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让你摸玉玺,你却摸女人? > 第428章荀子的信任

  伏念从远处走过来,想要再劝劝荀子,不要和嬴息同流合污,同样一眼瞧见了地上的布帛。
  过去捡起来一看,伏念先是一呆,接着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突然的狂笑让荀子有些不解不解,什么事情竟然让伏念如此高兴?
  还没等他询问,伏念已经如一阵旋风一样来到了他面前。
  “先生,你看,嬴息已经被埋了!”
  埋了?!
  荀子一愣,随后连忙将伏念手中的布帛抢过来,低头看去。
  只见上面只写了几个字——
  嬴息,已被我活埋!
  而这些肆意张扬的字,荀子一眼便看出来,是出自于颜路之手。
  “不可能!”
  荀子第一时间摇头。
  颜路是什么实力,嬴息又是什么实力?
  说句难听的,嬴息动动小手指都能够将颜路碾死,双方根本就不是一同层级的对手。
  颜路这番话,必然是谎言。
  此时伏念也反应过来,脸上的笑容骤然消失。
  但没过几个呼吸,伏念脸上再次浮现出笑容。
  “先生,我突然想起来,颜路在离开之前,曾经跟我说了几句话。”
  “当然我觉得这几句话说的莫名其妙,但现在想来,应该是有什么用意的。”
  荀子原本舒缓的情绪,立刻变得紧张起来。
  他知道,伏念绝对不会无的放矢。
  他这么说,肯定已经有把握确定,这布帛上所写的消息,是真的了。
  伏念此时道:“当时颜路说,他原本是寄希望于先生的,但先生已经让他失望,他只好去寻求别人的帮助了。”
  “他还说,既然儒家不可信,那他便去信其他家,总有一家,能够帮他报仇!”
  荀子听完之后,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连忙举起手中的布帛看了起来。
  轰!
  等看清布帛上有道家特有的印记之后,荀子整个人如遭雷击。
  颜路,竟然和道家的人扯上关系了!
  和儒家不同,道家的那些人,在学识智慧上或许并没有儒家那么好,但道家却人人都是高手。
  如果颜路真的和道家扯上关系,恐怕布帛上所写的,就是真的了!
  伏念此时也想到了这一点,再次哈哈大笑起来。
  “好!好!嬴息所做之事有违天道,如今天道的报应,来了!”
  荀子则呆呆地看着手中的布帛,一时之间还是没有回过神来。
  嬴息的实力,的确很强。
  如果这一次道家那些人的手段无法对嬴息奏效的话,颜路也不可能会给自己送来这么一个消息。
  也就是说,他们的手段,奏效了!
  所谓的被活埋,意思很明显,就算嬴息没死,也是被他们封印了。
  伏念狂笑之后,看向了荀子。
  “先生,我还愿意叫你一声先生。”
  “如今嬴息已死,我儒家,将再没有人能够制约!”
  “先生,你该回来了!”
  说完,伏念期盼的看着荀子。
  他对荀子,还是极其尊敬的,也很希望荀子能够变回他认识、崇拜的那个当世大儒。
  然而,荀子却缓缓摇了摇头。
  “先生?”
  伏念不解,在他看来,荀子之所以背叛儒家,完全是收到了嬴息的逼迫。
  现在嬴息已经不可能再出现了,荀子完全没有必要再这么委屈下去了。
  似乎知道伏念想说什么,荀子继续摇头。
  “伏念,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我要告诉你的是,在经过深入的学习和理解新儒学的思想之后,我发现,曾经的儒学,的确已经落伍了。”
  “新儒学的思想,不仅仅适用于现在,更适用于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
  “即便某一天连大秦也亡了,这些东西,也必将会被继承下去!”
  “这一点,不是说随着太子殿下死去就消失的!”
  荀子说的极其坚定,没有半分犹豫。
  这些,全都是他这几天在学习新儒学之后的所思所想,不掺半分假话。
  “先生?”
  伏念看着荀子,就像是在看一个陌生人,一个他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
  荀子却并没有在意伏念,也并没有因为嬴息的消息而有半分消沉。
  在深吸了一口气之后,他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再次将便于传播的简单直白新儒学记录下来。
  他很清楚,颜路能给自己传递这个消息,也就能够给其他人传递这个消息。
  用不了多久,整个大秦都会知道嬴息出事的消息。
  到那个时候,曾经那些暗中反对嬴息的声音,将会一股脑的冒出来。
  自己必须要抓紧时间,尽快将新儒学用简单直白的话语撰写出来,然后抢在那些人没有动手之前,先向百姓们传播出去。
  这也是他能够为嬴息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转眼便到了第二天早朝。
  嬴政带着一双黑眼圈,沉着脸登上王座。
  大殿中的大臣们暗暗心惊,不知道嬴政为什么看起来心情很差。
  “诸位爱卿,有何事启奏?”嬴政沉声道。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人敢开口。
  谁都看出来今天嬴政的心情不好,要是触了霉头,说不定就要为此丧了命。
  反正那些事情都是关乎那些贱民的,早一天玩一天没什么区别,还是等哪天陛下心情好的时候再说。
  于是,大殿中的大臣全都低下头,沉默不语。
  此时,曹长卿突然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事启奏!”
  听到曹长卿的声音,所有的大臣们心中都猛地一惊。
  在他们的印象中,曹长卿还从来都没有主动站出来启奏有事。
  往往,曹长卿的话,都是让李斯站出来代为转述的。
  可今天,曹长卿竟然一反常态,自己站了出来。
  难道又有什么大事?
  还是不能让李斯代为转述的?
  大臣们的心,立刻全都提了起来。
  他们可都还记得,废除举荐制,提出科举制这件事,李斯说的很清楚,是曹长卿告诉他的。
  而曹长卿从何处所得,不用说也是嬴息。
  如果说李斯是嬴息的第三张嘴,那么曹长卿就是嬴息的第二张嘴!
  第三张嘴每一次开口,就已经会引起滔天巨浪了。
  他们实在无法想象,嬴息的第二张嘴,也就是曹长卿开口,会是什么大事。

(https://www.biquya.cc/id178250/2971530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