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烟买了一小包混装的“马萨拉”(Masala)香料,准备回去尝试一下非洲风味的烹饪。
中午,他们没有选择游客云集的餐厅,而是在陆沉的带领下,走进了一条不起眼的小巷,找到了一家只有几张桌子的本地小馆。
他们点了一份最地道的、用炭火烤制的“米什卡基”(Mishkaki),一种用香料腌制过的牛肉串;一份用椰浆和各种香料炖煮的咖喱牛肉(Nyama ya nazi),搭配着一种名为“乌伽黎”(Ugali)的主食。
当食物端上来时,柳如烟好奇地看着那团白色的、像玉米面团子一样的东西。“这就是乌伽黎?”
陆沉笑着,为她示范了正确的吃法。他用手揪下一小块乌伽黎,在手心捏成一个带有凹陷的小团,然后用它去蘸取浓郁的咖喱牛肉汤汁,再一起送入口中。
柳如烟学着他的样子,尝了一口。乌伽黎本身没有什么味道,但它完美地吸收了咖喱的香浓,口感扎实而又独特。而那份烤牛肉串,则充满了浓郁的炭火香气和香料的复合风味,让她吃得停不下来。
“太好吃了!”她满足地感慨,“这才是真正的当地味道!”
第二天,他们决定离开石头城,去探寻扎马尼的自然与乡野。
他们包下了一艘传统的“独桅帆船”(Dhow),沿着扎马尼河,向上游驶去。这种有着巨大三角帆的木船,数百年来,一直是东非海岸主要的交通工具。
船夫是一位皮肤黝黑、笑容淳朴的中年人。他熟练地操控着帆船,在宽阔的河面上,借着风力,安静而平稳地航行。两岸是茂密的红树林,不时有各种水鸟从林中飞起。
柳如烟盘腿坐在甲板上,感受着微风拂面,看着两岸不断变换的风景,感觉整个身心都放松了下来。
船行至一处开阔的水域,船夫忽然放慢了速度,指着不远处的水面,用不甚流利的英语说:“Hippo...Hippo...”
柳如烟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群河马,正懒洋洋地泡在水里,只露出圆滚滚的后背和一对小小的耳朵。它们不时地张开巨大的嘴巴,打着哈欠,发出沉闷的吼声。
“哇!是河马!野生的河马!”她激动地小声说。
船继续前行,他们还看到了在岸边晒太阳的尼罗鳄,那冷酷的眼神,让人不寒而栗。
下午,船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旁靠了岸。船夫介绍说,这是他的家乡。村民们对他们的到来,报以好奇而友善的目光。孩子们光着脚丫,追逐着一只用塑料袋做成的足球,笑声清脆。女人们则坐在巨大的猴面包树下,一边聊天,一边编织着草席。
他们没有去打扰村民的生活,只是在陆沉的带领下,去村子里唯一的小学,将他们提前准备好的文具和糖果,交给了学校的老师。老师是一位年轻的本地人,他用真诚的语言,表达了对他们的感谢。孩子们拿到礼物后,脸上露出了羞涩而又灿烂的笑容。
离开村庄时,柳如烟的心中,充满了复杂而又温暖的情绪。她看到了非洲的贫穷与落后,但更看到了这里人民的乐观、淳朴和强大的生命力。
“我忽然觉得,我们之前的旅行,都太‘精致’了。”她对陆沉说,“在这里,我才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https://www.biquya.cc/id175536/2574550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