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我种田,娘经商,我爹重新进学堂(全家穿) > 第39章 咱也算个文化人

  烦人的暴雨基本已经停了,只淅淅沥沥飘着点水珠,连人的头发都打不湿。
  可就算这样,街面上行动的人还是少。
  李淑兰眼见着今儿生意像是一般,便让许福全陪着郑牙人,她则是带着杜风杜雨去厨房做菜。
  郑牙人,啊不,现在是郑齐兄弟了。
  没错,在生意场上混出来的许福全,仅仅一会儿工夫就跟人家哥俩好了。
  不仅能从容地谈到陈年糗事,还能深入了解牙行内部矛盾。
  不过人郑齐也不是个傻的,许福全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不过两刻钟,李淑兰就在厨房做好了四菜一汤,俱都是落英食肆的招牌。
  粉蒸肉、蒜蓉排骨、糯米鸡、蚂蚁上树和酸菜粉丝煲。
  在许福全看来不过是现代的寻常菜色,可在郑齐眼里却是他很少见到的精致手艺。
  特别是粉丝,他之前都没见过这种半透明状的、汤饼似的长条,在汤汁和配菜的映衬下,泛着点点油光看起来格外诱人。
  他郑齐自从做了牙人,短短两个月便把这芙蓉县上下摸了个清楚。
  甚至连哪里的棉布便宜几分,哪里的米铺缺斤短两都清楚得很,可这才开的落英食肆却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
  随便夹了一箸粉蒸肉,他便惊到了。
  这、这能是小食肆的手艺?
  这已经不输给跟四宝楼的菜品了,可这样的水准的菜不是一两样。
  若说非要跟高档酒楼有什么区别,那肯定就是没有酒,还有装潢和食材的差距。
  意识到自己走神的郑齐脸色微红,“许老哥,嫂子的手艺可真是好,小弟一时失礼,还以为身在四宝楼呢……”
  许福全毫不谦虚,“是啊,你嫂子手艺就是好,不然我也开不起这家食店。”
  若是别人夸他,他或许还会谦让两分,可别人要是夸李淑兰的话,他不仅不会谦虚,还会毫不顾忌的跟着一起夸。
  毕竟媳妇在他看来,就是天下第一最最好。
  郑齐惊异于许福全实在的性格,与他更亲近了几分。
  待他吃饱喝足离开之后,许福全的神色就没有先前那么放松了。
  只是食肆断断续续来了客人,  他没找到时机与李淑兰详谈,便又打起精神带着笑脸去忙活了。
  本以为因着昨夜天降暴雨,路面湿滑会少客,结果恰恰相反,竟比昨日还要火爆,而且基本都是隔壁镖局来的人。
  原是因为近些日子天气不太稳定,所以隔壁镖局动员赶工,准备提前收拾好营业。
  进门的几十个双开门壮汉都是粗人,也懒得讲究什么菜色不菜色,能填饱肚子就行。
  恰好这杏花巷旁的西市竟是些米面摊贩,完全不得他们心意。
  而距离最近的饭馆恰好就是这新开的落英食肆,干脆就一起来试试味道。
  不试不知道,一试忘不掉,众双开门壮汉都惊呆了。
  这食肆菜品不仅味道独特,而且用料也很新颖,更重要的是分量大价格适中,很适合人多一起吃。
  “小二,再上五份酸菜粉丝煲!”
  壮汉们似乎对酸爽开胃的粉丝煲情有独钟,一连点了又点。
  “好嘞客官!”
  这是杜风的声音,他短暂适应了会儿,就能独挑大梁做起小二了。
  因着今日菊丫不在,前台没人算账。
  李淑兰就只能一边备菜一边时不时跑出去收款,又是不短不长的两个时辰,能给人腿跑细。
  时间缓慢流逝,对于忙的快咽气的许福全夫妻来说,每分每秒都是难以言喻的煎熬。
  好不容易挨过午时店铺挂牌打烊,夫妻俩却如同挨过凌迟,浑身上下提不起一丝力气。
  李淑兰趴在桌上,脑子里乱嗡嗡的,思维像是无数根丝带缠绕打结,耳边还回荡着刚刚那些壮汉结账的声音。
  许福全则像是整个人被掏空,躺倒在椅子靠背上。
  “艾玛,不是请了人吗,咋比昨儿还累,感觉厨房就我一个人在忙活,准备好几天的粉条存货也卖完了……”
  几十个壮汉战斗力惊人,一个能顶俩许福全。身形摆在那,食量自然也能想象。
  杜风杜雨给两人倒了粗茶,便有眼力见的退下去洗碗。
  李淑兰手里握着陶制茶杯,连头都懒得抬,“废话,可不就你一人在厨房吗,我还得算账呢。”
  “也不知咋的,一个两个算术不好就罢了,咋一大群算术都有问题啊?一百以内的的加减法都费劲,真是……”
  “害我一个个给他们掰开揉碎又数又加老半天,就差没从一加一教起了。”
  李淑兰从来没觉得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句话这么生动形象过。
  毕竟那一群十几岁、二十来岁的大好青年,正是头脑灵光的时候啊,咋算个账就能磨磨唧唧要人命?
  “媳妇啊,你太高看这里的教育水平了,”许福全苦笑着,“我之前不是读过两年书,会几句之乎者也写几个字吗?”
  “我知道啊,咋啦?”
  “我就会这点,在咱村都当的上读书人两个字了,那会儿谁都得高看我一眼。”
  说着许福全又尴尬的咳了两声,“咳,就是……那什么之后嘛,村里人觉得我废了才对我爱答不理的。”
  许福全说话颠三倒四,听的李淑兰云里雾里。
  “我知道你不是赌钱嘛,然后呢?你想表达什么?”
  “哎呀,我的意思是,这时代百姓教化不太完善,所以像那些大小伙子不太会算术是正常的。”
  “包括之前在城西市集摆摊的大部分摊主也是,只不过那会儿你没闲工夫去逛,所以一直没意识到。”
  毕竟李淑兰算术信手拈来,根本不用调用原身记忆。
  而且他们最近采购食材都是许福全去,没让李淑兰劳累。
  唯一让她亲自付钱的那回还是跟菊丫去柳树集,可那些摊主在卖之前早就把价钱算好了,又因着她付钱果断倒也没怎么数过。
  所以,阴差阳错之下,让李淑兰以为这个时代平民百姓人人至少都有点文化,其实差得远了,
  读书人也确实金贵,像他们蓉花村,一家子但凡出个读书人那都得供祖宗似的供起来。
  要是有幸中了秀才,还会给家里带来不少政策上的好处,若是直接中了举人,那就算是一朝升天改换门庭了……
  若是菊丫此刻在场,估计会点点头应和她爹的话。
  然后转头和李淑兰举例道:娘啊,咱以前课本上学过范进老年时中举,一时激动直接乐疯了。
  这就能表示这时代的读书人有多不容易,特别是对于书籍存量极少的穷人,中举难度无异于登天。
  可是没办法,书册印刷麻烦,流通比较少,所以价格昂贵,不是一般学子能够承担的。
  李淑兰沉默片刻,一时难以消化自己一个帮家里生意算算账的现代普通妇女,在这大煜朝居然还能算是有文化的那一挂。
  消化完,居然鬼使神差冒出几分害羞,忙转移话题道:
  “咳,那既然这样,明日还是得让菊丫来帮忙算账才是,不然我们能忙疯。”
  “行啊,”许福全倒没意见,“那回去跟闺女商量商量呗。”

(https://www.biquya.cc/id177198/3004581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