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四章 大型天线的加工难题
“都老夫老妻的了,至于这么激动吗?”张小花的话语带着抱怨,脸上却是满满的笑意。
“赵强都有老婆了,我这个有老婆的人反倒成了和尚了。”秦文明说道:“你说我现在是什么心情。”
“暑假不是才见过面吗?”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几个月,相当于隔了多少年?”
秦文明很是霸气地说道:“这次来度假,可得把假期请得长一些,只有黄金周不够。”
“嗯。”
“你同意了?”“对啊,不把里面需要的平板缝隙天线加工问题解决,我能出来吗?”张小花说道。
“好,那咱们就进去……也不在乎这一天工夫,咱们先在外面待一晚上,明天再进去。”
秦文明改变了主意,他知道,自己要是进去的话,妻子肯定又要忙于工作了,这个时节,最适合旅游了,也该享受一下美好的生活才行。
外面传来了秦宝川的声音:“小明,你还不进去吗?里面还等着要装备呢。”
“不着急,明天。”
“我们还是进去吧,进去之后,我们在厂子里转悠转悠,寻找一下儿时的回忆,然后再去新厂区。”张小花说道。
秦文明点头,扭头看过去,却发现秦宝川已经穿上了屏蔽服,上了爬山王的后座。
“大伯,你也要进去?”
“对啊,我也得进去,这种龙芯服务器用的是全新的指令集,虽然也是Linux系统,却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得亲自进去,教他们掌握这种服务器的操作。”
秦文明上下打量了自己大伯几眼:“在外面时间久了,想家了?”
如果不是隔代人,秦文明还真想问,是不是想伯母了?
男人嘛,都是需要女人的。
“小明,别废话了,快过时间了。”
几个人进入了里面的世界。
秋风吹来,枯叶飘落,秋天的景象有些萧瑟,却有另一种美,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老厂区这边还没有荒废,以前的筒子楼还打扫得干干净净,回到自家的房间的时候,秦文明有些小小的激动,他拥抱着自己的妻子:“有没有感觉像是在做梦?”
“没错,这像是在做梦,不过,又很现实。”
就在这个时候,床下突然传来了小孩的笑声。
秦文明脸色一变,从床底下把小明给拎了出来:“好啊,你小子居然在这里偷听,你怎么又没去上学?”
“今天放假啊,我就过来看看,有没有需要我运输的东西,大伯,你是不是要和伯母做一些羞羞的事情?你们做你们的,我就在这里睡觉,这里也是我的家。”
“你小子,什么时候学会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了?”秦文明不满地白了小明一眼:“等我告诉你爸,打你的屁股。”
“我爸在厂里忙得不可开交,怎么会来这里。好吧,那我走还不行。”小明一边说,一边向外走,刚刚推开门,就看到了楼道里的秦宝川,立刻就是脸色一变。“爸,我这就回去。”他说完之后,一溜烟地从另一侧的楼梯跑了。不用说,他再次把秦宝川认成秦宝山了。
“大伯,你还没走?”秦文明看向秦宝川:“不回家看看吗?”
“不,时间太紧张,我还得给老王他们介绍龙芯服务器怎么用,我只是来和你打个招呼,想要让你伯母来这边和我见个面……”
“当然没问题。”秦文明说道:“你想要把伯母带出去都行。”
“那可不行,我就说这里是咱们的秘密基地,我一直在这里工作,让她放心就可以了。”
“好吧。”
第二天,771厂新厂区。
“张工,您可算是回来了。”
“没错,大家伙都在等着您呢。”众人一片欢迎。
“这段时间,我们的产品质量如何?”张小花向罗科长问到。
“经过咱们的不懈努力,平板缝隙雷达天线的废品率已经降低到百分之二十以内。”罗科长说道:“咱们的产品已经是一流水平了,只不过,加工直径七八米的雷达天线,这还是第一次。”
任务早就安排下来了,技术科一直都在研究,但是,却始终都没有结果,这么大的平板缝隙天线,该如何加工?
