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农家辣妻人人爱 > 第136章

距秋闱还有三日,欣儿自己赶着骡车回了趟郑家村,在家里住了一晚,次日一早天还没亮就接郑和、郑林赶往徐州城。

欣儿回来当晚,郑二郎和李氏一夜没睡,都在为两个儿子担心。郑家祖祖辈辈都没出过一个读书人,这还要考取功名,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郑二郎担心的拉着李氏聊天,“素琴,你可去庙里给和儿他们求签祈福了?”

“一个月前就去了。要不是今天欣儿回来,这些日子,他们两人屋里的灯哪天不是亮到过了子时才熄的。”

“是啊,欣儿在家,这两个小子也安心的多,饭也多吃了两碗。”郑二郎这两日看着两个儿子紧张的连饭都吃不下,也甚是担心。

“你说欣儿刚刚和他们说了什么?这会儿东厢的灯就熄了,想来今儿晚上能睡个好觉。”李氏想不出欣儿使了啥法子让和儿能静下心来。

“他们三人躲在东厢讲了一个时辰的话,也没让我去听着,我也想不出。”郑二郎想跟着听,可欣儿不许,他也只能在外干着急。

“二郎,等和儿他们秋闱过后,我们也该给玉儿相门亲事了,如果和儿他们能考个功名,这玉儿的亲事也能说的好些。”李氏不只希望儿子们能考个功名,也希望女儿们能借着儿子的功名之身,找个好点儿的婆家。

“是啊,玉儿都十五了,早就该相看了,这二年天灾,家里的事又多,都给担误了。”

在齐国,女儿家十三岁就出嫁了,像郑玉这样十五岁才议亲的,已经是少之又少了。再不说亲,就说不上好人家了。

“可咱认识的人家,没有哪家的日子过的好的,这玉儿嫁过去要跟着受苦喽。”李氏早就盘算过她认识的人家,没有一个合适的。也有些知道她家日子过的好的,前来说和的,可李氏都看不上。这自家的日子过好了,总觉得不能让女儿们找个还要跟着吃苦的婆家。

“要不找个媒妁(媒婆)来给说和一下,有了合适的咱再去相看一下,也就可以安心了。”郑二郎也觉得不能亏了大女儿。

“这样也好,哪天找个媒妁,咱多给些谢媒礼,到时请她多给操些心,今年就把事定下,咱也可安心了。只是这和儿,一心的求学,要不咱也请媒妁给说和一个?”李氏为了一双儿女的婚事,只能干着急却没法子解决。

“和儿明年可就十八了,再不求娶一个,就算以后有了功名,怕也难说和上,而且还不知和儿能不能考的上,我可听说就算考上了,还得有人举荐,咱家几辈都没有个读书人,恐怕这回很难。”郑二郎前些日子去接和儿他们下学堂时,和人打听过,这考秀才还得有人保举才行。他们家只是个普通农家,哪有那个银子找人作保。

“我看欣儿倒是不愁的样子,是不是欣儿已经有法子了?”

如果欣儿知道她爹娘因为保举的事担心,就把高长恭的事向他们说了,也省得他们胡思乱想。

“也许吧,欣儿为了这个家已经很辛苦了,咱可不能拿这事再烦她,我看欣儿好象又瘦了,不过个子却长了不少。都是个大姑娘了。”郑二郎一提到小女儿,这心里就发暖。

“是啊,都是大姑娘了,可每天在外忙道,还跟着一帮子男娃在一起,这以后要是让婆家知道可怎么得了?”李氏即心疼、又担心。

“欣儿的婚事,咱也做不了主,自有她的福气。咱只要支持相信她就好。”

“欣儿的婚事咱做不了主,可这和儿娶媳妇,你可不能不管,咱可不能由着他的意思这么耗下去?”李氏这回是下了决心要给郑和尽快成亲。

郑二郎怕自己一时的决定,伤了大儿子的心,帮忙劝着,“要不问问和儿的意思再定吧!”

李氏不满的瞪了郑二郎一眼,“这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咱家,这求娶儿媳妇还要问孩子的意思。”李氏心里有些不平的发着牢骚。

“咱家不是和别人家不同吗!要不这神仙咋会保佑咱呢。”郑二郎觉得正是他们家里人都和善,才能得神仙护佑。

李氏想想也觉得有道理,两人就这样有一句没一句的聊了大半宿。刚过寅时李氏就起来准备早饭了。

欣儿睡的也不安稳,今天回家后才发觉,哥哥们的疲惫,问了爹娘才知这些日子哥哥们太紧张了,吃不下睡不着,这样不仅临场无法发挥,还伤了身子。

晚饭后就找哥哥们聊了一个时辰。

“哥,你们无需担心,今年的学政大人清政廉明,是难得的好官,只要你们按夫子所教的去应对就好。”欣儿不想让哥哥们知道这次的学政是高长恭,怕他们会有芥蒂,反而不利于科考。

“小妹,让你担心了,我这心里也知道,这时最是急不得。可越近秋闱,这心里越慌,怎么都静不下来。就想着反正也睡不着,不如多读会子书,也别浪费了时辰。”郑和这些日子明显的憔悴了。

(https://www.biquya.cc/id178257/5679301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