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你小子也真够厉害的,这那是推行什么南洋种田计划,这是鲸吞南洋计划;
润雨丝无声,直接鲸吞南洋十六国。”
“然后,并且他们哪怕看出来了,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朱雄英却是笑了一声说道:
“舅姥爷,这是大明铸造日不落帝国计划的一部分,正北方向的北元,皇族尽灭;
百姓少了一半,大明的国土已经达到瀚海一代。”
“东边折腾事情的倭国,也被我们诛灭全族了,还迁移了过去二十多万老百姓;
因为这事情,您还在倭国镇守了一年多。”
“至于西边,二叔和三叔已经剿灭了察哈台汗国,还有七八个小国家;
所以针对其他方向的国度,我们大明对南洋这些国家已经很仁慈了。”
蓝玉却是翻了一个白眼说道:
“你这是在糊弄鬼呢,你这是看中了人家的人口了,地皮早晚是我们大明的;
你这是看着这八百万奴隶,不对,是八百万人口了。”
......
西南两广地区的镇南关,西平候沐英看到朝廷的钦差信使带来的圣旨;
连忙接了过来。
当他看到圣旨上竟然说道:
“朝廷已经完成了对安南国的布局,现在由西平候沐英率领十五万大军自镇南关而下;
一路攻占安南,最终任务目标,占领安南北部。”
“南洋舰队由蓝玉为主将、皇长孙朱雄英为副将,然后由水陆进攻安南国。”
“最后一路大军,由占城国的边境大军开始反攻;
三路大军围杀,彻底解决安南国,消灭陈氏王朝。”
沐英看到这里,感慨的说道:
“准备了两年多的时间,终于可以解决这安南国了,弱小不是原罪,傲慢才是;
一个小国竟然不尊大明的圣旨,阳奉阴违,他们不灭谁灭。”
沐英先把传旨的公公和卫士安排下去休息,然后看着帅府内的长子沐春说道:
“沐春,陛下的圣旨,起三路大军歼灭安南国;
这一战之后,再无安南国,彻底成为我们大明的南洋行省。”
“圣旨在这里,你自己先看看,看完之后,传令大军向镇南关集结;
二十日之后,发兵安南。”
沐春接过自己父亲递过来的圣旨,看过之后,脸色凝重的说道:
“父亲,这镇南关外围的丛林中可是有安南的五万大军在守着,他们从来没有掉以轻心过;
很明显,他们的目标就是我们这十五万大军。”
“虽然说,我们的部队远远高于他们,但是安南国内部,可都是丛林;
他们要是一路偷袭我们,这就麻烦大了。”
“毕竟,区区十米的官道要是被这群人给阻断了,这可麻烦大了。”
“更可怕的是,这将近二百里的边境地区人迹罕至,那些枯树的叶子不知道存了多久了;
我们如果贸然进入,安南国的人要是挡不住我们大明的军队,会不会火攻。”
“一旦我们的十五万大军,进入安南境内;
一场大火就可以葬送我们的这十五万大军。”
“陛下,让我们提前两天进攻是他们北方边境的守军,并且顺势歼灭他们;
而不是让大军置于危险之中。”
“父亲,这里的地势是个风口,我们的任务既然是吸引安南国北部的驻军,并且打赢;
那很简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二十天内,只要风向合适,我们可以提前用火攻;
哪怕烧毁这安南边境的二百里山林,也在所不惜。”
“当然,我们也要清理好边境的那些枯树叶和枯树,防止风向突变;
导致我们大明,被火攻的计策反噬。”
沐英听到自己儿子的话,思索了一会后说道:
“不错,这个潜在的危险,不对,一旦我们和安南发生大战,这是必然的计策;
我们不用,安南国的军队也会必然使用,这是人性。”
“何况,对面镇守的安南国将军,可是号称血手人屠的萨科齐,为父不相信他放着火攻的办法不用;
就算他不用,雨林中的偷袭和游击战,我们大明也受不了。”
“既然如此,我们就用三国时期东吴鲁肃那一计——火烧八百里联营。”
“沐春,安排镇南关附近百里的军民,在边境线两百里内,分出两百米隔离带;
只要是能燃烧的东西全部清理干净。”
“十五万大军,加上二十万百姓,一里地可以分三千人,争取七天内完工。”
就这样,镇南关的紧急军令,当天就传递到边境线百里内的各个县城和州府;
这一次,动用的徭役高达二十万百姓,他们第二天出发,第三天就来到了边境地区。
这些百姓,披荆斩棘开始清除镇南关为中心,两百里内的边境地区两百米缓冲区;
一直到第八天下午,负责二十个段清理易燃物的千户长,都回到了镇南关的帅府。
沐英看到他们全部回来,并且如期禀报已经完成了边关地区的易燃物清理工作;
立马再次看向沐春说道:
“沐春,让当地动天象的老乡,这段时间多多留意风向,一旦风向合适;
立刻展开火攻。”
就这样,西平候沐英终究是执行了火攻的计划。
他提着一坛子酒走到镇南关的城墙上,看着安南国的方向,感慨的说道: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这片密林里虽然没有大的部落,但是大明的斥候也统计过,差不多有五六万人在常驻。”
“恐怕,他们都逃不出去了!”
一直到第七天的晚上,沐英正在城墙上巡视,他感到北风竟然越来越强;
并且看到自己的儿子沐春,带着一个老农走了过来。
沐春看到自己老爹沐英在城墙上,连忙说道:
“父亲,村民孙二喜在镇南关世代居住一百多年了,他说这个季节这北风恐怕至少要刮三四天。”
“毕竟这是北方的干风,每年的这个季节都要刮上一段时间。”
孙二喜看到沐英扑通一声就跪下来了,然后信誓旦旦的说道:
“启禀大将军,这就是北方刮起来的干风,老朽在镇南关住了六十年,这风一旦刮起来;
没有个三四天停不下来。”
“草民,敢用脑袋做保!!!”
沐英看到这个孙二喜这么信誓旦旦,连忙让卫兵把他扶起来,然后,一脸郑重的说道:
“老人家,你这次帮了本侯大忙了,你拿着本侯的令牌可以去军需处领一百两银子。”
(https://www.biquya.cc/id177317/2982913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