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平板缝隙雷达天线的加工难题
这部AWG-9雷达是用歼七战机换的,而歼七战机的生产是在成都,所以雷达目前还在成都。
由于在川省还有国内最重要的机载雷达研发机构607所,所以,雷达就没有被转运到首都去,各个相关机构也是去川省考察这部雷达。
对秦文明来说,这也正好是顺路的,毕竟他需要把自己这台超级计算机送到611所去,这样就能解决611所和132厂的问题了。
绿皮列车在咣当咣当地开动着,张小花对这里的一切都感觉到了新鲜,毕竟在后世出差坐高铁,早就忘记了乘坐绿皮车是什么感觉了。列车晃晃悠悠,每次到一个小站都会停下来,然后会有大批的人上车,幸亏买到了卧铺票,否则的话车厢里一定是无比拥挤。
秦文明舒坦地躺在卧铺上,机箱和显示器等东西就放在一旁,随时都能看到。要是这台电脑被偷了,那可绝对是重大损失。
“607所也不容易啊,搞了这么多年,终于将204雷达发展成熟了。可惜啊,已经太晚了。”望了窗外良久,坐在秦文明床铺上的张小花开口说道。
“你们知道607所?”对面卧铺上一个人好奇地问道。
“当然知道了。”秦文明说道:“十所的技术骨干过去建立起来的,主要负责人是老朱。”
秦文明这个老军工主要研究的项目就是雷达,自然也对国内的雷达所很清楚。
在后世,雷达领域里的老大是14所,有一大批的专家牛人,空警2000、海军神盾战舰上用的346海之星雷达等等,都是14所研发的。
不过,14所最开始是搞地面雷达的,要说专业搞机载雷达的还得是607所。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为了国防需要,立足国内现有的工业基础,国内开始搞歼七的双发放大版也就是歼八,同时决定研制配套的雷达,这个任务交给了十院十所。
到了69年,上级决定建立专业的机载雷达研究所,也就是现在的607所,在那个三线工程不断上马的年代里,607所被选定建立在川省内江市。十院十所机载雷达研究室的所有人员也就来到了607所继续搞研究。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研制专门给歼八战斗机使用的204雷达!
此时,听到秦文明和张小花的对话,对面的人来了兴趣,和两人聊了起来。“老朱?”对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你们说的是我吗?我叫朱克昕。”
什么?
秦文明有些尴尬地看向对方:“您是朱老?”
对方看上去五十岁左右,两额已经有些白发,戴着一个厚厚的眼镜,穿着一身中山装,看上去还真像是搞技术的。
和秦文明记忆中的那个挂在墙上的画像还真的很相似啊!
朱克昕1933年出生,经历过战争年代,五十年代的时候参军入伍,在军队中很快脱颖而出,之后被送到大学深造,出来之后就在十所工作,后来,607所组建的时候,他就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前往山区研究机载雷达。
可以说,他是国内机载雷达的奠基人啊!
“老什么老,我才五十二岁,还能再给祖国奋斗三十年。”朱克昕笑呵呵地说道:“还是叫我老朱可以,朱老不行。对了,你怎么称呼?”
后世的秦文明当然得叫朱老,但是现在,他和眼前的人年龄也没差多少,所以,对方当然不能听朱老的称呼了。
“我叫秦宝山。”出来之后,秦文明就开始冒用老爹的身份了。
“什么,你就是秦宝山?”对方睁大了眼睛:“你是咱们雷达领域的专家啊!”
在系统内,现在还有谁不知道秦宝山的?771厂一款款的产品都是他研制出来的啊!步兵雷达,防空导弹雷达,这些全新雷达一举奠定了秦宝山在这个行业里的绝对地位。
哪怕就算是搞了大半辈子雷达的朱克昕,听说了秦宝山的大名之后,都非常的兴奋。
“我不算什么,老朱,你们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204雷达的研发,让人敬佩。”朱克昕认真地看向秦宝山:“我怎么感觉,你这句话让我听起来很不是滋味呢?”
204雷达从六十年代就开始搞了,一直到了84年4月8日,204雷达通过设计定型,获得航空工业部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
但是,这款雷达的性能早就落伍了,在西方已经进入脉冲多普勒雷达的领域很多年之后,东方搞出来的这款国内最新雷达还是单脉冲的,探测距离还不到三十公里!和西方至少七八十公里的探测距离相比,实在是太落后了!
