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父女穿越:带着全村逃荒去边关投靠我爹 > 第十七章 赶路

江三爷磕了磕烟袋:“就算是能回去,咱们现在也不能回去,回去了,这命就捏在别人的手里,那些杀良冒功的人还少了去吗?我的意思,咱们抓紧往甘州走,早一天到,早一些放下心。”

旁边众人就说:“三爷,我们都听您老人家的。”

又有人说:“咱们这些年,靠着三叔的谋划,村里人可是没少挣钱,依我看呀,只要有三叔在,咱们就能有好日子过。”

旁边就有人跟着附和,江三爷站起来,一直佝偻的身体看起来挺拔了很多,高声说:“咱们大家伙,只要心齐,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我也知道,咱们这些天,走路大家伙都累了,咱们再坚持坚持,等到了甘州,安定下来就好了。”

江振中赶紧说:“咱们去了甘州,就有现成的土地让大家伙耕种,有愿意投军的,将军帮着办,要有愿意做买卖的,将军说,他给出本钱,将军说了,但凡是跟着他的,他一定会让大家伙过上好日子。”

旁边众人一阵叫好声,手里有了粮食,不怕饿肚子,后面几天,路上竟然能够采到一些常见的野菜,大家的热情就更高涨了。

距离梁州城最近的一个县城,这边已经看不到逃难的灾民了,  城门口的衙役看到这一行人,赶紧把人给拦下来。

江奎上前说道:“差爷,我们是随州那边过来的灾民,家乡遭了灾,我们这是要去甘州那边投奔一个族人,这是我们的路引。”

衙役惊讶的看着这些看起来很疲惫,但是精神却很好的灾民,一脸疑惑的问道:“圣上派三皇子去随州平叛了,你们是怎么从随州走出来的?”

江奎赶紧解释:“我们老人孩子多,从村里出来没敢走官道,走的是一条山路,我们在山里转的时候,也遇到一些灾民,听说外面乱了,不敢出来走大路,就这么一直走山路出来的。”

衙役翻看着厚厚的一叠户籍跟路引,对江奎说:“这么远,你们也是不容易,这样吧,我去跟我们主簿说一声,让主簿帮你们把手续办一下,不过你们这么多人,应该是不能在城里待,想要买东西,只能留两个人,我给你派两个差役,陪你们把东西买齐了,然后你们赶紧离开县城。”

江奎连连道谢,说话间,一个有些陈旧的荷包就到了衙役的手里,衙役用手捏了捏,心里高兴,就派人去县衙找主簿。

那主簿跟着衙役关系很好,接到信之后,带着官凭印信过来,看到那些户籍还有路引,也是吃了一大惊,知道他们村走了这十几天,没有一个伤亡的,就更惊讶。

江奎凑过去,又是从袖袋里面拿出来一个小小的荷包,不过这个荷包看起来轻飘飘的,偷偷地塞进主簿的手里之后,这才拱了拱手,解释道:“我们村一个姓,也是前些年逃难去的随州那边,族里还有人留在甘州,给我们来了信,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回甘州那边的老家,都是为了活命,也是乜有办法。”

主簿捏了捏手里的荷包,知道这是给的银票,又听到说是准备要去甘州那边投靠族亲,很麻利的给办好了手续,交接好了之后,又对江奎说:“城里不让灾民逗留,刚才李捕头已经说让你们留下两个人置办东西,你们趁着天色还早,快快离开吧。”

江奎不敢怠慢,招呼一声,带着人就往城门里面走,那是一点都不敢耽搁,生怕一耽搁再出什么意外。

这个县城,一条南北大街联通南北两个城门,从南城门进入之后,顺着这条大街,一直往北走,到了北城门,守城的检查过南城门给办的手续之后,就放人,江振中则是带着两个人,按照单子上记下来的,去粮铺,布店,杂货店采购东西,采购结束,急匆匆的就往北城门赶。

