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点了点头,“还是殿下说得对,咱们这是收复故土!”
“殿下,那这还需要造船吧,而且这材料钱和人工钱可不是小数目,不过臣一定会督促户部,尽快把资金安排妥当,争取在五年内开始造船,十年内发动东征!”李善长一脸淡定的跟朱橚禀报道。
然而,他的话音未落,邓愈一个箭步冲到了李善长面前,撸起袖子,“老登,你再说一遍!十年?等十年后再东征,黄花菜都凉了!”
一旁的汤和也连忙点头附和,“就是啊,我都已经五十岁了!黄土都快埋到脖子了!岂能再坐等十年?”
虽然按照从龙之功,死后追封一个郡王没问题,那那有个屁用啊。
老子都死了!
活着的时候没混上,死了你这追封做戏给谁看呢!
而且我们都交上了废黜与国同休特权的奏折,朝廷也都准了!
如果我们没有活着的时候封王,那特么不亏得裤衩子不剩?
下一代直接成了侯爵!
你阻拦我们进步,那下面的人怎么办?
我们不能进步,下面的人怎么进步?
李善长啊李善长,阻人进步,如同杀人父母啊!
这个道理你想不明白?
淮西众多勋贵,有几个等得了五年啊?
徐达见状,也沉不住气了,他站起身来,“李阁老!给你半年时间筹钱,半年时间造船,明年就得东征!”
李善长听了直摇头,“魏国公,你可知道这得筹多少钱吗?国家的财政一年就那么点儿,大明现在又要搞改革!哪有那么多钱啊?这笔账可不是那么好算的!”
李善长的语气虽然平淡,但却透露出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似乎对徐达的要求完全不放在眼里。
如今政务完全握在内阁手里,李善长不怂。
而且拖个两三年,压根不会有太大问题,这段时间让朱橚解决一下文臣怎么封爵的事情想必是足够的。
徐达一听,顿时火冒三丈,他猛的一拍桌子,“算不过来你理什么政!”
特么的,你特么现在是合作完了是吧,就开始不顾我们这些人了是吧?
就为你自己谋划,不管我们了?
“这可是军务!军务之事由我们军机处全权负责!韩国公你还是别发表太多意见。”邓愈说道。
李善长嘴角微扬,“诚然,军务之事确实由你们军机处说了算,然而,财政难道就不属于政务范畴吗?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核心问题乃是钱财,而非兵马,你们军机处若想调兵遣将,那便尽管去调吧,内阁管不了,大不了让士兵们游过大海前往东瀛罢了。”
李善长这番话让邓愈如鲠在喉,有苦说不出,就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邓愈气得脸色发青,二话不说,当场脱下自己的鞋子,然后将鞋子里的德砖倒出,德砖脱手,邓愈拿起德砖指着李善长。
“是你当上内阁首辅后便开始飘飘然了,还是觉得我邓愈已经老得连德砖都抡不动了?我再给你一次机会,重新组织一下你的语言!”
李善长被邓愈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一颤,卧槽,你特么怎么跟常家人似的莽起来了?
“你……你……”
这特么是御前会议,你敢带凶器?
这特么不是陛下当朝的时候了,你还敢这么干?
邓愈高昂着头颅,一脸的不服气,他瞪着对方,大声说道,“你什么?你想说我带武器?那可真是不好意思了,这不过是俺的鞋垫子而已,俺就是个大老粗,用个稍微硬一点的鞋垫子,难道还有什么问题不成?”
然而,就在邓愈话音未落之际,李善长突然插话道,“不是,我其实是想说,你能不能先把鞋子给穿上啊?你这脚啊,味道实在是有点臭……”
李善长的这一句话,整得邓愈的老脸唰的一下就红了起来,他有些尴尬地咳嗽了两声,然后结结巴巴的辩解道。
“你……你放屁!我不过就是一天没洗脚而已,哪来的什么脚臭啊?你少在这里胡言乱语,快说,到底给不给钱!”
一旁的徐达见状,也忍不住咳嗽了一声,然后委婉的对邓愈说道,“伯颜啊,你这脚的味道,确实是有点大啊,要不,你还是先把鞋子穿上吧,这样大家也都能好受一些。”
邓愈听了徐达的话,一边穿鞋一边道,“好你个徐天德,关键时刻胳膊肘往外拐!你不帮我说话就算了,还来损我!”
邓愈一边说以边将手里的德砖放在一旁茶桌上,一边穿鞋子。
汤和嫌弃的往旁边坐了坐。
下回不能坐这边了,不然端茶的时候碰到那儿,谁知道手上会不会感染脚气。
李善长认真的说道,“各位,咱们还是好好商量这资金的事儿,我也不是不想支持东征,只是这钱确实难筹啊。”
李善长诉苦,而朱橚又何尝不知道李善长在打什么主意?
李善长没钱?
呵呵,整个淮西有比李善长能捞钱的?
哦……除了蓝玉和常茂,他们淮西劫道出身,抢劫比贪污来的快。
朱橚这时开口了,“李阁老,你身为内阁首辅,你不能说难啊,孤知道你难,但军机处也难,所以大家还是勉为其难吧。”
朱橚一开口,李善长脸色微变。
这话啥意思?
封王不带我了?
我出谋划策,我也是从龙之臣啊,封王说啥不得捞我一把?
众人听了,都觉得可行。
邓愈重新拿起德砖坐下,“殿下英明,就这么办!韩国公,希望你勉为其难一点儿,别再推三阻四了,不然我真得跟你论一论圣人之道了!”
李善长听着邓愈的威胁,心里暗自叫苦,倒不在意这家伙,朱橚的态度已明,若再拒绝,恐怕封王之事真要泡汤。
李善长咬了咬牙,硬着头皮打太极。
“既然殿下都这么说了,臣定当竭尽全力,尽力筹集资金,启动造船事宜。”
徐达满意的点点头,“如此便好,若能早日收复故土,我等也能青史留名。”
朱橚微微一笑,“诸位都是我大明的肱骨之臣,此次东征若能成功,也该有人进步了。”
(https://www.biquya.cc/id177385/2671504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