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父女穿越:带着全村逃荒去边关投靠我爹 > 第四十四章 劝诫

青萍跟青玉,一个扯着布料,一个拿着剪刀,正在剪那两块布料。

看到他们的娘已经发现了,拿着剪刀的青萍加快了手里的速度,咔嚓咔嚓两剪子,就把两块布料给剪成了小块的,

平安的婶娘坐在大通铺的炕沿上,青萍跟青玉则是坐在靠近窗户的位置,看清楚两个闺女在干什么之后,平安的婶娘翻身就跪在炕上,三两下爬过去,一巴掌就打在了青玉的头上。

青玉疼的眼里接着就有了眼泪,但是还是倔强的拿起手边的油布,平安的娘想要去抢那块油布,被青玉挡着,一边扯着青玉的胳膊,一边厉声骂道:“要死了,有你们这么祸害东西的吗?”

平安婶娘的这句话,惹的房间里的人都看过来,这个通铺,住的是女人还有年龄比较小的一些男孩子,另外一个通铺住着村里的男人,两个通铺挨着,这边说话那边能够听到。

看平安婶娘一下一下的打青玉的头,旁边几个妇人赶紧拉着她,劝道:“有事你好好的说就是,打孩子做什么?”

平安婶娘气的呼哧呼哧的喘粗气,指着已经剪了油布的两个姑娘说:“你们看看她们在做什么,那么好的东西,两剪子下去还能做什么?”

旁边一个婶子就说:“永安娘,那不就是让孩子们做两只娃子的吗,我看剪成这么大正好呢。”

永安就是平安婶娘的大儿子,叫江永安,已经十六岁了,跟着江源他们在护卫队。

平安的婶娘不屑的说:“泥地里长大的孩子,哪里能用这么精贵的东西?”

旁边一个婶子听到这话不高兴了:“永安娘,这俩姑娘是你生的你养的,按理说,你要怎么对她们俩,我们也不能说什么,看我这一路上看过来,有几句话憋在我心里,我要不说出来,实在是难受,是,不仅是你们家的俩闺女,我们家的,还有各家各户的闺女,谁家不是泥地里长大的?咱们庄户人家的孩子,日子不好过,就是那么过来的。”

旁边几个大娘婶子跟着点头,谁家也不富裕,祖祖辈辈们都是这样,女孩子们就在长辈们的忽视下慢慢的长大,有些人家对待女孩子的态度,甚至影响到女孩子们的兄弟,他们有些对自己的姐妹甚至是恶语相向,当然了,如果江三爷发现这种情况,会很及时的制止。

那位婶子继续说道:“不仅是咱们的闺女们,就是咱们,从小也是这样长大的,我小时候,最羡慕的就是家里的姐姐们长大了之后,能做一身新衣服穿,一直到我出嫁,我都没有捞着一件新衣服穿,那嫁衣,还是我姐姐当年的新嫁衣,我大姐穿过之后,  我二姐成亲的时候借了去穿,我成亲的时候,也接过来穿,甚至我小妹成亲的时候,也穿过,为什么,都是穷闹的,女孩子,谁不想穿好看的衣服,谁不想是被偏爱的那一个,不是被偏爱的那一个,跟家里的兄弟一样的待遇也很好啊。”

这位婶子说着说着,想起做姑娘的时候那些心酸的过往,眼圈不由得红了,很多女孩子,都是从那样的被忽略的时候过来的,有些成了亲,当了娘之后,不经意的就会把曾经遭遇的一切施加到她的孩子身上,有些,则是吃过苦之后,心疼自己的孩子,不想让孩子们去经受她自己曾经经过的那些伤心往事。

不是没有听说过,出来逃荒,最先被放弃的,就是家里的女孩子,可是,他们这些人,有人护着,一路从随州走到这千里之外的地方,慢慢的,这些做了母亲的女人,慢慢的就知道,原来,女孩子也是被人疼着的,女孩子,也能像男孩子一样,识字,读书,学医术,沈望舒最看重的一个学医的苗子,就是一个女孩子,五六岁的年纪,脑子好使,教过的东西,记在脑子里就忘不了,那些药材的习性,跟她说说之后,就牢牢地记住。

旁边一个大娘轻轻地拍了拍这位已经哭的泣不成声的婶子的肩膀,对平安婶娘说:“都是从咱们身上掉下来的肉啊,咱们没有条件让他们过的好一些,这会有人能想着她们,替咱们疼着她们,咱们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永安娘啊,先不说别的,就说明儿个,别人家的姑娘都把宁姑娘给的这些布料油布穿在草鞋里面,就你们家这两个孩子没有,大家会怎么看你?”

