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锦绣良辰 > 第123章 【花簪的始末】

结果,当赵千怜看到这张图谱的时候也惊愕不小:“那你的意思就是说这支花簪就有可能是董鄂妃的东西了。”

“嗯,有这个可能的。”那个男子点头道,传说当年顺治帝就是因为董鄂妃的病故而出的家,后来因为孝庄皇太后的阻拦而未能如愿;但是之后顺治帝也故亡了,而这位董鄂妃的尸身也未能保留下来,全部的遗物也伴随陛下而火化了,这也可能是孝庄皇太后深恨的缘故,所以当今世上有关这位董鄂妃的遗物也是少之又少了。”

“哦,原来这支花簪还有这么一大番的曲折故事啊!”而听到这里,赵千怜也总算明白了这支花簪的来历了,可是她还是有些不明白的,“既然这世上对董鄂妃的遗物都已经火化了,为什么还会有流传出来的呢?”

而他一听到赵千怜的询问,立刻就点头称道了:“对,这个问题问得好,你想知道为什么世上还有流传是吧,那是因为当初顺治帝也是一位绘画的高手,他画过许多有关董鄂妃的画像,虽然两位帝妃都已经仙逝了,遗物都火化了,但是董鄂妃的画像却流传了下来,所以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画像上的物件和摆设来推断那个时代的东西,后妃们的穿戴,再去一件件的查阅原件,这样就知道东西的真伪了。”

哪知赵千怜一听到这些马上就头痛了起来:“天呀,听你这么说,那想知道这些东西的原件就要等到猴年马月了,而且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啊!”

“嗯,是非常繁琐的,但不是我一个人去查啊,我还有其他的帮手的。”看到赵千怜如此的惊讶,那个男子也只好微笑的安抚道:“我只是提供资料,然后其他的人帮我去查找,而我再反馈回所需要的人,不过这查找的故事也的确不同寻常,它就是在告诫我们珍惜每一个物件,保护好它们就是对得起我们自己的历史。”

而赵千怜听到这些也非常的赞同:“对,你说的不错,保护好它们就是对得起我们自己的历史,我觉得你不像一个生意人,而更像一个文人!对了,我还还不知道公子你的贵姓,我姓赵名千怜。家就住在这附近。”

见到赵千怜说出了自己的名姓,那个男子也接着回应道:“我姓孙名汉杰,是这里的少东家,但是我也是汗青文学社的社长,这是我的名片,请你笑纳。”说着,孙汉杰就从上衣口袋里面拿出一张名片递给了她。

可赵千怜见到这张名片却笑了起来:“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头衔的还挺多的吗!不过见你年纪比我大些,我还是叫你声大哥吧。”

结果孙汉杰听到她的回应却极不满意,“不要叫我大哥,好像我有多老似的,就叫我汉杰吧。”其实他想跟她多亲近些,所以又告诉她道:“现在我帮你去找找那支点翠花簪的整套首饰,看看市面的估价是多少,你就在这里稍作片刻吧。”说着,孙汉杰就拿着那支花簪走开了,只留下了赵千怜坐在这里,但是她又闲来无事,就拿了茶几上几个小摆设慢慢的赏玩了起来。

可没过多久,就看见孙汉杰拿着一沓的报纸兴匆匆的泡了过来:“赵小姐,我找到了,你快过来看!”

而赵千怜听到喜讯就立刻的走了过来:“在什么地方,快告诉我!”看到她脸上急切的表情就知道赵千怜也想知道这支花簪的由来。

于是孙汉杰就将手中的一沓报纸都摊到了茶几上:“首先,我找到的是这支发簪的出处,它应该是一套四时令首饰中的一件:这套四时令首饰是当年顺治帝专门为董鄂妃所打造的,讲究的是春夏秋冬与梅兰竹菊节气和花卉的对应,其中还添加了龙凤呈祥的寓意。所以,这一套首饰一共有十二件,包括了发簪、抹额、项圈、玉锁、手串,具体的说明因为年代久远和战乱都消失了,而我是通过一些密档才查到的,根据与最近拍卖行的一件清宫首饰的比较,我可以估价出这支点翠花簪最多在五十万银元上下,还不包括它是点翠的也曾经是董鄂妃的所爱。”

(https://www.biquya.cc/id178246/5679303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