其实,在204雷达刚刚开始研制的时候,它采用的技术并不落后,毕竟六十年代普遍使用的就是这种单脉冲雷达:只发射一个或者几个脉冲就可以测定目标的角度变量,对于倒相式欺骗干扰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前老式的圆锥扫描雷达就没有这种能力了。
同时,这种雷达的天线还采用了专业的卡塞格伦天线,发射机峰值功率200千瓦,雷达显示屏和光学瞄准具可以联动,要是放在六十年代,这些技术都是最先进的。
但是,耽误了十年的时间,甚至原本项目的负责人童老都被打倒了,导致项目群龙无首,到了84年,也就是去年才算是正式定型,性能当然落后了。
二十年磨一剑的204雷达,和771厂几个月就出现的新产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啊!
想起这些来,朱克昕就感觉到心中很不是滋味,这是起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啊,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越来越远,怎么能让人不难受?
“对了,老朱,你怎么在火车上?”秦文明只能转移了话题。
“去首都汇报工作,接受新的任务。”朱克昕说道:“咱们的歼八改两侧进气,需要先进的机载雷达,上级决定在咱们的204雷达基础上修改一下,塞进去暂时应急。”和歼七一样,歼八最初也是机头进气的布局,毕竟它就是歼七的双发放大版。204雷达就塞在歼八的进气道调节锥里面。
不过这种设计毕竟落后了,所以601所在得到了米格-23的样机之后,就决定把米格-23的机头移植过去,形成两侧进气的布局,这样机头空出来,可以塞进去更大的雷达。
但是,更大的雷达在哪里?
这些年来,国门打开,空军也见识过了先进的装备,对于自家生产的这些东西的鸡肋是深有体会。
他们想要更先进的武器,但是买不起,也只能是在自己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了,把204雷达放大成为208雷达,就是歼八雷达的暂时解决方案。
“这种雷达太过时了,根本就无法满足需要。”秦文明说道:“咱们这次……”说到这里的时候,他停了下来,毕竟卧铺车厢里不止他们几个人,还有其他的旅客啊!在这里说话,可不能涉及到机密内容了。
朱克昕笑了笑:“没错,咱们是为了同一个目的来的,原本咱们607所还是信心满满的,不过,既然你们来了,估计咱们是没机会了。”
607所是最专业的机载雷达研究所,所以他们非常期待能获得那台AWG-9雷达,然后研究上面的技术,不过,771厂这个后起之秀也来了,那他们就真的没什么机会了。
听到朱克昕这样说,秦文明赶紧摇头:“这可不一定,毕竟我们现在手头有很多项目,恐怕没机会再接触这个专业领域。你们607所才是最专业的。”
“唉,就算是有了样品,咱们没有加工工艺,恐怕也做不出来。”朱克昕感慨了一句:“咱们以前的时候曾经也研究过相关技术,在50年代末,咱们有个叫做JL-2A的项目,就计划使用平板缝隙天线,但是没有精密加工技术,咱们采用的是地面雷达那种使用多根单独波导管焊接拼接到一个平面的天线。虽然捣鼓出来了,但是却没有装机价值,只能放弃。”
说起平板天线来,其实海军用的更多,比如现代级上的顶板雷达,就是一面平板结构,如果仔细看的话,就可以看到它是由一根根的管子组成的,就仿佛是栅栏一样。这就属于开口波导阵列结构。
每一根管子都是一个波导管,上面开口辐射电磁波,从原理上说和机载雷达的平板缝隙天线一样,但是,这种方式做出来的天线,体积和重量都是相当庞大的,一般用在陆基或者舰载上。
当然了,因为老毛子的技术不够先进,所以这种雷达也用在飞机上,比如老毛子的A-50预警机,那个蘑菇盘里面也是这种东西。
至于战斗机上的平板缝隙天线,是直接在波导表面开缝,让小缝隙成为一个天线,将电磁波辐射出去。仅仅是这条缝隙的加工,就需要专门的数控机床来操作,只要精度稍稍不足,那出来的就是废品。
就算是有了AWG-9雷达样机又如何?如果没有先进的加工技术,那也照样白费!
老毛子先进的米格-29和苏-27战机,原计划使用这种雷达,最后因为加工难度而放弃了,甚至就是在欧洲,幻影2000之类的战机也在用倒卡天线,进入九十年代之后,他们才攻克了加工技术的难关。
说起这些来,朱克昕又有些意兴索然。
AWG-9那强悍的性能,离不开那面先进的平板缝隙雷达天线啊!己方就算是有了样机,没有天线的加工技术,也是白搭。
“虽然我们没有先进的加工设备,但是我们有聪明的头脑,我们可以用特殊的方式来完成天线的加工。”张小花开口了。朱克昕眼前一亮:“特殊的方法?什么方法?”
(https://www.biquya.cc/id177526/2985963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