宁浅浅跟着走在马车边,驻足南望,看到已经走出很远的城门,这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过了这个县城,后面的环境就慢慢的好起来,不仅是地上长出来野草野菜,那些树也发芽了,远远地望过去,一片的青嫩。

过了梁州城,他们就一直走官道。

官道修的平整,马车走在路上很稳当,但是,宁浅浅还是带着周朗,跟着马车走路,训练周朗的耐力,至于江振中,更是带着一帮子小伙子,跑前跑后的,小伙子们吃的饱,一身的力气,倒也玩的开心。

江三爷坐在牛车上,看着壮实了很多的小孙子,对跟在牛车边走路的江奎说:“大奎啊,这次得亏有你还有振中小子,要不然,咱们村这老老少少的这么多口子人,怎么能安全的从随州逃出来哟。”

江奎笑了笑,也是村里的人愿意跟着他们父子去甘州,要不然,江奎也是要跟江振中,带着全家人去甘州的。

江奎在甘州待过挺长一段时间,甘州那边,跟游牧民族接壤,古代的丝绸之路,也是要从甘州这边经过,经过不知道多少年的经营,甘州这边有了一个规模很大的互市,大梁的人带着盐,丝绸,茶叶,在甘州的互市跟那些胡商交换香料,皮子。

白家有自己的商队,白氏早些年靠着白家的商队,在京都开了一个专门卖一些稀罕的东西,后来,白氏就派江奎  跟着白家的商队,走南闯北的见识了一番。

白氏打算的挺好,把江奎培养出来,以后就算是白家的掌家之权落到别家,自己也有一个有经验的大掌柜,还会害怕白家的人糊弄自己吗?

只可惜,白氏没有活几年,早早的  就离世,白氏生前,有想在甘州发展自己的商行的打算,所以,在甘州,不仅是有铺面,还在甘州城外置办了一个几百亩地的庄子。

白氏在甘州的这些产业,知道的人很少,白氏去世之后,江妈妈怕伯府的那些人会谋夺白氏的嫁妆,明面上的嫁妆没有动,白氏后来自己置办的产业,房契地契都伯府拿了出来。

后来,伯府的三爷西北投军,江奎就陆续的送了一些江家的人过去,暗地里把白氏那庄子还有铺面经营起来,十多年下来,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江奎知道这些,江三爷自然是也知道,要不然,也不会把江氏族人给送过去,而且,送过去的基本上算是江氏一族精英。

宁浅浅认为,既然已经走出随州,远离灾荒之后的战乱,后面的路,应该是要好走很多了,但是,事情根本就没有按照宁浅浅的想法发展,他们还没出梁州的地界呢,现世就给了宁浅浅一个下马威。

官道确实是好走,路修的平坦,宽敞,就算是最窄的地方,两辆马车也能并排行走,还能保证按照一定的速度前进,一天的路程之后,就能有驿站,可以休息,也可以在驿站补充物资。

特别是过了梁州之后,路就更好了,这一条路,是梁州通往京城最重要的一条陆路。

宁浅浅观察过,这条路上,最近走的最多的,就是从京城往梁州方向运送的一些粮草,武器,听说,随州那些造反的灾民,已经弃了随州城,占据了一座易守难攻的山头,三皇子最近正在组织人手攻打那个山头呢。

宁浅浅现在就盼着赶紧的到甘州去,她心里可是揣着周朗这颗雷呢,就怕路上爆了,三皇子去随州剿匪,背地里到底是为了什么,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宁浅浅又看了一眼走在自己前面,小步伐越来越稳当的周朗,这都走了小一天了,还不见疲累,这身体素质提高的可不是一星半点,他已经跟着梦桃修习内力,在吃的上面,江妈妈历来是不缺了身边这些孩子的嘴,也就是过梁州之前因为手头的粮食不够,怕没地方买,吃饭要算计,过了梁州之后,一些村镇上都有粮铺,挑着最好的大米,百多十斤百多十斤的买,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好。

(https://www.biquya.cc/id178213/5679313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