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风华 > 第二百四十三章 瓦剌使团

“我所作所为皆为黎民!”苏瑾嘴硬地反驳,但脸上已经染上了一层酒晕。

她一边吃着美味的饭菜,一边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不知道父亲和哥哥们现在吃得怎么样……”

“长安的羊肉便宜,他们的伙食胜过我们。”赵无尘安慰道,但仍有些担忧。

“说到羊肉,”赵焕眼睛一亮,“明天我去集市买些回来祭灶吧。”

“买吧买吧……”赵无尘摆摆手,目光却若有所思。

其实,苏家父子的日子并不像信中说的那般轻松。

即便当上了保长,苏震依然是个充军的罪犯。他秉性刚直,从不推卸责任,反而主动承担更重的活计。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直到深夜才能休息。

此时的长安,大雪纷飞。

苏震和两个儿子推着板车,在齐膝的积雪中艰难前行。寒风呼啸,雪花打在脸上如同细密的针刺。他们刚运完最后一批青储,正要回家。

“板车太难推动了,早知道不如直接背着走。”苏玥抱怨道,呼出的白气在空中凝结成霜。

苏震笑着说:“要不是有车,这一趟可不好完成。”

“父亲,接下来还有什么活要干?”苏晏一边推车一边问道。

“喂马,打扫马厩,都是些零碎活计了。”苏震的声音被风雪模糊。

苏晏轻声道:“时光飞逝又一载,也不晓得妹子现在蹿个儿没。”

“她的头发应该好些了吧,不会还是那么稀疏枯黄吧……”苏玥担忧地说,声音里满是思念。

“不许笑话你妹妹。”苏震轻斥,但语气中带着宠溺。

“我是心疼她……”苏玥小声嘀咕,手上推车的力道不自觉加重了几分。

突然,一声尖锐的军号划破寂静的夜空,像是一把利剑刺破了厚重的雪幕。

“二营三营即刻归队,有敌袭!”

苏晏和苏玥对视一眼,立刻丢下板车,朝营地飞奔而去。他们的脚步在积雪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爹,你快回去!”苏晏边跑边回头喊道,声音被风雪吞没。

看着儿子们的背影渐渐消失在风雪中,苏震心中暗暗担忧,这太平日子,到底何时能来?

长安急报如一道惊雷,劈在了朝堂之上。

瓦刺使团在离开时化身马匪,劫掠村镇,十二条人命,近百人受伤,掳走三十余人,财物更是不计其数。长安将士追出百八十里,只救回十三人,斩杀六名敌军。

殿内萧香袅袅,却难掩肃杀之气。文武百官低垂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砰!”小皇帝将军报重重摔在地上,案几震动,茶盏中的水面激起层层涟漪。他眼中怒火燃烧,声音冰冷刺骨:“六个人?区区斩获六条人命也敢往上呈?”

殿内鸦雀无声,连呼吸声都变得微弱。

赵威站在一旁,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暗自咬牙,心中懊悔不已。若早知瓦刺人如此不识抬举,当初就该听萧霄的建议,将他们圈禁起来。

“瓦刺使团在长安逗留多日,突袭疆界已是家常便饭,为何不派人监视?”小皇帝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停在长安总兵萧霄的奏折上,“萧霄在做什么?”

有与萧霄交好的官员小心翼翼开口:“陛下,瓦刺使团在长安时并未生事,加上陛下赏赐丰厚,谁能料到他们如此贪婪无耻?若派兵监视使团出关,恐怕有失体统……”

“体统?”小皇帝冷笑一声,手指轻叩龙案,“朕倒要问问,这体统值几个钱?”

那官员额头冷汗直冒,再不敢言语。

楚彦正看着殿内剑拔弩张的气氛,缓缓开口:“陛下,萧霄和卢勇曾上书,请求将使臣以外的人等圈禁于猫儿庄,断其饮食马料,以儆效尤。但典礼院与兵部商议后,认为不宜做绝……”

话音未落,众人的目光便齐刷刷投向了赵威。

赵威暗自咬牙,连忙低头请罪:“是下官考虑不周,念及天朝威仪,不好太过为难使臣。谁知瓦刺人不识抬举,不思陛下恩典,反倒劫掠边境,此等行径,当诛!”

“陛下,不如出兵瓦刺,以正国威!”有武将高声附和。

小皇帝眼中精光一闪,正要开口,文官们却齐齐跪地:“陛下不可啊!”

“南方百姓接连暴动,云陵之战耗费巨大,国库空虚,北方不可再起战事!”

“陛下,赣地刀兵四起,闽浙倭患不断,赋税难收,再兴战事,大明危矣!”

御史们抹着眼泪,细数云陵之战的耗费,顺便将矛头指向了赵策和怀楠的指挥失误。

刚回京的赵策站在一旁,感觉无奈。他看着跪了一地的文官,颇不是滋味。

那些在朝堂上慷慨陈词的大人们,可曾去过云南?可曾见过那险峻的山势,茂密的丛林?可曾体会过将士们在瘴气中跋涉的艰辛?

他并非想打这场仗,可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谁又能料到所有?

滇域峰峦叠嶂,赤羌世代居于此地,对地形了如指掌。朝廷调来的将士,大多水土不服。抓捕悟铁山更是难上加难,抓到一个,另一个又冒出来。这哪里比得上北方大平原,一场恶战就能分出胜负?

至于军费……赵策的目光在文官们身上扫过,最后落在赵威身上。谁不知道那些钱的去向?那些本该用在军需上的银两,如今怕是早已流入了某些人的腰包。

“够了!”小皇帝突然拍案而起,茶盏翻倒,茶水洒了一桌,“朕的大明,怎么就这般穷困?海东倭寇的军备从何而来?江西私采银矿又是怎么回事?三个银矿,一年不到二百两,这是在糊弄朕吗?”

一个御史扑通跪地,额头重重磕在地上:“陛下,是地方官员与士绅勾结昧银啊!若只定额征收,最后还是要落在百姓头上。江西流民已有六万之众,这还只是明面上的数字……”

其他地方官员纷纷诉苦,说得天昏地暗。有说江南水患,有说北方旱灾,有说倭寇猖獗,有说边境不宁。

殿内哭声一片,仿佛大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听诸位爱卿的意思,朕治下的大明,已是个乱世了?”小皇帝的声音冰冷刺骨。

众官员这才惊醒,连忙认错:“臣等失言。”

楚彦正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暗自叹息。他知道,这事已经无法再往赵威身上引了。

若要查长安之事,必然要查江西银矿案。可这案子牵连甚广,从地方到朝廷,从商贾到官员,错综复杂。真要深究,伤亡数字难以估量,又要掀起多大的风浪。

有时候,或许糊涂着过去,反倒是最好的选择。

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匆匆进殿,在赵威耳边低语几句。

赵威面色一变,连忙出声:“陛下,江西巡抚刚刚来报,昆陵又有民变……”

小皇帝眉头紧皱,看着跪了一地的大臣,突然感到一阵疲惫。

(https://www.biquya.cc/id175568/5679291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