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大明小学
在各地开始老师考核的时候,那场面,可以说是人山人海了。
大明的读书人非常多,而通过科举成为正式官员就没有那么多了,其中竞争的残酷性,比后来的高考还要激烈,通过率非常的低,很多人都是终生卡在秀才这个尴尬的位置上。
当然,秀才也是不错了,已经可以享受一部分的补贴了,但是这个位置真的让人不是那么满足,只有成为举人,那才算得上是一飞冲天,可以担任各种官职。
若是成为进士,那就更是了不得,直接就从县令这一级开始做起,未来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很多人都看不起县令,认为这是一个小官,可在大明,县令那是响当当的,大明本身才有一千多个县,成为一方父母,执政一方土地,这是多大的权力?
此刻的县令出身都是非凡,差不多都是进士出身,相当的了不起。
对这些无法通过科举的书生们来说,成为老师,继续享受大明的福利补贴,这当然是很好的选择。于是乎,只需要几十个人的考核里却出现了上千人。
这让老师的考核工作也瞬间变得残酷了起来,想要从这么多人中成为胜利者,那还真是不容易。朱慈烺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随便的一个决定,居然就解决了最困难的师资问题。
各地的官员当然也没有想到这一点,考核变得复杂了起来,其中当然也有人想要通过行贿的办法来通过,黄宗羲为了防止这一点,几乎走遍了很多的地方,就是要盯着当地的官员,让他们不敢太嚣张。
哪怕是这样,还是屡屡传出有关行贿作弊的丑闻。
越是这样,朱慈烺就越是能坚定建立教育体系的想法,看看全国官吏这都是些什么人啊,不搞是不行了。
在经历了大概四个月的时间后,大明中原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小学的修建,以及对老师的筹备,就差学生入学了。朱慈烺的想法是借用前世的教学时间,八月到一月,二月到七月的开学时间。
京城当然也设立了第一所的小学,但是,京城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为了尽可能做到全面启蒙,京城内是连着开设了十所小学,这样一来,京城的孩子勉强都能入学,只是,个别学校的学生数量可能会爆炸。
朱慈烺也对这件事非常的重视,多次来到京城的各个小学,见了他们的老师和校长,这件事还常常被登到大明报上,成为了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事情。
此刻的教育体系,已经成为了全国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他们都想要早点看到这个制度的正式施行。当时间到了八月,朱慈烺下达了正式开学的命令。
在这之前,朱慈烺已经跟国内的几个大儒完成了对教材的编订。
因为只需要启蒙,因此这第一批的教材做的算是比较简陋,不过就是四门课,语文,数学,道德,以及体育,体育还是不需要教材的。
最关键的语文,因为要担任启蒙的重要性,因此朱慈烺选择了三本传统的启蒙著作,也就是百家姓,千字文和三字经,这三本传统启蒙读物,在此刻早已成型。
完全可以让学生们度过早期的启蒙岁月,因为小学只有四年的时间,因此在启蒙之后,后期的语文课程里就是一些简单的名篇了,这是为了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朱慈烺还特意选了几篇诗词等。
至于数学,那就再简单不过了,大明的数学领域还是相当发达的,朱慈烺甚至都没有多少参与数学教材的编订,国内不少的数学大家就已经帮着完成了这项工作。
朱慈烺在后世看到很多小说,主角回到过去后就用九九乘法表来吓坏众人,实际上,这九九乘法表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在西汉时的九章算术里,更是存在着一元一次,一元二次等方程。
再往后就有多元n次的方程,甚至是勾股定理,圆周率……这些还只是南北朝时的数学领域。
在大明,数学领域就更加发达了,除非你会微积分,否则在这些人面前是装不了比的。不过,此刻的西方已经开始有了微积分的初期研究,所以不能小看古代。至于道德,很多人想要加上什么二十四孝之类的故事,却被朱慈烺给否定了,他需要培养出的人才,是有全方面的素质的,不能只是愚孝愚忠,要让他们知道是非对错。
于是乎,朱慈烺召集了很多的文人,包括钱谦益在内,让他们写出一些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故事,故事内容不能太空虚,必须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从多方面来写。
例如对友情的忠诚,诚信守诺,帮助他人等等。
对钱谦益在内的这些文学大家来说,写这么简单的故事,简直就是太轻松了,他们原本都不太愿意写这种简单东西的,可是听到朱慈烺说写这些文章的人可以当天下人的老师,他们立刻又觉得很香了。
天下人的老师,这是多大的名声啊,傻子才不愿意去写呢。
于是乎,他们绞尽脑汁的开始书写,很快,道德的教材也顺利完成。
就这样,在八月开学的时候,孩子们所需要的教材已经准备妥当。小学对大明的百姓们来说,绝对一件稀罕事,很多父母都是心惊胆战的将孩子送去学堂,一直待在门口,不愿意离开。
至于那些刚刚招来的老师们,他们也是新人,对教育也未必有太深的理解,可通过考核的他们,能力方面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就这样,各地的孩子们都开始接受教育。
学费是要缴纳的,但是并不多,至于朱慈烺为什么不施行免费教育,主要就是如今的大明经济还达不到那种程度,要是对大明境内的所有孩子进行免费教育,只怕国库的钱就只能全部用在教育上了。
大明在未来几乎就做不了别的任何事情,与其如此,不如设立一点点的学费,这样一来,学费的钱还能反哺教育体系,大明的教育体系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成长。除却学费,教材也是要交费的,目前需要缴费的就这两种了,对大明的百姓而言,这些钱算不了什么,自从大明经济开始腾飞之后,各地的百姓也算是迎来了一段较为富裕的生活。
若是遇到真正贫苦的学生,当地官员还是可以进行补贴的,如此一来,就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至于那些宁愿让孩子当个文盲也不愿意花钱送孩子去上学的,朱慈烺也无能为力了。
目前的大明还没有实力进行强制的义务教育。
(https://www.biquya.cc/id177511/2986724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