他们就在等待着张小花的到来呢,只要她来,就一定会解决这些加工难题。
“对啊,按照38所那边提供的数据,雷达天线罩是9.1米直径的,里面的雷达天线直径也有7.3米,这么大的天线,咱们该怎么加工?”“就是啊,咱们进行的是薄壁零件的加工,这么大的尺寸,加工过程中的应力很容易导致工件变形。”
“这么大的天线,肯定不是一体加工的。”张小花说道:“我们将天线分开加工,然后把它们镶嵌到铝合金的框架之中。”
普通的机载雷达天线不需要框架,平板直接就能工作,转动什么的都不受影响。
但是,如果是大型预警机的雷达就不行了。
平板天线怎么加工,怎么安装,都是一门学问,就算是西方,也绝对没有加工七八米直径雷达天线的专门的数控加工中心,他们肯定也是分开加工,然后拼接在一起的。
国内没有走平板缝隙雷达天线的道路,上来就是相控阵,一个个的T/R组件直接镶嵌到了天线之中,形成了蜂窝状的结构。
张小花接触不到E-3预警机的雷达生产和安装工艺,她也只能是自己摸索,这段时间以来,一直都在研究怎么利用现有设备加工和安装的问题。
现在,已经有了完善的方案。
听到她这样说,在场的人都睁大了眼睛。
张小花能想到的,他们也能想到,但是,这个方案也是最先被他们排除的。
“如果我们分开加工的话,加工没问题,但是,怎么组装在一起就难了,尤其是组装精度,稍稍有偏差,就可能会导致雷达辐射电磁波出现异常,这样的天线就成了废品。”
这种方案不行啊,组装起来就成废品了!
“没错,如果这样的话,就会有大量的电路需要焊接,焊接的过程中稍有误差,也会变成废品。”
整体加工,是一块平板,不需要焊接,分开的话,那焊点就太多了。“这些都是问题,不过,我们可以想办法解决。”张小花说道:“总之,想要生产一大块平板是不可能的,我这里已经做了三种设计,希望其中一种能成功。”
加工雷达天线的技术人员,最不害怕的就是失败,因为在以前的加工过程中,废品率甚至超过百分之九十,他们就是要在废品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完成研发。
在电子工业里,失败也是很常见的,就拿液晶屏技术来说,在九十年代刚刚起步的时候,废品率高到让人发指,简直就是在一大堆废品中寻找凑合能用的屏幕,后来不断改进提高,工艺就成熟了。
这段时间来,张小花仔细研究,确定了三种方案,不过,究竟哪种方案合适,她也不知道,得需要在这里试制一番,才能最终确定。
最坏的可能,就是三种都不合适,还得另想办法,不过,张小花有这个心理准备,她不怕失败,她必须要鼓足勇气。
秦文明知道,妻子又要进入到工作状态之中了,自己怕是又要当和尚了,不过,每天和妻子在一起工作,就已经很不错了。
秦文明也没啥可抱怨的。
假期的时间宝贵,张小花几乎每天都会忙到很晚,白天忙,晚上忙,好在她主要做指导工作,具体操作这方面已经有相当熟练的工人了。
每一块平板缝隙天线的尺寸都要相当精确,铝合金的框架更是不能有一点误差,所有人都在精益求精。
“秦工。”这天,771厂里来了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她看到秦文明之后,满脸都是激动和兴奋:“您好,我姓黄,来自中科院计算机所。”
“黄老?您可是咱们国内芯片工业的奠基人,您怎么找到这里来了?”秦文明很是好奇。1936年,黄老出生在广西南宁,之后,抗日战争就爆发了,南宁两次被鬼子占领,黄老在乱世中长大,看到了祖国遭受的苦难,她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努力刻苦学习,之后,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她选择的方向就是半导体。
当时的黄老就已经看出来了,未来的时代将是半导体的时代,没有半导体,那就没有强大的科技,没有先进的国防力量。
60年,黄老进入中科院,就开始研发起来了芯片。
在当时,苏联专家已经离开,在一穷二白的困难环境下,黄老和同伴们一起努力,攻克种种技术难关,第一台单晶炉,第一个晶体管,第一块集成电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发展着祖国的电子科技。
现在,黄老已经五十多岁了,她这样年龄的老人,已经可以享受退休待遇,过清闲日子了,但是,她闲不住,依旧在关心着祖国的科技发展,尤其是电子计算机领域里的科技。
所以,当秦宝川弄来了龙芯服务器,黄老跟着一起去看样机之后,再也坐不住了,跑来找秦文明了。
对这样的老人,秦文明是十分尊重的。
“我想要来和你聊一聊计算机事业的发展。”黄老说道:“你带来的那些东西,我都已经看到了,我所知的国内的电子厂根本就生产不出那种计算机来,您是怎么做到的?您有能力帮我们国内计算机事业迅速发展起来吗?”
黄老过来,肯定是为了芯片的事情的。
秦文明在国内太厉害了,不管他推动的什么项目,都能快速发展起来,所以,黄老也期待着秦文明能把国内的芯片行业推动起来。
这个提议让秦文明有些为难了,不是他不想帮,而是那门太小了啊,他只能带成品过来,根本就无法带那些设备过来,什么光刻机,刻蚀机,他都弄不进来啊,还得有一大批人员来调试设备啥的。
(https://www.biquya.cc/id177526/2985948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