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八年(公元557年),春雨如丝般滋润着大地,齐国的旱灾已然渡过,灾民一部分已经回到各自的家乡,大部分都轮为有钱人的部曲、佃客或奴隶。百姓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土地刚刚开化时,郑家就将东西厢都盖起来了。李氏也张罗着给郑和相了一门亲事,可郑和死活不肯,说是要等考上秀才再说。
欣儿觉得大哥也才十七岁,晚个一两年也没什么。虽然李氏每每念个不停,但这事她也没放在心上。
连着两年的灾荒,朝廷少收了不少的税,今年,年成好了,这课税一定很重,欣儿种的冬小麦已经快到收获的季节,这二茬作物也已经在准备了。
“五爷,今年一定能有个好收成。”柱子边算着账,边和欣儿聊天。
“嗯。”欣儿答的有些心不在焉。
“五爷是有心事?”柱子发现欣儿的异样。
“嗯。”欣儿这会儿正想着去徐州城里买间铺子做点小生意,这样自己地里产的,就可以经深加工,多赚不少银钱。而且将来要是郑家村或何家村出了事,这些人也有个安置的地方。
柱子见欣儿不想说话,也不再打扰,转身出去了。
“五爷这是有啥烦心的事了?”冯婶子正好给欣儿送茶,听到儿子的话,也关心的问着。
“我也不知?”柱子有些生自己的气,明知道五爷有心事,可他一点忙都帮不上。
“柱子。”欣儿这会儿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去徐州城看一下,先找间合适的铺子买下,再买个二进的院子,这以后有了生意,在徐州城也能有个住的地方。将来也许会有大用处。
“五爷,您找我。”柱子听到欣儿的叫声,心里高兴,这五爷是有事让自己去做。
“明天早饭后,赶着车到郑家村接我。带上郑学,我要去趟徐州城。家里的事交给郑华。”
“是。五爷这次去是想呆个几天吗?”
“是要呆些日子,但也不会太久,快则三日,慢则五日必回。你先去安排吧。”欣儿这会儿还想着要准备些什么。
柱子看欣儿没有什么吩咐了,就下去安排事情,好为去徐州做准备。
郑学得了信儿,可以和五爷一起出门办事,心里特别开心。郑成则有些郁闷,担心五爷不信任自己了,还是柱子劝了几句,出不出门都是为了给五爷做事,这才释怀。
当天晚上,欣儿回了郑家与家人商量。
“爹、娘我想在徐州买个铺子,做些生意,咱不能只靠地里的出息,要是再有个天灾,那日子又要过不下去了。”欣儿有着自己的担心。
“可这徐州远了些,这铺子也贵的很,咱家剩的钱又不多,恐怕买不起。”郑二郎知道这段日子为了兵役和郑老三的事,这家里的钱基本都花了,哪还有银钱买铺子。
“这个爹不用担心,我会处理好的。不过以后我会常常不在家,家里要是有事,你们一定要等我回来再决定,千万别逞强伤了自己。”这些家人都是欣儿这一世最在乎的人,她不想他们受到任何伤害。
“欣儿,你放心去做吧,家里有我和你娘,还有和儿呢,不会有事的。”郑二郎觉得不能因为自己而担误了女儿的事。
“还有我。”郑林拍着胸保证。
“是。我就知道爹最疼我。”欣儿抱着郑二郎撒娇。
“我就不痛你了?”李氏故意摆出一副受伤的表情。
“娘也最痛我,家里的每一个人都痛我。”欣儿赶忙把话圆了,她可不想被全家人功击。
“小妹,你一个人去会不会不安全?”郑和还是担心欣儿的安全,他也想跟着去,这做生意只一个女孩子是会被欺负的。
“没事的,大哥,不是还有尚明和长恭他们吗,我不会有事的。”欣儿保证自己不会出事。
郑和一听这两人的名字,脸色就不好,好像这两人就是为了和他争小妹才出现的。
“这有恩人们住在徐州,我这心里也放心些。”郑二郎倒是很信任高长恭。
“那我明天就出发,娘,这是五十两银子,这是今年的家用,您收好了。家里的事就交给娘和姐姐们了。”欣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荷包交给李氏。
“这家里吃的喝的都有,你出门在外的,到处要用钱,这个娘不需要。”李氏推着不肯收。
“娘,你就收下吧,万一家里有个急用,我人又不在,那时也好应个急。”欣儿也不多说,直接将荷包塞进李氏怀里。
“娘,大哥的婚事,既然他不愿意,就再等等吧,这以后有了功名,还怕找不到好的。您就先紧着大姐吧。咱家今年也能出个喜事。”
“小妹你竟打趣我。”郑玉红着脸,跑开了。
(https://www.biquya.cc/id178257/5679303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