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青自知着急也没用,如今这年月也只能等着了。
又过了半日。
一行人依旧在车上,杜青憋不住,掀开帘幕朝着外面看了看,发现还能看见方才来时的山头。
离的如此近,半日也才走了不过千米。
眼瞧着这雨水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马儿一直走着,万一在病了,岂不更是雪上加霜。
“小兄弟,要不咱们还是找个地方躲躲雨吧。”
马走的越来越慢了,几个人看样子也是筋疲力尽。
那人思考了下,点点头,“也好。”
又赶了几十米,路过一个村庄。
侍卫将牵着马车来到村子里。
村口有户人家,大门是开着的。
为首的侍卫下了车,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很快就走了出来。
杜青伸出头,“如何?”
侍卫道,“下车吧,村子里没人。”
“没人?”
瞧着雨下的小了,杜青连忙用衣裳将赵思妍的头蒙住下了车。
邓芝紧随其后,抱着孩子匆匆走了进去。
到了院子里,杜青才瞧见屋中坐了个老人。
她诧异地看向那个侍卫,侍卫说,“这是守村人。”
每个村子几乎都有一个守村人。
但大难当前,莫说是守村人了,但凡是活着的,能跑都跑了。
怎会还有人愿意留在这里。
杜青上前,仔细瞧,发现是个老婆婆。
“婆婆。”杜青轻唤一声。
“家里没吃的,在我这儿歇歇脚还差不多。”
见这老婆婆是误会了,杜青环顾四周,四壁空空,屋子里连张床都没有,指角落的地上铺着一个稻草垛,稻草垛的上面盖了一张油纸,连被子都没有,旁边倒是有几捆抓住的稻草,摆的整整齐齐的,兴许是夜里当被子盖的。
杜青鼻头一酸,如此艰苦环境下,怎能住人。
再看面前这面黄肌瘦,瘦的只剩皮包骨模样的老婆。
杜青看向外头,同一个侍卫说,“去车上拿点吃的下来。”
那侍卫微微一愣,有些疑惑杜青此举,不过还是去车上拿了一点干粮下来。
走进屋,把干粮交给了杜青。
杜青转手给了老婆婆,“婆婆,我们在您这儿歇个脚,这点东西您收着。”
老婆婆眯起眼睛,打眼一瞧,发现里面放着的是干粮饼,还有几个地瓜,顿时愣了下。
“这年头,可没有像你这样的好心人。”
杜青笑笑,“外头的好心人还有很多,您怎么不想着出去走走,说不准还有个活路。”
“走?”
老婆婆扯唇一笑,“就我这老身子骨,能走到哪去?”
“家中没有旁人了吗?”杜青问。
老婆婆:“我家世世代代都住在这个村子里,哪怕我嫁了人也在这儿住,可惜了,前两年打仗,又闹了灾荒,丈夫跟儿子都死在外头了,村子里的人也都陆陆续续的跑了。”
“我一个妇人,能跑到哪儿去,走不过到哪都是死,不如死在家里头,总归是落叶归根。”
听了这话,杜青不知该如何接。
外头的雨淅淅沥沥的落在窗檐上,雨滴啪一声炸开。
赵思妍睁着眼睛朝外头看去,突然感觉到一道锐利的视线看向她。
她带着些许的疑惑片头,正对上那老婆婆锋利的眼神。
“你这孩子倒是有灵性。”
杜青眼神闪烁了一下,“婆婆,您还会看相?”
老婆婆笑了笑,伸出手来,想要去握赵思妍的手。
杜青没有阻拦,赵思妍的小手被她攥在手里,粗糙的纹路划的她掌心疼。
“这孩子是个有福之人,好生待着吧。”
杜青笑了笑,“什么有福没福的,生在这样的年头,我看福分也不大。”
她故意这般说,生怕有人盯上她的宝贝闺女。
老婆婆笑道,“越是这样的年头,越能生大富大贵之人。”
杜青没有反驳。
她自从生下了女儿之后,家里的日子烦倒是越走越顺了。
原先虽然嫁给赵大牛,顿顿有饭吃,但也要受赵老太和袁玉兰的磋磨。
后来,她鼓起勇气与赵大牛和离,这日子就跟水涨船高似的,一节比一节过得好。
如今虽是在逃难,路上也没见饿着冻着。
人就该知足些。
雨足足下了一整日,到晚间时才渐渐停了下来。
屋中点了柴火,火光映着整间屋子。
外面寒风肆虐,吹着窗上的油纸扑簌地响。
几人坐在火堆旁倒不觉着冷。
老婆婆早早的就躺在了那堆稻草垛上面,如杜青所想,身上盖着的也是稻草所做的被子。
杜青轻叹了一声,这夜,她不敢睡熟,抱着孩子靠在角落里。
次日一早。
天一亮,杜青就早早的起来了。
老婆婆不知去了何处,屋子里只有他们几个人。
杜青收拾了下东西,打算离开时也没见老婆婆回来。
她又从马车上拿了些土豆与红薯下来,放在了草垛上。
这点东西,也够她吃上几日了。
“走吧。”
杜青与邓芝二人相继离开了院子。
马车正准备驶离这个村庄时,远处突然跑来一个人影。
“杜姐姐,你看那是谁?”
杜青顺着邓芝的手看过去,不是旁人,正是一大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的老太太。
等人跑到跟前,杜青连忙上前,“婆婆,你一大早跑去哪儿了?”
谁知,那老婆婆摊开手掌心,手上握着一封书信。
杜青诧异,“您这是要我做什么?”
“姑娘,你是要去京城吧?”
杜青点点头,原以为这老婆婆是要随着他们一块去京城。
就连邓芝都误会了,还伸手扯了扯杜青的袖子。
杜青看了邓芝一眼,了解她是什么意思,笑了笑没说话。
随后老婆婆便把信塞到杜青的手里,二话不说对着杜青跪了下来。
“您这是做什么?”
杜青连忙伸手把老婆婆从地上拉起来,“这信是要我交给谁?”
老婆婆说,“您进了京城,打西直门开始走,一条路走到底儿,再往右拐,见到的第一个大门就是我要找的那户人家,那是我大哥家,您把这书信给我大哥。”
杜青默默记下了,还是问了句,“你要不要随我们一起去京城?”
老婆婆笑了笑,“我一把年纪了就不给你添麻烦了,你们去吧。”
说着就摆了摆手,转身朝着院子走去。
邓芝也在身旁催促,“杜姐姐,咱们也该上路了。”
(https://www.biquya.cc/id176479/5679294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