平气和,一位面无表情,眼神静如深潭,对视之间,周遭儒生纷纷退开十丈远。

“陈施主言己是儒生,小僧想问,今朝儒生,风骨何在?小僧虽不通儒道,却也知以德服人的“德”字大有讲究”。

说到这里,明智和尚顿了顿,神情逐渐锋芒毕露,语气咄咄逼人。

“儒仙所著《三金骨论》,言“德”乃君子骨,若想服人,需先束己,敢问陈施主,可有这束己的本领?”。

明智和尚唇齿微张,率先发难,声如洪钟“嗡嗡~”作响,脑后金轮泛起佛光,坐下蒲团生出十二品金莲。

一股无形的气势,猛地扫过众人心头。

凡上三品之下的儒修,额头无不渗出汗珠,纵使几位大儒,眼中亦生出慌乱之意。

“这小秃驴,当真是不要脸!”。徐风瞳孔睁大,暗戳戳的骂了一句,这哪里是辩经,明摆着是以势压人。

而且这小秃驴,明摆着看出来了陈阳的身份才会这么问。

‘怪不得能辩经大夏儒修’。

陈阳眼帘低垂,面无表情,实则心中暗道一声。

这和尚说着不通儒道,私下定翻烂了少说百本儒家典著。

“在下不才,自觉通晓佛道,敢问法师,佛家所讲普渡众生,‘渡’的是谁?他人还是己?若是渡己,法师‘贪嗔痴’三垢可否断干净了”。

“在下所见僧人,皆好讲慈悲为怀,便觉‘渡’的应是他人,可为何又有‘空性’之说?若见人死身前,法师可愿渡否?”。

此话一出,明智和尚顿时眉头紧皱,不得不开口回应。

“若小僧见了,定是‘渡’之!至于陈施主所问,渡己,亦渡人!”。

(https://www.biquya.cc/id183016/2822624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