平安婶娘没有做声,她自然是知道,如果家里人名声不好,不仅是已经到了说亲的大儿子不好找媳妇,就是这两个女儿,也不好找婆家,接亲,谁不想结一门好亲家呢?

看平安婶娘神色有些松动,那个大娘继续劝道:“孩子们也大了,明明能跟别人一样都有,偏她们的被你拦下,你这不是让孩子心里恨着你吗?你听嫂子一句劝,这些又不是多么值钱的东西,还是人家宁姑娘专门买给这些小姑娘的,为的也是小姑娘们不要受了凉,日后遭罪,要她们姐妹两个没有用,你让人家宁姑娘怎么想?咱们能从随州平安的走到这里,靠的可是人家宁姑娘。”

平安婶娘这时候也是想过来了,对啊,又不是自己出钱买的,是人家宁姑娘给准备的,为的还是自己孩子好,自己要不让孩子们用,怎么,是自己对宁姑娘不满意还是对宁姑娘做这事不满意?

平安娘赶紧给搭梯子:“他婶子,趁着这会还没有熄灯,赶紧让孩子们自己缝起来,明儿个一早上路的时候,直接穿上就行。”

旁边几个做娘的也随身附和,几个小姑娘就凑到青萍青玉身边,跟她们一起用剪子把布料,油布剪了,在脚上比划一下大小之后,快手快脚的缝起来。

江妈妈一直站在门外,听了一个全场,说实话,平安这婶娘,她要真的坚持不让俩闺女用了宁浅浅送的东西,江妈妈都打算去找江三爷,平安的叔叔,就像刚才那位大娘劝平安婶娘说的那样,人家宁浅浅是心疼这些姑娘才用自己的钱买的这些东西,不跟着他们江氏一族的,不欠着江氏一族的,要真的不承这个情,那就直说,没得让几个不懂事的坏了江氏一族跟宁浅浅的情分。

宁浅浅可不知道通铺这边发生的事情,她在上房里面,跟明媚梦桃青桃还有周朗坐一起,帮着青桃准备明天的小课堂上要讲的内容。

宁浅浅说:“我的意思,想要让他们的课堂内容更加的丰富,不拘是什么四书五经,算术,还有什么律法啊,农学啊,能加的都加一下,知道的多了,人就不会愚昧,人不愚昧了,思想就能发生转变,思想转变了,那可就有无限的可能了。”

明媚笑着说:“你这是要准备培养讼师吗?还要教孩子们学习律法。”

宁浅浅摆了摆手:“明媚姐姐,我们生活在这大梁,想要做一个合格的大梁人,最起码的就要遵纪守法,律法,是最低的道德底线,有了律法的约束,在要作恶事的时候,才会有所顾忌,所以,学习律法,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别人欺负咱们,哪里应该,哪里不应该,律法上都能找到答案。”

明媚眯着一双狐狸眼想了好久,对着宁浅浅竖了竖大拇指,“还别说,你这个理由,我是想不到话来反驳。”

青桃沮丧的说:“我的好姑娘啊,我这只会背三百千的人,你让我教人家学习律法,这,这是不是太难为我了啊?”

宁浅浅笑着说:“也不是你要学啊,我也要学,咱们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教给大家啊。”

周朗却说:“姐姐,律法其实不是那么好学的,有些地方还需要有专门研读过的人给解释。”

宁浅浅啊了一声,看明媚,明媚点了点头:“这个咱们可以放到以后,你要在庄子上建学堂,请一位精通律法的先生来开设一门律法课就可以。”

宁浅浅哦了一声,说:“那农学是不是可以先教起来呢?我上次去买书的时候,买了一本关于农学的书,咱们可以用那一本书,先教一些基础的。”

对于宁浅浅的这些听起来有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不管是明媚还是周朗,都觉得应该帮她去实现,他们两个,算是宁浅浅捡回来的人,宁浅浅给了他们第二次的生命,他们应该帮着宁浅浅实现她的想法。

(https://www.biquya.cc/id178213/5679310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